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39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九)

正文 第39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九)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人生得意须纵欢   少年啊宾全文   总裁爹地宠上天   快穿之名器尤物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轩辕大宝   少龙外传(少年龙剑飞)   飘飘欲仙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明月下,清风徐来,那蓝裳女郎踏月曼步,袅袅婷婷,裙裾飘飘,幽香缕缕,走到筝前缓缓坐下,轻捋罗袖露出十指纤纤。

    她手指在琴弦上轻轻抚过,发出“铮铮”声响,继而身子前倾,双手虚虚放在筝上,稍臾,按了下去,顿时,曲韵悠扬,自弦间汩汩淌出。

    那琴音飘飘洒洒,时而柔美时而激昂,那指法连贯流畅,琴声飘进你的耳朵,就好似清风流水相应和,那美妙的音符从跳跃的指尖缓缓流出,使人陶醉其中,心旷神怡。

    动起来,像涓涓的小溪,流淌在山涧,溅出美丽而坦率的小花,不知疲倦地一路歌着。纯净时,会使你怀疑它是否果真经凡人之手,筝声紧,则若急雨敲阶,筝声缓则如细雨抚桐;张扬似朔风吹雪,舒展如微风拂柳。飘逸时,会使你仿佛看见霓裳仙子翩然起舞,舞着飞旋的衣袂与玄妙的身姿。

    随着琴音幽幽,一道清丽的歌声似是从天际尽头传了出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歌声纯净空灵,飘渺如天籁之音,似是在云巅之上翩翩曼舞c轻声吟唱。

    词当然是那阙《水调歌头中秋月》,词坛巅峰佳作,让某个深谙拿来主义之道的人顺手在这诗的国度抛了出来,很是契合此情此景——高处不胜寒,无敌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

    末尾这一句让人听了无由得鼻子一酸,继而又心生慰藉,遐思无限。

    那歌声,有时动人,像潺潺流水般浅吟低唱,独具风韵;有时凄美,若露滴竹叶般玲玲作响,耐人寻味;有时浑厚得如雄鹰展翅时的一声长鸣,振聋发聩;有时婉转得似深情交融时的一行热泪,扣人心灵。

    一遍唱毕,“叮叮铮铮”一段过门,又从“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处复唱。如此反复三遍,正是一唱三叹。

    筝声渐渐弱了下去,直至消逝未闻。

    但那乐声仍似萦绕心头,还有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犹自在耳。

    崔翕拊掌赞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公孙大娘这弹唱三月不绝于耳也。”

    余者也是鼓掌喝彩,折服不已。

    崔梓欣望着公孙大娘,双眸如星子般明亮。她好音律,琴棋书画尤喜前者,此刻听得公孙大娘如此精湛的技艺,实在是既羡慕又崇拜。

    那公孙大娘稍稍起身福了一福,仍是没有出声,当真是冷傲啊。

    “说的比唱的好听?这世界上有一种人,是宁唱不说的。”崔如英饶有兴致地多看了那蓝装女郎一眼,心下赞叹不已,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天才啊,一首曲谱最多看了两遍,用了一刻钟不到的工夫便能弹唱,且不显生硬。果然是术业有专攻c行行出状元。

    说了会闲话,几个年龄小些的自去休息。公孙大娘也告别离开,经过崔如英身旁时,轻轻的说了声:“小郎君大才。”

    崔三郎方“哦”了声,对方却是不肯多留片刻,顾自行开。

    崔翕在那头笑道:“三郎莫急,再过些日子便可一见公孙大娘剑器了。”

    三郎揉了揉鼻子,微微有点尴尬,怎么空气中好似弥漫着一种叫做暧昧的东西呢?

    月已不在柳梢头,院里的人尚未散去。

    “三郎,后日去恒阳可准备好了?”崔羿把玩着茶盏:“你外祖父寿诞,咱们可不好缺了礼数。”

    崔如英恭恭敬敬的回答:“二娘昨日先去,礼物是备好的,孩儿倒是准备了一份小礼物,略表心意。”

    崔羿微微点头:“百事孝为先,你去了恒阳不妨多呆些日子,老爷子已是七十高寿,爱热闹。”却是没说他自己是否会去给丈人祝寿。

    崔翕从袖中抽出一卷小册子,笑眯眯的说道:“叶老爷子亦是好文之人,三郎你拿了这册子作祝寿礼,也是极好的,保准叫他老怀安慰。”

