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58章 风起寒江 月斜古路(八)

正文 第58章 风起寒江 月斜古路(八)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人生得意须纵欢   少年啊宾全文   总裁爹地宠上天   快穿之名器尤物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轩辕大宝   少龙外传(少年龙剑飞)   飘飘欲仙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这青霞果真是色艺双绝哪,这琴声c歌声有个词怎么说来着?哦,黯然销魂。啧啧,不愧是定州第一等的名伎。”卢胖子不吝溢美之词,对青霞赞不绝口,却是将崔三郎给华丽的忽视了。

    李丰c王助等人亦是如此,青霞所唱的新诗谈不上好,也说不上不好,但多半是出自崔三郎之手。只是,此诗作与崔三郎往日的诗相较,便显得平庸了,难符其名。

    崔三郎倒是神色依旧,对卢胖子等人的异样只当未见,手指轻轻在窗沿叩击着,似乎是在蕴育着什么。

    雷鸣般的掌声当中,原已微不可闻的琵琶声再度响起,而且声音极大,像是突然炸响。

    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观者吓了一跳,尚未镇定之际,琵琶声已如暴风骤雨般叮叮咚咚连绵不绝的灌入耳中,叫人心旌荡漾。

    稍后,琵琶声渐渐回落,一个浑厚的男声传来:“秋,某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c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待得琴声回复正常,青霞轻启朱唇,歌声缓缓淌出:“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新诗,还是新诗,居然又是新诗。这样子的诗啊,像是在娓娓讲述故事,遣词用字极为平实,几近白话口语,但反是一种全新的写作风格。怎么形容呢?就像是吃多了珍馐美味,大鱼大肉的吃腻了,忽然间给你上一道清炒油麦菜或者小葱伴豆腐,反倒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这种风格与时下提倡魏晋的风骨而鄙视齐梁的艳词c在追求以物图貌的细腻中慢慢的冲淡了福艳雕琢的诗歌风格相较,简直将平铺直叙做到了极致,但又显得理所当然,就像是给人打开了一扇大门c走进崭新的世界。

    琵琶声c歌声c诗句,三位一体,完美契合,浑然天成。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歌声高亢激昂中,琵琶声也随之延绵起伏: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c呜咽断续的声音。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琴声c歌声由快速到缓慢c到细弱c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句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c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c时而舒缓c时而心旷神怡c时而又惊魂动魄。

    到此处,观(听)者已是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二楼的崔三郎手指随着琵琶声的强弱拍击着窗沿,心生身临其境之感,而卢胖子诸人皆是目瞪口呆,脸露匪夷所思之色。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歌声在此处驻留,待得琵琶声反复弹了几拍,又重唱最末一句,如此三遍,在呜呜咽咽中消散。

    随着“铿”的一声轻响,琵琶声住,余音袅绕,青霞坐在绣墩上停了片刻,方缓缓起身,福了一福:“谢谢崔三郎赐词。”

    完了?表演结束了?观(听)众们停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先是有人扯着嗓子喊了声“好”(还是先前那位,嗯,青霞姑娘的忠实粉丝。),接着有人跟着喝彩,掌声响起,继而连成一片,直到青霞走下台去也未停息。

    二楼,终究都是少年人,更是肆无忌惮的鼓掌喝彩,年少稳重如王助c崔汲亦不例外。

    崔如英也是微微点头,这场演出很成功,青霞果然名副其实,头炮算是打响了,前几日叶家在他面前提了提,说是“绮梦馆”的头牌还在为曲目烦恼,先前所得的诗文一直不太满意云云。他倒是知道安喜城的这些坊楼酒肆虽然明面上的东主是叶氏,却也份属崔氏产业。叶家旁顾左右而言他,话中未尽之意他怎会不晓,便问了问青霞所擅,顺手抛出那篇《琵琶行》,又记得这首诗有二首同名的,索性全“写”了出来,至于对方要用哪一首c该怎么用,他是不管的。但显然他是低估了时人的音乐造诣,居然是将两首《琵琶行》全用了,只用一支琵琶便完美衔接c契合到了一起,多了转承起合,中间似显突兀,却反而跌岩起伏c引人入胜。歌艺c琴技自是好的,诗亦是极佳,相得益彰。

    这一屋子除了卢胖子“不学无术”,皆是文坛后起之秀,此时难免心生无力感,崔三郎果然还是那个崔三郎啊,这样子的一首诗,是全新的写作风格,完全不同于他的前作。可这不也正是崔三郎的风格么?各种写作技巧与方法信手拈来,毎一种风格都精通擅长,真是叫人无语。

    “明月楼”里不乏文人骚客,这时真真是百味杂陈,青霞所唱二诗,前一首倒还罢了,算不得惊艳,后一首却实实在在是好诗。

    作为一首叙事长诗,这首诗结构严谨缜密,错落有致,情节曲折,波澜起伏。全文以人物为线索,既写琵琶女的身世,又写诗人的感受,然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二句上会合。歌女的悲惨遭遇写得很具体,可算是明线;诗人的感情渗透在字里行间,随琵琶女弹的曲子和她身世的不断变化而荡起层层波浪,可算是暗线。这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诗人通过对琵琶女高超的弹奏技艺的描写和悲凉身世的叙述,表达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的苦闷与感慨。全诗主题鲜明,脉络清晰,情感真挚,文辞优美。

    总的来说,此诗情节曲折c以情动人c情景交融c结构严谨c语言生动,在音乐画面及人物塑造上都表现出了极高的文字造诣。

    事实上,多年后,《三郎全集》中,关于这首《琵琶行》,有多位名家评析:曰“饮无管弦”,埋琵琶话头。一篇之中,“月”字五见,“秋月”三用,各自有情,何尝厌重!“声沉欲语迟”,“沉”字细,若作“停”字便浅;“欲语迟”,形容妙绝。“未成曲调先有情”,“先有情”三字,一篇大机括。“弦弦掩抑”下四语总说,情见乎辞。“大弦”以下六语,写琵琶声响,曲穷其妙。“水泉冷涩”四语,传琵琶之神。“银瓶”二语,已歇而复振,是将罢时光景。“唯见江心秋月白”,收用冷语,何等有韵!“自言本是京城女”下二十二句,商妇自诉之词,甚夸c甚戚,曲尽青楼情态。“同是天涯”三旬,钟伯(敬)谓:“止此,妙;亦似多后一段”c“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云云,这是和而淫。至“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这是淡而伤。”c曰“十分情十分说出,能令有情者皆为之死。”c曰“崔三郎无简炼法,故觉顿挫激昂为难。”推崇之至也。

    好戏连台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