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37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七)

正文 第37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七)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人生得意须纵欢   少年啊宾全文   总裁爹地宠上天   快穿之名器尤物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轩辕大宝   少龙外传(少年龙剑飞)   飘飘欲仙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叶子青了又黄,微风拂过,飒飒作响,便有叶儿离了树枝盘旋着缓缓飘落。

    叶落知秋,又是一年中秋节。

    博陵崔氏今次的姻亲大会有些名不符实,早几年的盛况不复,竟是无一宾客前来观礼。非止如此,据知情人透露,参加考校大会的后进子弟较往年少了五成余,除了安平房耄老c主事列席,其余各房前来与会者骤减,二房崔翌三兄弟干脆一个未到。

    如此雷声大雨点小,便有人猜测,会不会是崔氏内部起了纷争了?又或者得罪了皇家以致于外宾不敢前来观礼?总之,给外界的感觉就是博陵崔氏出了问题,而且是棘手的大问题。

    红眼病嘛,自古有之。有道是“俺曾见,金陵玉树莺声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过风流觉,把五十年兴亡看饱。”呃,不是这个意思,应该是红眼病嘛,自古有之。有道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最关键是“眼看他楼塌了”,兴灾乐祸呗。

    只是,其中奥妙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秋节一过,那些个说风凉话c坐等看热闹的人就要被狠狠掴耳光喽。

    这一日,秋高气爽,明月高悬。

    “德尚楼”第三进是后花园,假山怪石,荷塘垂柳,幽静宜人。

    用罢晚膳,早有仆婢在此摆好桌几,上设纸),案上放置月饼c祭酒c西瓜等祭祀供品,外加红烛两支c小型祭香插香炉一个,酒爵三只。主祭崔翌念完祭月祝文,领着二房一干人等拜祭月神。仪式结束,大家伙围坐一起,吃月饼赏月。

    崔翼拈着一枚月饼问几个后辈:“你们可知这月饼的来由?”

    二房老大崔翌二子二女,二子均在京城,长女崔梓歈年十六,是“崔氏三姝”最年幼的那位,次女崔梓欣十一岁;崔翼膝下一子一女,儿子崔如圭,九岁。除了在京城的几位郎君和出嫁的女郎,二房后辈齐聚一堂,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今年二房事出有因没有遣人去安平,只先行在安喜安排了一场考校,中秋这日让各家过了团圆节,“德尚楼”的中秋宴只有崔翌三兄弟及崔翕一家子入席。

    “耶耶,我知道我知道”如圭小郎君扬着手,大声说道。他长得虎头虎脑,小小年纪五官就有了棱角,颇有英气。这举手发言却是三郎教的,当年“三郎论坛”时,崔如英给一班小伙伴立下规矩,在“论坛”开讲时,下面听的人不得随意插话,想说话的必须先举手,这叫“举手发言”。哎,为了听故事,小伙伴们也唯有服从其淫威。这一来二去的便养成了习惯,族学里的教习先生们得悉此事,也是啧啧称奇。

    “哦,四郎说来听听。”崔翕微笑,心情不错,这崔如圭在二房同辈中算是最年幼的,颇得长辈喜爱。

    四郎君正襟危坐,一副小大人的样子,口齿清晰:“太宗皇帝为征讨北方突厥,平定其屡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将李靖亲自率部出征,转战边塞,结果屡建奇功。八月十五这天凯旋归京。为了庆祝胜利,京都长安城内外鸣炮奏乐,军民狂欢通宵。当时有个到长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献圆饼祝捷。太宗皇帝大喜,接过装璜华丽的饼盒,取出彩色圆饼,指着悬挂天空的明月说道:“应将胡饼邀蟾蜍。”随后,将圆饼分给了文武百官。从此,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流传了下来。”

    这一番话说的不疾不徐,且字正腔圆,自是获得掌声一片。

    气氛融融,崔如英也来了谈兴,说道:“我这也有个故事,呃,算是神话传说吧”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他很是随意的娓娓道来,言语中自有一股力量,叫人凝神静气去听:“相传,七仙女回天宫之前,为董永生下了一个儿子。七仙女回天宫之后,她的儿子留在了人间。这年农历八月十五这天,这个孩子见同村的小伙伴们都在村头的桂花树下玩闹,心里也痒痒的,便走过去打算和他们一起玩。

    可是,他刚一走过去,孩子们就都躲着他走开了。还有的孩子骂他:“我们不跟你这个没有妈c没有教养的野小子在一起玩。”

    他一听,扭头跑到村外的老槐树下,放声大哭起来。他一边哭一边喊:“我的妈妈呀,你在哪里呀?为什么不管你这可怜的儿子呀!”孩子的哭声传到了天上,惊动了天神吴刚。善良的吴刚一看这没妈的孩子实在是可怜,于是吴刚急忙扮成一个村夫,从天上下来,走到那个孩子的面前,和颜悦色地哄他。可是,无论吴刚说了多少好话,哄来哄去那孩子还是哭着喊着要妈妈。他哭着对吴刚说:“好心的叔叔,别的孩子都有妈妈疼c妈妈爱,为什么偏偏就我没有妈妈呢?我的妈妈到哪里去了?”

