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38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八)

正文 第38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八)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儿媳妇   都市偷心龙爪手   人生得意须纵欢   杀神重生之叶欢   豪门秘史   燕宫艳史/紫宸夫人   少年啊宾全文   我的美味儿媳   红尘之殇   总裁被压记   美人录   飘飘欲仙   欲望华陵  

    诗余,便是词,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c长短句c曲子c曲词c乐章c琴趣c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

    词始于南梁,形成于本朝,民间的词大都是反映爱情相思之类的题材,所以它在文人眼里是不登大雅之堂的,被视为诗余小令。

    它是一种抒情诗体,是配合音乐可以歌唱的乐府诗。隋唐时期的音乐有着三个系统:以先王之乐为雅乐,前世新声为清乐,合胡部者为宴乐。雅乐是汉魏以前的古乐;清乐是清商曲的简称,大部分是汉魏六朝以来的“街陌谣讴”;宴乐(或作谯乐,燕乐)主要成分是西域音乐。

    远在北魏c北周时期,西域音乐已陆续地由天竺c传入中原一带。燕乐就是以这种大量传人的胡乐为主体的新乐。词是“胡夷c里巷之曲”,它所配合的音乐主要就是燕乐。词的产生和创作,其大部分就是为了配合这种流行的新乐的曲调。

    隋炀帝和王胄作的《纪辽东》c炀帝命乐正白明达造新声所创《斗百草》c《泛龙舟》等,以及隋时民歌《河传》c《杨柳枝》,便是曲子词。

    但在这个诗的国度,词只能是诗余小令,难以勾起文人骚客的雅思。

    哎,三郎已给人善于工诗之感,文赋亦是了得,怎么想起作曲子词了?实在是大才小用。

    当事人却并不这么以为,在他看来,诗词歌赋,犹如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嗯,汉字魅力无穷,只要组合得当,便是好文笔,只有高下优劣之分,无关文体。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哈。

    他,崔三郎要让金子早一点发光。所以说啊,抄啊抄啊,就成习惯了,哪还有丝毫廉耻之心,随手拿来用就是。

    他抄(呃,在这,当然是原创,如有雷同,纯属抄袭)的自然便是那阙注定会流传千古的“水调歌头”。

    一通操作之后,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详加解释:“这阙词词嘛,是为了曲服务的,自然要用“阙”字量化词牌名叫“水调歌头”在郎山那边听到过,曲调甚是优美,便请了琴师修改雕琢成型词是我去年中秋填的我给这个词牌定了调韵,为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c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c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c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c五叶韵所谓曲同词不同,有兴趣的可依此韵填词”

    真是无耻啊,就这么占为己有了。

    至于“在郎山听过”云云,也是半真半假。他很爱音乐,在郎山四年多,时常会深入乡里,美其名曰为“体验生活”,若是听到有亮嗓放歌便驻足欣赏,其实多是当地的民歌俚曲,听的最多的是“对花”。

    所谓“对花”,是唱歌者通过一问一答猜花名的形式互相娱乐。其以正月作为起始,从正月花一直唱到腊月花,分为“对花”“正对花”“反对花”“散花”“献花”“猜花”等形式,基本采用的是前句问后句答的对比结构,内有大量的衬字c衬句,词简洁易懂,曲调欢快活泼,让人听之心情舒畅。

    嗯,崔三郎走街串巷c穿行于乡野地头,倒是颇谙“对花”之趣,至于“水调歌头”他是从何处听来,天晓得。

    末了,他还依曲调清照了一遍,正处于变声期,声音将变未变,非稚嫰童音,亦非成熟男声,勉强可听吧。

    在场之人尽皆暗暗打量别人神情,得出的答案是一致的:这曲调和词从未听过。曲调嘛,马马虎虎,只是配上这词,便似相得益彰了。而这词,这词,似乎写得很好啊。诗余若写成这样,倒似不逊精妙诗文,这未免也太具颠覆性了。

    崔梓欣嘴里哼唱了几句,小娘子与二姐的名字音同字不同。呵呵,这一家子取名真也古怪。她最好音律,尤善筝曲,听了新曲,便忍不住揣摩音谱。

    三郎恰是坐在她身旁,便说:“幺妹,得空我把谱子抄给你。”又笑着说:“同样的词,还有另外一种唱法,也一并抄给你。”小郎君聪慧,琴谱c工尺谱都会。这个幺妹长得粉雕玉琢的,五官精致,性子又极是娴静,十分招人稀罕。

    崔夫子逸之先生听罢三郎念的那阙词,神情似有些萧索,嘴唇微微翕动,大概是在回味个中韵味,终是问了声:“这曲子是何词牌?”

