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53章 风起寒江 月斜古路(三)

正文 第53章 风起寒江 月斜古路(三)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洪荒少年猎艳录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飘飘欲仙   老王退休的幸福生活   龙族Ⅴ:悼亡者的归来   九流术士(Ⅰ,Ⅱ部)   武林群芳录   上门龙婿   无敌妖孽兵王  

    正午时分,安喜城内最知名的酒楼——“一品鲜”座无虚席,店小二举着托盘在各桌间穿梭自如,口中高声吆喝着菜名,什么卤汁浇珍郎呀,什么金盘鲙锂鱼呀,什么牛头堡呀,什么乌雌鸡羹呀,什么浑羊殁忽呀,什么蟹毕罗呀,还有蒸豚揾蒜酱c炙鸭点椒盐c去骨鲜鱼鲙c兼皮熟肉脸听着这些菜名,就足以令人食指大动。

    二楼雅间,推门进去转过屏风便见一张大圆桌,食客团团围坐,相谈甚欢。

    卢胖子伸箸搛一口菜,转动圆桌上的另一张桌面,又搛了一箸,嘴里嚼着菜,含糊不清的说道:“三郎,真不晓得你这脑子是怎么想的,居然连这等奇巧淫技也通晓真是不服都不行哪。”

    “奇巧淫技?”崔如英微笑着摇摇头:“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创造物何妨多多益善?也唯有各种创新,社会方有发展,反之则停滞不前。历史的车轮滚滚,虽然不至于倒退,但终究还是多些新鲜事物出现的好。”

    这种可转动的圆桌原理并不复杂,只是在大桌子上装置略小的桌面,二者以轴承相连,可随意转动。如此,若是数人甚至十数人围坐就餐,只需转动放着菜肴的小桌面便可吃到桌子上的任何一道菜式。

    是时流行的是分餐制,在吃饭的时候,分尊卑主次入座,每个人的面前都会摆上一个条桌,上面呈放着各种食物,当然,大家在一起吃饭食物肯定都是一样的。一般吃饭的时候,都会有侍女或者丫鬟等在旁边伺候着,给用餐的人添酒和夹菜。

    对于分餐制,崔三郎倒是没多大抵触,事实上寻常百姓家一直都是合餐制。他只是不习惯在自己吃饭的时候边上站着个布菜的婢女(敛秋小姑娘就此事提出过抗议,但显然抗议无效)——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嘛。而且,他喜欢吃饭时热闹些,人多食量大,吃嘛嘛香身体倍棒。转动式饭桌算是创新,先是在东厢房推出,继而在崔家推广,接着便在安喜城风行开来,尤其在酒楼更是大受欢迎。自然,崔家从中收益良多。

    崔氏族人众多,吃穿用度耗费巨大,门下虽有田地庄园诸多产业,但仅此也远远无法供给,难免会入不敷出。是以,虽说文人轻商,但如崔氏这等以耕读传家的门阀仍是会涉足商界。凭仗家族资源,门下各个店铺盈利颇丰。“一品鲜”便是崔家所有,自有旁系深谙商道的人打理。

    九月十五这日,是“品花大会”的第一天,崔三郎邀了几位友人聚会,有卢照容c王助c崔汲c李丰c韦宏文等。

    李丰乃是正经的皇室子弟,定州别驾李灵夔是其祖父。而李灵夔乃是高祖第十九子,母亲张美人。

    韦宏文也颇有来头,乃是定州长史韦锡候之子,京兆韦氏人士。

    “城南韦杜,去天尺五”。汉元帝任命韦玄成为少傅,又升任为太子太傅,直至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封侯。韦玄成举家迁居京兆杜陵,子孙繁衍繁盛,在京兆的士族中声名显赫。其族姓源于黄帝姬姓后裔大彭氏,产生于商代末期,定型于战国末期。其家族诞生于西汉中叶,至曹魏时期成为关陇士族之一员。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京兆韦氏逐渐摆脱区域性的限制而质变为具有全国影响的士族家族。“关中四姓”是韦裴柳薛,是唐代中期关中地区的主要士族领袖,在关中地区拥有很大的名望。主要是京兆韦氏c河东薛氏c河东裴氏c河东柳氏,这四姓被习惯成为“关中四姓”。关中四姓是隋唐时期关中地区的士族代表,关中四姓的发展也是整个关中地区士族发展的方向标。