    吴刚一看孩子思母心切,自己的心就软了,于是他一边给七仙女捎去信儿,一边悄悄地拿出了登云鞋,对哭得两眼通红的孩子说:“孩子,叔叔告诉你一个办法:这是一双登云鞋,穿上它之后你就可以腾云驾雾去找你的妈妈了,要记住,穿鞋要在圆月下。”

    这孩子一听这话,顿时心花怒放,止住了哭声,他忙向吴刚行礼道谢,对吴刚说:“叔叔,我先谢谢你。等找到妈妈以后,我再和妈妈一起去看你。”

    于是孩子坐在村头的一块石头上,盼着太阳赶快下山,月亮快些出来。等到夜幕降临,月亮刚一露脸,孩子就赶紧从怀里掏出登云鞋,在明亮的月光下穿上了它,只轻轻一跳便飞到了天宫之中。

    这时,七仙女早就接到了吴刚捎去的信儿,在天宫门口等着儿子的到来。当儿子来到自己身边时,她又悲又喜,对儿子又是亲又是抱。众姐妹也都迎上来亲这个远道而来的小外甥,并给他糖果吃。

    七仙女要好好补偿一下自己这缺少母爱的儿子,于是忙碌了起来,她亲手把嫦娥送来的桂花蜜糖拌上花生果c核桃仁,做成馅儿,按圆月的样子,做成了香甜可口的仙饼,让儿子痛痛快快吃个够。

    哪晓得这事一来二去传到了玉皇大帝的耳朵里,他对此大为恼火,马上把捎信儿的吴刚罚到月宫里去砍桂树,让他永世不能离开月亮,又命令天兵脱下那孩子的登云鞋,吩咐麒麟把他送回了人间。

    这孩子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对天宫中的一切已经记不大清了,但妈妈做的仙饼却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后来这孩子长大后在朝为官,依然没有忘记妈妈给他做的仙饼,为了表示对妈妈的尊敬与怀念,他便让百姓们也做那种圆月样的饼子,这就是后来的月饼。”

    月色溶溶,白月光倾泻于天地间,温柔似水。

    这么一个和谐谧静的仲秋之夜,听着一个清朗的声音平平静静的讲诉故事,温馨浪漫。

    神话志异本是口口相传于民间,如三郎这般用平实易懂的口语缓缓道来,倒也引人入胜,颇有代入感。

    崔梓歆明明听的津津有味,末了却撇了撇嘴,不屑道:“不就是从“董永变文”衍生出来的嘛,听了这个俗讲c自己添花加草的又是一个新变文。子不语怪力乱神,你倒是会编织罗列出神鬼传奇来。”嗯,梓歆女郎还在责怪三郎那句“就不知哪个有福气娶得美娇娘”难觅如意郎君,怎可言嫁?心有怨艾哪。

    三郎微微笑着,气度从容,声音不大:“神魔鬼怪这回事我是相信的”心中暗叹:“不信才怪,否则我也不可能在这儿讲神魔鬼怪了。”口中并无停顿:“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嘛,允许再加工。至于神仙这回事,也不见得就活得比凡人更有乐趣。唯恐琼楼玉宇c高处不胜寒。没有七情六欲c生老病死,但见春去春回千万遭,想想都腻了,那样未免太过无聊。”

    他既然可以在五年前便语惊四座,眼下这番言谈也算是见怪不怪了。崔翕这些深谙人间冷暖的人听了,深以为然,尤其是“高处不胜寒”五字,画龙点晴。

    崔梓歆却很敏感地捕捉到了三郎话语间的“漏洞”,很是疑惑:“唯恐琼楼玉宇c高处不胜寒,不是诗句啊”当即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三郎啊,五年了,没见你有新诗哪你懂的。”

    “我不懂。”崔如英很想还以一记卫生眼,但那日说了不该说的话,比较心虚,想了想,说道:“诗是没有的,倒是得了首诗余”

    诗余啊,长短句,在座之人皆是有点兴致缺缺。

    崔梓歆懒懒的说:“诗余就诗会,聊胜于无。”

    还聊胜于无,崔如英按捺住吐槽之心,望了一眼苍穹圆月,心下感叹:“文抄公大业,任重而道远哪。”

    又是一年中秋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