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33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三)

正文 第33章 龙吟方泽 虎啸山丘(三)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洪荒少年猎艳录   交换的妻子   老王退休的幸福生活   龙族Ⅴ:悼亡者的归来   武林群芳录   上门龙婿   爸爸与十五岁女儿的乱伦   手术医生开外挂   国士枭雄   普通人末世计   傲娇萌妻诱拐神秘总裁  

    睡房每日都打扫过,很是洁净,这便是敛秋的功劳了。从郎山带回来的物什大多是书籍,四季衣裳倒是不多,崔三郎对吃穿没什么讲究,就便是菘菜萝卜也能吃出珍馐美馔的气势出来,能填饱肚子就行;至于穿衣也是以舒服为主,好着白裳。

    将这四年来在郎山写下的手稿小心放在书房,看着亦步亦趋跟随着的敛秋,崔三郎摆出很少见的严肃来:“敛秋,这手稿非常要紧,你要看牢了,一张都不能少。嗯,这方面双禄表现的很好,在郎山一直由他看着。从没出过一丁点差错。”这小妮子得敲打敲打,否则说不定又要想着偷偷藏下手稿了。这些手稿真的很重要,整整花费了他四年的时间才(抄)写完毕。拜托,要默写出来,也很伤脑细胞的好不好。沉寂了数年,该往这煌煌大唐的文坛投下这颗重磅炸弹了。嗬嗬,希望别引发文坛地震才好。不过,这个,似乎很难。

    “好你个崔如英,回来了都不去看我!”一个梳着双环垂髻的女郎走进书房,一袭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外罩品月缎绣玉兰飞蝶氅衣,内衬淡粉色锦缎裹胸,袖口绣着精致的金纹蝴蝶,胸前衣襟上钩出几丝蕾丝花边,裙摆一层淡薄如清雾笼泻绢纱,腰系一条金腰带,贵气而显得身段窈窕,气若幽兰,颈前静静躺着一只金丝通灵宝玉,平添了一份淡雅之气,耳旁坠着一对银蝴蝶耳坠,用一支银簪挽住乌黑的秀发,盘成精致的柳叶簪,再掐一朵玉兰别上,显得清新美丽典雅至极。黛眉轻点,樱桃唇瓣不染而赤,浑身散发着股兰草幽甜的香气,清秀而不失丝丝妩媚。散发着贵族的气息,美的不食人间烟火,美的到了及至。宛如步入凡尘的仙子,挥动着手中的玉面罗扇,优雅而有气质。不是崔梓歆还有谁?

    崔如英嘻嘻笑道:“这些年没怎么见,二姐愈发如广寒仙子下凡尘了。”心中暗暗舒了口气:大唐女子流行斜红c面靥c点唇c粉脂c额黄等画成诸如“酒晕妆”c“晓霞妆”c“泪妆”c“拂妆”等妆容,一般人还真驾驭不了,可他却是万万没有这个欣赏能力的。谢天谢地,看来在自己孜孜不倦的洗脑下,对方是听进去了,至少在家人面前是素颜的。这样很好,自然美嘛。嗯,自己这二姐十八岁了吧,正是美丽芳华啊。

    崔梓歆习惯性的想去撅三郎的脸颊,这个弟弟打小唇红齿白c皮肤比小娘子还要娇嫩白晰,吹弹可破的,叫人忍不住想去揪上一揪,这一伸手,却发现要往上抬,心里悲催啊,十四岁的小郎君,居然比自己高,太不像话了嘛,心里忿忿,佯怒说:“在郎山呆了几年,学会口花花了。”

    “绝对发自肺腑之言。”崔如英赶紧接话,这个二姐倒是很喜欢他,但总爱逗他,哎,童年阴影哪,可得罪不起,见对方似笑非笑,便补了一句:“真真是沉鱼落雁鸟惊喧,羞花闭月花愁颤。”

    崔梓歆脸上泛起一抹红晕,啐了声,难掩喜色,三郎可真会哄人哪。

    崔如英见得娇靥如花,一时竟有些心旌荡漾,鬼使神差地说了声:“就不知哪个有福气娶得美娇娘”一说完便省觉不妥,忙岔了话题,讨好道:“郎山那边的猴骚子绵甜可口,还有美容养颜功效,待会让敛秋给你送过去。”