    永嘉之乱之后,大量京兆韦氏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因素留居关中,也有不少韦氏族人为避乱南下,开始向南播迁。西晋末年永嘉丧乱之初,已有来自京兆韦氏者参与东晋政权《晋书》卷七十《应詹传》载,有京兆韦泓者,先因丧乱客流洛阳,依托应詹。后随应詹投奔晋元帝,由应詹向元帝举荐,韦泓遂被辟为少府卿。《梁书》卷十二《韦敏传》:“散族弟爱。爱字孝友,高祖父广,晋后军将军,北平太守。苻坚灭后,京兆韦广房支遂南北分途。至晋末宋初为止,江左境内的京兆韦氏先后有韦泓,韦玄子孙,韦罴,韦肃,韦轨,韦惠度等房支。以韦教,韦爱结于萧衍为契机,京兆韦氏在江左政治舞台上日益活跃,逐渐成为萧梁名臣。《梁书》卷十二《韦椒传附韦爱传》,萧衍临雍州时,正逢韦爱母卒,萧衍“闻之,亲往临吊“。随着京兆韦氏族人的不断南下,京兆韦氏逐渐发展成为江左区域的名门望族。

    入唐以来,京兆地区韦姓人多人外出为官,子孙迁居各地。

    别驾从事史,官名。亦称别驾从事,简称“别驾”。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官。隋初废郡存州,改别驾为长史。唐初改郡丞为别驾,当今皇帝又改别驾为长史,另以皇族为别驾。

    定州刺史王挺,出身于太原王氏,两名佐官一是皇亲,一为京兆韦氏中人,豪门掌权主政,可见一斑。

    在定州一地为官,自是避不开博陵崔氏这头庞大大物,过江龙也难敌地头蛇。太原王氏向与博陵崔氏交好,颇有联姻之举,自不必说。京兆韦氏与崔氏虽然关系一般,但也相安无事。至于代表皇家的长史李灵夔,明面上与崔氏亦无冲突。

    今日这场宴席算起来是后辈的聚会,由崔如英发起,王刺史膝下唯有一女,自是不好列席,其堂侄王助算是代表。

    龙门距定州七百余里,倒是不远,四c五日便可到达。王助此次定州之行既算是游历,其中亦有互动之意。

    席间,见王助眉头难解c少年老成的样子,崔如英心中暗叹,问道:“令兄可好?”

    “在家静养”王助起身对着崔如英一揖:“谢过三郎。”

    崔如英赶忙起身还礼:“你我两家世代通好,实在不必如此。”

    座中人知晓其中原委,亦是黯然。

    数年前崔三郎曾有心提醒王助,让他转告其兄小心规避某些凶险之事,却无法开口,否则岂非是未卜先知?只好委婉暗示。之后在王勃惹上祸事后,他专门给王助去信提出解决之道,显然是收到奇效了。

    说起王子安,命道真够衰的。

    龙朔三年王勃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寻找机会,积极入仕。

    麟德元年秋,王勃上书刘祥道,直陈政见,并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深得刘祥道赞赏“此神童也!”

    麟德二年,王勃通过皇甫常伯向皇帝献《乾元殿颂》,借献“颂”以图仕进之意甚明。

    乾封元年,王勃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之后,才思泉涌,笔端生花,撰《乾元殿颂》,文章绮丽,惊动圣听。皇帝见此颂词,歌功颂德,词美义壮,乃是未及弱冠的神童所为,惊叹不已:“奇才,奇才,我大唐奇才!”王勃的文名也为之大振,与杨炯c卢照邻c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推为首位。

    王勃当上朝散郎后,经主考官的介绍,担任沛王府修撰,并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不料此文传到皇帝手中,圣颜不悦,读毕则怒而叹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皇帝认为此篇意在挑拨离间,钦命将他逐出长安。于是,王勃被逐。他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

    咸亨二年秋冬,王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为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草,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他将罪犯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便杀死曹达以了其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没有被处死。

    死罪虽免,活罪难逃。王子安杀人入狱成了文坛热议之事。幸逢皇帝大赫天下,否则大才子便得英年早逝了。

    其实此事极为蹊跷,官奴曹达事,有人怀疑为同僚设计构陷王勃,或者纯属诬陷,不无道理。这次被祸,虽遇赦未丢掉性命,但宣告了他仕途的终结。

    才情横溢,风华正茂,却再无法踏入仕途,于王子安而言,无疑是致命的打击。而其父王福畴受了牵连,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这件事对王勃的打击,远远超过对自己的惩罚。

    这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

    大幕开启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