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54章 风起寒江 月斜古路(五)

正文 第54章 风起寒江 月斜古路(五)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人生得意须纵欢   少年啊宾全文   总裁爹地宠上天   快穿之名器尤物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轩辕大宝   少龙外传(少年龙剑飞)   飘飘欲仙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乡人奉五月一日诲,子弟各陈百里之术宣於政者,承命惶灼,伏增悲悚。勃闻古人有言:明君不能畜无用之臣,慈父不能爱无用之子。何则?以其无益於国而累於家也。呜呼!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所以迟回忍耻而已者,徒以虚死不如立节,苟殒不如成名,悔过傥存於已,为仁不假於物。是以孟明不屑三奔之诮而罢匡秦之心,冯异不耻一败之失而摧辅汉之气,故其志卒行也,其功卒就也。此言虽小,可以喻大。此勃所以怀既往而不咎,指将来而骏奔,割万恨於生涯,进一篑於平地者”崔潜沉声诵了一段,神情黯然。他在崔氏后辈是佼佼者,文才了得,若无三郎横空出世,便是崔氏最有希望镇场子之人。王勃惊才艳羡,乃为天下学子之楷模,他崔潜亦不例外。

    “今大人上延国谴,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度南海。嗟乎!此皆勃之罪也。无所逃於天地之间矣。然勃尝闻之《大易》曰:「人之所助者信也,天之所助者顺也。是以君子不以否屈而易方,故屈而终泰。忠臣不以困穷而丧志,故穷而必亨。」今交趾虽远,还珠者尝用之矣。《书》不云乎:「弗虑胡获?弗为胡成?」不胜愤激之至,谨上《百里昌言》一部,列为十八篇,分为上下卷,庶竭私款,少裨公政。追思罪戾,若投水谷。谨奉言疏不备。勃再拜。”崔如英在心中默念一遍,也是唏嘘不已——王勃恃才自傲是有其缘由的,这篇《上百里昌言书》写的情深意切,拳拳孝子之心跃然于纸上。只是,虽然“辱亲可谓深矣”,却仍是“苟殒不如成名”。年少成名,终究是为名所困。百折不挠c自强不息?怕是智商太高情商太低吧。

    在他看来,王勃其人思想人格交融儒c释c道多种文化因子。他直接继承了祖父王通的儒家思想,主张仁政,渴望功名,希望济世,虽然在宦海中几沉几浮,但最终难以割舍的依然还是何时济世和如何济世。从人格精神来看,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正因如此,他才会二次遭罪——

    《檄英王鸡文》,引经据典,才情涌涌,写得气势恢弘c天花乱坠。可问题在于,你只是姓王c而非真王啊,人家两个王爷斗鸡取乐,你一个王府当班的起什么哄?不晓得当今皇帝最是厌恶这种斜风恶俗?这是把自己往枪口上推呀。

    至于杀人一事,也是颇多疑点。王勃杀人说起。堂堂大唐第一才子,文弱书生,前途无量,杀人那种粗活,想想画面也太有违和感了,而且,这岂不属于自毁一生?再看看杀人动机。如果是像于欢一样被辱母,或者是被辱妻,哪怕是路遇恶人打抱不平,也算情有可原。可是王勃杀这个人因为什么呢?原因非常的匪夷所思。说是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事,要去王勃家避避风头。王勃当时在虢州军队里做文职工作,与这位曹达并不熟,但曹达说自己是曹元亲戚,而且是王勃的粉丝,非常喜欢他的诗,有一些还能倒背如流。粉丝,王勃见多了,但这人还是曹元的亲戚,那性质就不一样了。曹元是谁?十二岁开始,王勃跟着他在长安学了三年医,也就是说,曹元是他的恩师。恩师的亲戚有难,能不救吗?于是王勃就不避艰险,把这个曹达藏匿起来。但当时的公检法队伍,已换上了狄仁杰等能人,破案率大大提升。没多久,就查到了曹达是藏在王家。王勃本打算请曹达离开王家,远走高飞。不料下人来报,说已经在客房发现了曹达的尸体。王勃大惊,正在纠结怎么办的时候,官府已经带兵闯了进来,见到曹达尸体,就以藏匿官奴又杀之的罪名,将王勃捉拿下狱。事发突然,王勃一脸懵逼: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王同学呀,才比天高,但在人情世故这方面表现的就太过幼稚了。说到底,还是锋芒太露。

    此中关节厉害之处,崔如英是省得的,但具体细节并不明了,先前给王助去信,也不好细问,只是粗粗提了几句,叮嘱对方莫要病急乱投医,并隐晦的点出个人原委所在——是有人嫉恨而设计陷害,接下来该将重点放在规避风险加剧之上,而非四处求托。嗯,当今皇帝是个果决之人,和他顶牛,可没好果子吃。