    ““水调歌头”,也叫“水调歌”c“花犯念奴”c“花犯”,叫法不一样,曲调大同小异。”崔如英的回答其实较含糊,没辙,这些东西他真的不是很清楚明了,乐律之道亦是需要天赋与钻研的嘛。

    崔翕忽而笑道:“如此良辰美景,岂可无丝竹。三郎,你且录下曲谱,再请公孙过来弹唱,以鉴明月。”

    “此议甚妙。”崔翌当即吩咐侍婢去请人,又让三郎趁这空档将《水调歌头》的曲谱录写好。

    “贞观之治”后,万国来朝,威震八方,大唐一派河清海晏c歌舞升平的繁荣鼎盛气象。饱暖思,承平昌盛时期,不用刀兵,只论风月,正是宫廷燕乐绽放时。

    宫廷燕乐沿用隋朝九部乐,到了太宗朝增为十部。“始开皇初定令,置七部乐:一曰国伎,二曰清商伎,三曰高丽伎,四曰天竺伎,五曰安国伎,六曰龟兹伎,七曰文康伎。”隋炀帝时,又增加了康国c疏勒两个乐部。本朝宫廷燕乐起初完全承袭隋代燕乐体制,“高太祖登极之后,享宴因隋旧制,用九部之乐。”至太宗贞观十一年,废除“礼毕”,十四年,又将“燕乐”列为首部,于是形成了本朝的“九部乐”。

    太常寺是本朝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由太常卿主管,规模甚为庞大。彼此,凡乐人,音声人c太常杂户子弟,隶太常及鼓吹暑,皆番上,总号音声人,至数万人。本朝人丁约五千万,光太长寺就有数万人。太常寺下辖两个机构,第一是大乐署。大乐署主管对音乐艺人的训练和考核,它既管《雅乐》,又管《燕乐》,内部有若干位乐师担任教学。第二个鼓吹署,顾名思义,鼓吹署即管理鼓吹乐的单位,主管用在仪仗活动与宫廷礼仪活动中的鼓吹乐,兼管百戏。内教坊亦属太常寺所辖。另有宣徽院及神策军,亦会参与宫廷音乐表演。

    至于音乐种类,则有雅乐c清乐c凯乐c四方乐c散乐c燕乐等等。表演技艺有歌c舞c器乐的演奏c大曲c戏弄c杂耍等。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室臣工好乐舞,民间自也如是。豪门大户则纷纷蓄养歌伎,彰显名士风流,崔氏亦不例外。

    崔如英刚誊写好曲谱c乐词,便有一位丽人手抱琵琶款款而来,屈膝行了一福:“见过各位郎君c娘子。”

    这丽人廿余岁,一身蓝色的翠烟衫,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身披淡蓝色的翠水薄烟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春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一根镂空金簪,缀着点点紫玉,流苏洒在青丝上。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动人心魂。

    彼此以微胖为美,崇尚的女子体态美是额宽c脸圆c体胖。但这蓝裳丽人分明纤腰盈握,五官瘦削柔软和,亦是给人惊艳之美感。果然,美丑与胖瘦无关。

    见了这女郎,满座中人皆是眼见一亮,秀色可餐也。崔翕捋须微笑:“公孙大娘来得正好,今夜需假尔之手聆音赏月也。三郎,且将谱子与公孙。”

    “公孙大娘吔”崔如英微怔:年纪轻轻的居然叫“大娘”,不过“大娘”与“大郎”一般,在于排行,无关年龄,就是不知此公孙乃彼公孙乎?将写了曲谱的纸递给那名的“公孙大娘”的年轻女郎。递接之际,二人的手指轻轻的沾碰,三郎心头一漾:“指若玉葱,细腻光滑有弹性,好美的女子啊。”自然是不会表现出丝毫“色心”来,低声问了句:“公孙大娘可会剑器舞?”

    公孙大娘微微点头,清冷淡漠。

    崔如英暗道:“果然美女都是高傲的。呢。”也不以为忤,很是真挚的说道:“有暇时定要欣赏公孙大娘剑器舞。”心里补了一句:“不知那首诗能否送得出去。”

    公孙大娘不置可否,自去看那琴谱,还真是惜字如金。

    那头的崔翕笑道:“公孙的剑器舞可是一绝,等闲不得见。不过,再过些日子便可一饱眼福了。”

    崔如英不解,刚要追问,便听公孙大娘说:“这曲子需用筝弹奏萝烟,你去取锦瑟来。”这片刻工夫她竟然就悟了曲调,真真是天赋技能。

    那候在院子圆门处的青裳小婢答应一声,转身离开。

    一阙新词歌一曲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