    崔梓歆只是“哦”了声,兴致缺缺。

    崔如英暗叫“糟糕”,这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呀——崔梓歆早过了及笄,已到婚嫁之龄,但却迟迟未有婚约传出,不免会让人臆测。他却是知晓其中原委的,这个二姐自幼熟读经书,才华出众,与崔梓歅c崔梓歈合称“崔氏三姝”,性子虽是大方爽朗,但骨子里终究还是有着文人的高傲,等闲碌碌之辈哪瞧得上眼。能与之相衬的必须是才华横溢之青年俊彦,问题恰恰出在这里。十年寒窗无人晓朝成名天下知,走科举晋身之路荆棘密布,都说“三十老明经白首少进士”,可真正能中试的实在是少之又少,别说十年寒窗,多有穷其皓首亦无功名加身者。读书,很难。难在不止要有天赋,还需厚实家境支撑。束脩之礼暂且不论,家里实在贫寒,亦可以物代替,《礼记少仪》有云:“其以乘壶酒c束脩犬赐人或献人。”所学之书可以手抄,但笔墨纸砚却是少不了的。而这所谓的文房四宝都不便宜,年复一年的消耗,贫穷人家还真难以负担。所以,在民间会有“一人读书拖垮全家”之说。贫寒人家难以承担读书之重,寒门学子能出人头地的自是万中无一。真正身负才学的几乎都是士族子弟,尤其是那些高门大户,那才叫人才辈出。可是有“禁婚诏”在,博陵大房c博陵第二房c博陵第三房c博陵第四房c博陵第五房c博陵第六房皆是七姓十家等“不准各自为婚”的“前燕秘书监崔懿”后人,意思便是在“禁婚家”范畴中的这些门第不可以相互通婚。其实,时人亦有云:“族望为时所尚终不能禁,或载女窃送夫家c或女老不嫁终不与异性为昏,其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往往反自称禁昏家益增厚。”但七姓十家自封为“禁婚家”,私下仍相互聘娶,只是不敢公开举行婚礼而已。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古如是。博陵崔氏,天下郡望,山东士族之首,婚姻嫁娶自非等闲之事,需徐徐图之,非门当户对者不能为也。有“禁婚诏”掣肘约束,又要讲究登对。这便是崔氏有女亦难嫁的缘由了。

    虽然,崔梓歆本人尚不知嫁,崔翼宠女亦不催嫁,但芳龄十八婚期无踪,仍是心病,好奇怪的状况。

    自知失言,三郎少不得绞尽脑汁炮制出些野闻轶事哄二姐开心,终究是云开雾散。

    父亲不在贤允坊,又去见过崔李氏,奉上些时令瓜果,礼轻情谊重嘛,客客气气的说了几句话,母慈子孝,便退了出去。

    崔李氏看着这个名义上的儿子恭恭谨谨地回话c离去,心下有些恼火:一个庶子而已,当得起族里重视么?

    她出身于赵郡李氏,也是一等一的士族门第,与崔羿真真是门当户对。大家闺秀,自幼也念书识礼,班昭的《女诫》与长孙皇后的《女则》是通读了的,稍大些也习女红,十五岁嫁入崔家,育有二儿一女,女儿崔梓歅最长,八年前便嫁去了兰陵萧家,夫家亦是名门望族,朝野俱有人脉;长子崔如兰,十九岁中进士科,如今是从六品下的国子监丞,前途可期;二子崔如玉也是颇有才学,虽然连续两年未过进士科试,但现下在京城求学游历,入仕为宦也是早晚的事。

    儿女争气,她做母亲的自然脸上有光。可这么些年来,她心头仿似让一根针扎着,时不时的就难受一阵,真是扎心啊——自己的夫君,温文尔雅的崔羿,居然也学人家纳妾。哼,叶家的那个看上去文文静静的,大概是深谙不争即争之我非妒妇,幸好郎君自知理亏很少往那边跑,倒也罢了。那个三郎,徒有一副好皮囊,打小痴痴呆呆的,成不了大器。也好,家和万事兴。谁晓得马背一跤竟然把他摔聪慧了。哼,崔一步c崔十斗,真真好笑。但不管怎样,崔三郎名气之盛是盖过了两位兄长了,这个事实让她很不爽好吧,看在他唤自己“母亲”的份上,都忍了况且,三郎还算得上是个好孩子,嗯,好生引导教诲,日后有成就也还是崔家人不是?

    崔如英可没想过崔李氏会有如此微妙复杂的心思,随即又去了“德尚楼”拜见伯父伯母。

    崔翌对这个侄儿的观感谈不上好坏,只是五年前安平中秋日三郎表现的太过妖孽,让他这个二房话事人上了心,原本还想着怎样利用崔氏的资源为三郎谋划未来的发展,哪知道他轻飘飘的抛出来一篇《伤仲永》,表明了是要韬光养晦——这个用词其实并不恰当,小小年纪韬什么光养什么晦啊。不过,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是好事,否则该伤三郎了。这次见了三郎,他这个大伯少不得一番勉励之词,态度和祥。

    然后是伯母崔卢氏,一个四十多岁的端庄妇人,大概是因了娘家侄儿卢照容与三郎交好,她表现得很是亲切,详细的问了郎山那边的各种事宜。崔三郎自然也是有问必答,穿插一些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传说异闻。崔卢氏听的入迷,末了,嘱咐道,空暇时多来瞧瞧她这个伯母,多说说那些奇闻趣事。

    崔如英自是满口应承,对卢小胖这个姑母印象很不错。

    卢小胖啊,还真有点想他,真是怪事,莫非是每一个瘦子身边都有一个胖子?也不对,咱也不瘦哪。崔如英摇了摇头,继续拜访长辈之旅。

    嗯,下一站是叔父家。

    新气象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