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31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一)

正文 第31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一)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人生得意须纵欢   少年啊宾全文   总裁爹地宠上天   快穿之名器尤物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轩辕大宝   少龙外传(少年龙剑飞)   飘飘欲仙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林花谢了又红,几度春秋。

    “哒哒哒哒”,一骑疾驰而来,马背上那人一勒缰绳,“吁”了声,马“嘶”高抬前蹄停下,那骑士翻身下马,姿势潇洒无比。

    “三郎,你这骑术可是越来越精湛了。”一身形伟岸满脸络腮胡子的汉子拊掌赞叹,神情不似作伪。

    “哥舒大哥,与你相比却又如何?”这骑士面如冠玉,目若朗星,正是崔如英。五年时光一晃而过,他的身高已与成人无异,头发随意的束起,上穿宽袖齐膝袍,下着宽腿裤,裤管于膝部束扎,一身白裳,儒雅,不失英武之气。

    那汉子正是哥舒夜,五年光景,他倒是没什么变化,五官棱角分明,肤色较为黝黑,笑起来时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某四岁便练骑射,三郎纵是天赋异禀,在这骑术上可真是拍马也追不上某喽。”

    “你还真是肯实话实说哪,这样子很不好哦,容易得罪人,当心别人找你麻烦”崔如英微笑着打趣,掸了掸衣裳,抖落身上灰尘,轻轻拍了拍马身,附在马耳朵边说了两句,才将缰绳交给马伕牵去马厩。

    哥舒夜笑道:“三郎待这风雪照狮子可是真不赖。”

    “风雪照狮子”乃是崔如英给自己这匹白马取的名字,它是一匹突厥马,四年前经哥舒夜自平凉得来,崔三郎很是喜爱,还借了太宗皇帝的相马词嘚瑟了一番:“观其骨大丛粗,鬣高意阔,眼如悬镜,头若侧砖,腿象鹿而差圆,颈比凤而增细,后桥之下,促骨起而成峰,侧鞯之间,长筋密而如瓣,耳根铁勒,杉材难方,尾本高丽,掘砖非拟,腹平肷小,自劲驱驰之方,鼻大喘疏,不乏往来之气。”公子如玉,他倒是“有辱其名”的,豪爽英气,震得突厥猛士哥舒夜一愣一愣的。

    酣畅淋漓的跑了一圈,当真是身心愉悦,崔如英郎声诵道:“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三郎怎么今日又吟诗了?”哥舒夜愕然。

    崔如英甩了甩手臂,这骑马是技术活,颠簸不说,拉缰绳的手也有酸胀感:“诗词,小道也。”心下却是有些惭愧,自己口中之“小道”却是为自己捞了不小的名气。大概是因为知愧,所以有“闭关”之说。

    哥舒夜甚是豪气的挥挥手:“大道小道,某是不懂的,骑射刀枪却是知晓一二。”

    崔如英笑道:“这话就有些不讲究了,过谦则傲嘛,依某看来,尊驾可是知晓七八的。”“某”啊“尊驾”什么的,在这倒是正常称呼,可在他看来还是颇有江湖气息的。每个男人都有一颗向往江湖的心,快意恩仇啦,拔刀相助啦,有个笔名姓金的查姓老爷子将江湖与庙堂无缝对接,运用精湛的语言能力,营造出一个大江湖来,煌煌烨烨,引人入胜,正所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叫人分不清是幻是真,着实了得,不愧为一代武学巨匠,他这个“文抄公”是真心折服,乃至于老爷子驾鹤西去时,他很是伤心难过了一阵——世上再无金大侠,江湖却由谁人说?

    这二人谈吐之间,明明是“文采斐然”的却有江湖豪气,而原本惯于纵马沙场的也会偶用“之乎者也”。嗯,四年多时间,真真是相濡以沫了。

    二人说笑着走进庄子,一个少年迎了上来,问道:“三郎君,咱们是现在动身还是午后再走?”

    崔如英边走边脱去外面的衣裳:“回去也就一个多时辰,不慌。对了,双禄,福爷爷身子可大好了?”

