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建文野望 > 正文 二十八 艨艟斗舰

正文 二十八 艨艟斗舰

推荐阅读: 强制发情(abo)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染指之后【校园1v1】   极品好儿媳   交换的妻子   乡春   欲望华陵   娘子的小心机   极品儿媳妇   我的年轻岳母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夜夜欢   绝地求生之最强巅峰   现代艳帝传奇之男儿巅峰   极品小农民  

    大明的海岸线,从长江口到南越,绵延万里。

    这万里海疆,孕育着无数或大或小的岛屿。

    朱允炆要建立一个坚固的军事基地,作为自己的底线和大本营,以及必要时刻大明国的都城,那些较小的岛屿当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最佳选择当然是海外的夷洲,距离大陆实在太远,以明国现有的海上力量,有些鞭长莫及。

    至于南海琼州,距离此时的经济中心江南实在太远,又距离南越过近,也不能称为一个好的选择。

    后世华夏的第三大岛崇明岛,此时还只是几个松软的小沙洲。要真正淤积出能够经营耕种的大片土地,还是几百年以后的事情。

    至于其他的岛屿,不是太小,就是以礁石为主,不宜耕种。而且这些小岛实际上是大陆的一部分,若真有大兵来攻,甚至不需要制造海船,只要几个小舢板便可以轻易渡海。

    对这些信息,熟悉坐而论道的黄子澄显然不知道,因此异想天开地建议朱允炆另择一岛。但熟悉祖国地理的朱允炆,早就把这漫长的海岸线在脑海中过了一遍。朱允炆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悖论中。

    要让敌人难以到达的地方,自己必然也难以到达。如果是自己容易抵达c容易发展的所在,敌人必然也很容易抵达。

    “这海船怎么会耗费这么巨大?”朱允炆思衬良久,实在没有可以代替夷洲的地方,终于还是回过头来打起夷洲的主意。

    “禀陛下,寻常木料,在海中不消数年便会腐烂。因此海船须以上等的松木制成。松木采取甚难,运输也不易,损耗颇多。”

    “哦?这么说,所谓海船花费,大部分还是在材料上了?”朱允炆有些期待。

    “陛下明鉴。军中造船工匠齐备,这打造一事,完全不需耗费银两,海船所以贵重,只是因为松木难得。”

    “那么以其它木料造船,再包以铁皮,是不是也可以实现松木的效果?”朱允炆忽然生出这样一个念头来。

    在朱允炆的认知中,大型船只,特别是这种官造的战舰,都是铁制的。不过这个时代没有大型的冶炼浇铸设备,因此大小船只,一律是以木头制成。

    虽然船只整个改为铁铸,在这个时代还不现实,但外包铁皮却并不麻烦。

    “陛下,钢铁沉重,臣恐怕以铁皮覆船,无法漂浮。”齐泰回道。

    齐泰的想法代表了这个时代大多数造船工匠的惯性思维。虽然早在千年前,阿基米德就发现了浮力定律,但对这个时代的明国人来说,工匠却完全不具备任何科学思维。

    木头能浮在水面上,因此木头造的船当然也会浮在水面上。钢铁会沉在水底,若是铁皮与水直接接触,这船恐怕也会沉在水底。

    朱允炆无意给明朝的知识分子科普浮力定律,只道:“那咱们先找一艘小船试试如何?”

    军中当然也有铁匠,国库中也存有大量生铁。此时虽然海禁,但长江航运却是极为发达,天子要征一艘小船,包裹铁皮,当然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不消一日,朱允炆便在京军中看到了自己想象中的那种东西。

    这是一条应天府常见的小型乌篷船,可容纳三人。船板上铺着草席,因此可坐可躺,但如果船上的人站立起来,便需要十分小心谨慎。否则船只重心太高,就有倾覆的危险。

    乌篷船本身也十分轻巧,四五个船匠抬着便上了岸。拆去了船上乌篷,将船底翻转过来。

    不同于后世机器生产的铁皮,不同的铁坯在不同的铁匠手中锻造出的铁皮,不仅薄厚不规则,连形状也是各异。

    “铁皮可以重叠,但不要露出空隙。”朱允炆仔细叮嘱着。

    不过在工匠们看来,天子的这一想法简直是异想天开,缘木求鱼。船板上镶了铁皮,当然会沉到水底。虽然可惜了这一条小船,但博天子一笑而已。

    往船上镶嵌铁皮,这活计造船匠从未干过,眼望着船底和铁皮发呆,不知道该如何操作。

    不过军中铁匠们倒是对这种工作非常熟悉。大明军队使用的制式盾牌便是木头外包铁皮的形制。既保证了便携性又满足强度。不过一面盾牌通常只需要一片铁皮,四边翻折回来也就包妥了。这船底相比盾牌,当然大得多。只能使用铁钉一块块钉在船上。

    乌篷小船本来就不甚结实,十几个铁匠爬上去,铁锤敲击之声叮叮当当响个不停。齐泰和诸工匠甚至一度感到,这船甚至都撑不到下水,自行便会散架。

    所幸这种事情毕竟没有发生,小船本来就是榫卯结构。此时铁钉锚入船身,铁皮便吃起力来。若非铁皮断裂,榫子便再也不会脱出。因此这小船比之前可谓坚固了百倍。

    军中铁匠本来人多,齐泰选的又都是技艺娴熟之辈。京军虽然老弱颇多,十几个技艺高超的铁匠还是选得出来的。不消一盏茶的功夫,铁皮的镶嵌便完了工。

    这船本来甚轻,两三个船匠就能翻转过来,此刻却极为沉重,十几个铁匠共同出力,才将船又翻回。至于要抬动铁船下水,恐怕更是困难。

    好在这船底是平的,此刻距离水边也不甚远。朱允炆指挥工匠用圆木棍铺成轨道,垫在小船下面,这铁船便极易推动。

    铁船入水,并没有像工匠们想象的那样沉入水底,而是稳稳地浮在水面上。

    这一奇观,大出齐泰和各位工匠的意料。

    “陛下圣明,铁船巧夺天工,臣佩服之至。”齐泰赶忙道。

    “世上岂有铁不沉水的道理。我作铁匠二十载,今日见到奇观了!”军中以为铁匠私语道。

    “你懂甚么,天子有神明护佑。你看不见,那六丁六甲c四值功曹合力拖着铁船哩。”另一位铁匠悄声答道。

    “神仙当真力大,这么沉重的铁船也拖得起来。”原先那工匠又感叹。

    对于匠人的这些私语,朱允炆离得不远,当然也听得到。不过对于这个时代人民的蒙昧,朱允炆这些天见得也不少,只能苦笑,启发民智,才是大明真正的中兴之道。这道理朱允炆岂有不知,只是如今内忧外患,这启发民智,又非一日之功,实在是任重而道远。

    而朱允炆不知道的是,这条乌篷船今后会在大明船运历史中占据多么重要的地位。原本应当诞生于十九世纪的铁甲船,竟被硬生生提前了五百年出现。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