    月色如银,依稀可见册子上几个字,崔如英一眼认出写的是“大学章句”四个字,倒不是他生有火眼金睛,是那几个字就是自己写的,再熟悉不过。

    崔翌一直很少言语,这时开口说话:“兹事体大,这册《大学章句》总共只印了一百册,崔氏诸房分了二十册,其余的只送了与咱崔氏过从甚密的几家。另外,京城那边也带了些去先试试吧。”顿了顿,说道:“起初某是反对将此册子公诸于世的,影响太大,难知福祸。不过,逸之说的对,出名要趁早。咱们博陵崔氏宁折不屈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总是尽人事听天命”

    此话一出,气氛稍显凝重。他虽然语焉不详,但话中意思却是不言而喻的。

    所谓“宁折不屈”c“非常时期”云云,针对的就是因五年前的姻亲大会引发的事端。白洋淀事件是先兆,是皇家打压“带头大哥”的图穷匕见,虽未撕破脸皮,却也是最严厉的警告了。之后几年,博陵崔氏子弟参加常科制举,下场百余人,取中者仅五人,录取率不足半成,这在往年是无法想象的。照理说,崔氏当就此蛰伏,就算是韬光养晦c蓄势再发。但,老虎毕竟是老虎,怎甘心屈服。何谓士族?士大夫贵族是也,可杀不可辱,终究是心有不甘。更何况,崔氏此等高门豪阀,又岂是说打压就不出头的了。

    所以,《大学章句》多少是有试探的意味在其中,也是宣告。

    但这其中必然是存有风险的。五年前的《三郎文集》已是遭致争论和非议,其中关键点便在于考校问答,在士林看来,一区区小儿关于经文有新意的表述,那便是曲解,虽然与前贤所解大同小异,但某些论点明显是有悖当世之解的,简直是竖子狂妄如斯哪!由此,文集中那几首精美诗作便被有意识地忽略,也算是无妄之灾了。

    而这册《大学章句》的杀伤力远胜《三郎文集》,是在直接挑战权威。须知,当世的科举,但凡是经义这方面,乃是以孔颖达领衔编撰的《五经正义》为正解范本,以前的集注版本皆已不用。《大学章句》?与《五经正义》颇有不同之解。好吧,就算是解出了新意,也确实是言之有物c言之有理,那又怎样?黄毛小子安能与先贤大儒比肩?

    可以预见的是,这本册子一旦面世,必将引来骂声一片,崔如英这个名字必定是漩涡中心点。他,准备好了么?

    但,崔翕显然是持乐观态度的。

    将觞中的葡萄酒咕噜噜倒入口中,也不知是第几壶了,崔山长好两物,一曰书,二曰酒,今朝正是对月狂饮c杯满酒干,好一派旷达洒脱的文士风范:“诸位,不必多虑。天下读书之人若尽是目光短浅c固步自封之辈,那这书不读也罢。圣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同行,其一我也。彼二人者,一善一恶,则我从其善而改其恶焉,是二人者皆我师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则善恶皆我之”夫子谈兴甚浓,侃侃而言:“经史子集乃是前人思想所体现者,后人读书当存持疑心,常虑其中关节利害,所谓取精去糟是也。依吾愚见,世上本无绝对完美者,或人或物,莫不如是。孔冲远等编撰《五经正义》,多有参照前人之见,而后提炼化用。江水长流,今日所过之处却非昨日之流水。读书看书亦当作如视,前人之著书立说,乃是时之解义,放诸今日怕是稍有不符现时形势,岂能就此判定今人之书不如前人?某是仔细读过这册《大学章句》的,只二字以论之:精绝。”

    精彩绝伦?崔翕亦是当世名儒,竟然如此看重《大学章句》,此誉过盛。

    崔三郎赶忙说道:“小子惶恐,愧不敢当。”心中却是深以为然:“此书是注定要流芳千古的,当为后世注解四书之最佳版本。“精绝”二字之誉当之无愧。”这也算是狐假虎威了吧。

    崔羿却是心有忡忡:“只怕世人不作如是观,三郎毕竟才十四岁。”

    年龄,或许真的是致命伤。资历,非常重要。光有才学,资历不够,必然是难以服众。

    崔翕并不认同:“非议声自是会有,甚至是群情激愤c骂声滔滔,但时间会证明一切。真金不怕红炉火,酒香不怕巷子深。”

    明月几时有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