    那少年浓眉大目,正是书僮双禄,虽然只比三郎小了不到一岁,却是比他矮了一个头,听得三郎问起祖父,眉宇间透着些担忧,回答道:“好是好的差不多了,但还需拄拐杖。”前段时间崔福不慎摔了一跤,老人家骨头脆,将养了两个月也是没能痊愈,怕是日后离不了拐杖了。

    崔如英喟然道:“老爷子去年过了花甲寿诞,是该好好颐养天年了。嗯,白洋淀可以换别人过去打理,回去说说这个事。”

    此处是距安喜县七十多里地的郎山,崔氏在这里有一大片果园,梨c橘子c胡桃什么的,郎山脚下种了上百亩,崔如英在这“结庐而居”已有四年。

    郎山,因汉武帝时太子刘据之子为躲避“巫蛊之狱”避难于此而得名。据传,汉武帝晚年多病,疑其左右为巫蛊所致,涉及皇后c太子c公主等人,太子刘据自杀,其子远遁此山,得名。山下有西晋太康元年诏锡郎山君(即刘据之子)及其子触锋将军父子法祀碑及郎山君祠c触锋将军庙。

    郎c狼谐音,当地人亦有叫狼山的。

    崔三郎初到宝地,游历一番,便叹曰:“山峰耸立,危峰参差迭起似狼牙,可称狼牙山也。”乃吩咐仆从日后概以“狼牙山”名之。

    至若山上景致,他也少不得一一评讲:

    石棋盘,他另名“仙弈石”,说是王禅c孙膑弈棋时,一青年樵夫观棋,观完弈棋,驴已成骨灰,回至家中,故人皆无,其妻寻夫年复一年而亡,化作石人,人称此地为“女思谷”。棋盘坨山下南管头有北魏太延元年太武帝拓跋焘东巡时的御射碑。御射碑高六尺,广二尺三寸余,书法是魏碑中上乘之作,石文曰:‘皇帝以太延元年十二月,车驾东巡,经五回之险邃,览崇岸之竦峙,乃停驾路侧,援弓而射之,飞矢逾于山岩,刊石用赞元功’。夹碑并有层台二所,即御射处也”

    坨上蚕姑祠为北魏时期建,祀黄帝元妃嫘祖,因她教民植桑养蚕,被祀为蚕姑圣母。由西山北村北行上山,登姑姑坨,途经万杏山庄,过南天门,达蜡烛峰,即姑姑坨。姑姑坨北有玉皇坨,南有龙门坨,东有仙人坨,西有松树坨,与五指坨遥相对称

    老君堂,即汉武帝太子刘据之子避难处,郎山之名由此得来。在褡裢峰半山腰,依天然山洞而建,供奉道教三清之一的太上老君,因建于悬崖,又称悬空寺。传燕昭王好仙道,曾派人在此建殿炼丹。到老君堂,先要过仙人桥,为两崖间一木板桥,行其上,摇摇晃晃,飘飘欲仙。崖下幽谷,深不可测,传为道士们超度升天之地

    当真是如数家珍,听者莫不惊诧莫名,又叹服其之博学多识,却不晓得他最想说的却是另一个故事——千余年后,有五位壮士,自棋盘坨峰顶纵身跃下

    哎,这才是真的世上不如意事十常八九c可语人者无二三。不过,这样挺好,习惯就好。人嘛,总是容易习惯的。

    四年时间,能够改变许多,但于他而言,似乎变化不大,两世为人了嘛,看待事物,淡然处之而已。

    倒是更随遇而安了,此处山青水秀,犹若世外桃源。呃,还真有数十亩桃园,每逢春暧花开时,粉的红的白的,桃花朵朵开,芬香扑鼻来,当真是嗅之欲醉。住的习了惯,便想着多住些时日,反正自己算是“暂隐江湖闭关修炼”,就得有隐居山林的样子嘛。

    四年前,当他提出要来郎山住上一段时间时,家人是愕然的。尤其是母亲崔叶氏,儿子以九岁之龄声名鹊起,她真真有了母凭子贵之感,至少崔氏族人待她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再者,三郎毕竟还小,怎么就想着要“离家出走”呢?

    少不得要花费口舌解释一番,自然是往高大上了说,什么正因为年龄小所以要多磨炼早独立,所谓“上天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年少需立志,方可成大器,如此云云。意思就是,这是好事,是为了日后更有远大前程。

    至于崔羿那,就简单了些。他直接拿了篇文章过去,上面写着:“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c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嗬,金溪么,乃是江南某地,再换换人名,还是《伤仲永》。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这是识大体立大志,不欲泯然众人焉。崔羿唯有默然不语。而那篇《伤仲永》则摆上了族学教习先生的案头,成了教案。

    好在郎山有崔氏庄园,正好可以闲居于此,他只带了双禄一人随行,连敛秋也未带上,又从白洋淀要了哥舒夜相伴,在这郎山一住四年,读书写字c骑射拳脚,既习文又练武,除了族祭与家人寿诞回去,再也未曾离开郎山半步。

    几经寒暑,冬去春回,终于是要离开这风景秀丽的宜居之所,难免有些不舍。

    几度春秋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