    之后,适逢皇帝大赫天下,王勃逃过一劫,人只道是吉人自有天相。王子安经此一难,遂断了入仕之心,寄情于山水,潜心整理乃祖手稿。这也算是“参透”了。

    这就对了,文人,但问风月,莫求权势。可崔如英却晓得,王子安,终究是:似惊鸿般短暂,如夏花般绚烂。

    历史潮流不可逆,他崔三郎亦无力回天,安安静静的做个看客,平平安安的活着,可矣。

    此番心理活动,自是无法与外人道的。有时,真是孤独啊。

    席中人大抵清楚所谓杀奴一事之原委,见王助情绪低落,纷纷打住不提,寻了些轻松的话题闲聊。

    “三郎同学,你这些天神秘兮兮的,究竟在谋划些什么?还不从实招来。”卢胖子给人的观感是神经大条c人畜无害,其实心思敏锐c恩怨分明,心中是将王助视为仅次于三郎的良友,见着对方闷闷不乐的样子,心下也不痛快,却是笑嘻嘻的转了话题。

    “今日便知,毋需多言。”三郎自饮一盏。酒是葡萄酒,酸酸甜甜的,味道不错,却也不能多饮。酒这东西,小酌怡情,大饮伤身,不可过度。

    卢胖子眨巴眨巴眼睛:“保密?当我不晓?先猜猜看。这样,我就说一个名字,你点头或摇头?”也不待对方表态,慢慢地说了个人名:“公孙大娘。”

    公孙大娘?何意?众人尽望着崔三郎,云雾不解。

    三郎右手食指轻叩桌面:“哦,闲来无事,帮着她排了几个节目。”

    公孙大娘?排节目?众人惊愕之余,亦觉再自然不过。

    公孙大娘非常人也,其身份来历是个谜,各种传闻都有,有说她幼失怙恃沦落烟花之地的,有说她自幼随名师学艺一朝天下闻的,有说她本是犯官后人改姓埋名的,甚至有说她是前隋皇室后裔的,不一而足,但并无定论。

    总之,在某个时刻,她出现了,一现身就造成了轰动。

    大唐这数十年来,有贞观之治,有永徽之治,皇帝对群臣宣布:事有不便於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并日引刺史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太宗训令崇俭,皇帝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献鹰隼及犬马者罪之。“藉文鸿业,仅保余位。封岱礼天,其德不类。伏戎于寝,构堂终坠。自蕴祸胎,邦家殄瘁。”盛世光景,天下安定,平患退祸,百姓富足,如此太平年代,自是“娱乐业”兴盛时期。

    事实上,当今音乐机构,有专门管理雅乐和燕乐的“大乐署”c专门管理音乐艺人的“教坊”和专门管理仪仗鼓吹音乐的“鼓吹署”,民间也有为数众多的青楼歌坊c酒肆茶楼,这些场所大多有歌舞伎演出,顾客盈门,很是热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娱乐界”也不例外,“花魁大会”便是娱乐盛会。这种源于江南的“选美大赛”在很短时间内便风靡开来,但凡稍稍富足之府都有类似活动,似长安c洛阳c江宁这些地方声势最隆。

    三年前的洛阳牡丹花会上,公孙大娘惊艳亮相,以一曲剑器舞冠绝全场,毫无争议的夺了花魁之名。其时,伊原本是某楼坊的歌舞伎,只卖艺不卖身。却因了其色艺双绝,虽是清倌,却也备受追捧。只是,伊却低调得很,很少出场献艺。

    披了神秘面纱的公孙大娘,低调示人,却因而青睐者无数,其中不乏达官贵人c绅士名流,甚至有人愿出五百金以求做得入幕之宾,但也不能遂愿——狎伎纳妾,本是稀松寻常之事,不晓得这公孙大娘有何后台背景,虽然一并拒绝了所有追求者,却未惹祸上身。

    三年前的洛阳花会,公孙大娘技压群芳,毫无悬念的摘下花魁之位,正是如日中天之际,却悄然退隐,鸿飞冥冥,不知所踪,成就一段传奇。

    世人只以为再难见公孙大娘剑器舞,不想这年却传出了她即将重出江湖之讯——竟是寄身于博陵崔氏,一直未曾走远。

    这个讯息不胫而走,九月中旬的安喜城,成了趋之若鹜之处,甚至长安c洛阳也有人赶来,只为一睹佳人绝代容颜。

    无题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