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26章 年华轻转 岁月无声(六)

正文 第26章 年华轻转 岁月无声(六)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洪荒少年猎艳录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飘飘欲仙   老王退休的幸福生活   龙族Ⅴ:悼亡者的归来   武林群芳录   上门龙婿   无敌妖孽兵王   爸爸与十五岁女儿的乱伦  

    人人能读书,人人有书读?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隋朝开科举取士,废除了九品中正制,使许多庶族士子有了更多的仕宦机会;而隋朝末年的战争又使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家大族受到了沉重打击,门阀制度渐次没落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门阀制度虽已走向没落,但崇尚门第的风气并没有很快地退出历史舞台。

    前宰相宰相李义府为子向山东士族求婚不遂,怂恿朝廷下诏禁止最著名的士族陇西李氏c太原王氏c荥阳郑氏c范阳卢氏c清河崔氏c博陵崔氏c赵郡李氏等七族十姓不得自为婚姻。但经此压抑,山东士族旧家自称“禁婚家”,反而声价更高。

    天下人都能读书,那何来士族c庶族c寒门之分?这岂不是要乱了套?真真是胡扯啊。

    崔翕清癯的面容上似乎泛起了一层红潮,坐直了身子:“人人有书读?谈何容易?”

    崔如英站直了想要趺坐的身体,这族学山长是个纯儒,值得世人敬重:“圣人言:有教无类。这四个字有两种解释,或者说有两个意思:其一是说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c贵贱c智愚c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二是说人,原本是“有类”的。比如有的智,有的愚;有的孝顺,有的不肖。但通过教育,却可以消除这些差别。这就叫“有教则无类”,简称“有教无类”。我倾向于前者。圣人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其“众生一体都有善性”的理论。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说明了人皆有成才成德的可能性,而“习相远”又说明了实施教育的重要性。正是基于“人皆可以通过教育成才成德的”的认识,孔子才作出了“有教无类”的论断。

    圣人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七十贤人中属于贵族出身的有孟懿子c南宫敬叔c孟武伯c司马牛四人;属于城市贫民和卑贱之人有颜路c颜回c仲弓c原宪c闵子骞等人;甚至连颜涿聚这样的“梁父之大盗”也列入门墙。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所以南郭惠子曾问子贡:“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回答说:“欲来者不拒,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隐括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圣人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

    儒家认为人可以为神c上帝。儒家相信人毕竟有体现至善c上通神明c天人合一的可能。孟子认为:人人皆可以为尧舜;人之趋善,如水之就下。人有天生的善端,本此善端,便可成德c成圣。荀子认为:途之人可以为禹。

    或许可以这么说,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c心即理,心外无物。四方上下曰为宇,往来古今曰为宙。元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中者也。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如此。”

    说完这些,他缓缓趺坐于地,不再出声。

    屋内一片寂静,唯闻粗重的喘息声。这崔氏小儿语气平和c语调平缓所说的这一番话,就便是年龄最幼的学童也有所震动,更何况是上首那些饱读诗书的长者。

    子曰c孟子云c荀子言这些都是见于书籍的观点,自然读过,所谓“有教无类”,所谓“人人皆可以为尧舜”,所谓“途之人可以成禹”,凡此言论,确是圣人c亚圣所言。可“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就是宇宙c心即理,心外无物。”却是谁人之言?就便是博览群书的崔夫子逸之先生亦是不曾听闻,难道竟是这个九岁少年一家之言?

    宇宙?崔守业忽而记起那日这个白裳少年在老槐树下所谓的“三郎讲坛”中讲的宇宙说,何为宇宙?书中自有阐述。但也得有自己的理解与观点,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看书是要从书中去芜存菁,并转化为己用。文人,最大的成就是著书立说,想要有自己的一家之言,自然首先得读书,读许多许多的书。很显然,崔三郎虽然年幼,但定是读了不少书。非止如此,他还真正读进去了,并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观点。这很可怕。这个少年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啊?听其言识其人,世上有嫡仙之说,莫非这就是了?

    这其中,崔羿的心思最为复杂。少年侃侃而谈时,丰神俊朗,神采飘逸,让他恍惚间已不认识这个幼子。嫡庶有别,尤其是博陵崔氏这等郡望高门,更是讲究出身尊卑。再如何优秀,庶子也始终是庶子。《左传》有云:“并后c匹嫡,乱之本也。”《公羊传》亦云:“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他崔羿若是宠爱庶子,岂非要成为笑柄?事实上,他一直不重视这个庶子。当初叶贞娘二八芳华c正是如花似玉时,被纳入崔氏为妾,这其中固然有叶家巴结讨好崔氏的因素,但她自入崔家以来,不争不躁c温柔本份,从未有过僭越出格之言行。崔羿纵然不能做出宠妾薄妻之事,对这个小自己十余岁的妾室还是极怜爱的。麻烦的是,这种感情不好表露的太过张扬。所以,也不会有“爱屋及乌”之说。三郎面相肖母,五官柔和精致,单以相貌论,在整个家族都首屈一指。但也就仅此而已了,七岁前的三郎天资平庸,六岁开蒙,在读书这方面实在是是毫无天赋可言。男子六岁教之方名,七岁读《论语》c《孝经》,八岁诵《尔雅》《离骚》,十岁出就师傅,居宿于外,十一专习两经。可开蒙一年的三郎根本无法诵读《论语》c《孝经》二书。这在以耕读传家的崔氏几乎是不可宽恕的。也亏的他是庶子,对他的要求没有像对嫡子那么严,不行就放弃好了谁知他摔了一跤却似乎打通了智窍,据族学那边反应,三郎非止能诵读那二书,便是《尚书》《春秋左传》《毛诗》《礼记》《周易》等“五经”也是能诵能默。而且,那首《咏柳》和那字,确实是令人惊艳的。再说这些日子,在白洋淀,那几首诗,“老神仙”,谁信?可若真的是三郎所写,那岂止是“神童”二字可当?族里渐渐有人传三郎是谪仙人下凡,或许,这种貌似荒谬的传闻反倒是可信的?一个九岁小儿,居然能临危不乱c处变不惊,在危局当中生生凭一己之力扭转局势,这实在是够骇人听闻的。而今天,他的这番言论就简直是惊世骇俗了。“吾心就是宇宙c心即理,心外无物。”这正好对应了先人所说的“天人合一”c“天人相应”。而“天人合一”c“天人相应”表述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也无可厚非。这竟是出自三郎之口?

    一时间,崔羿茫然了。他忽然觉得这个幼儿异常陌生,自己完全不了解他。这种感觉很失败。

    而在隔壁屋,亦是一片沉寂。那几份纸卷在众人手里传递着,看完的人莫不是脸色凝重,眉心忽凝忽展。

    崔梓歆c李英如及李姓小娘子这些女郎对于崔如英的此番言论感触不是很大,只隐隐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良久,西首那位白发老者叹道:“仿若仲达先生当年啊。”

    坐在他身边的人吃了一惊,问:“王博士说的可是孔冲远?”见对方点头,不由得震惊不已,居然将崔三郎与本朝大儒相提并论,此誉太过。

    这白发老者叫王福畴,是太常博士,官职不高,从七品。但他可是大名人,出身太原王氏,其父王通,隋末大儒;其子王勃,当世名震天下的大诗人。

    而“孔仲达”c“孔冲远”,即本朝大儒孔颖达。

    孔颖达,字冲远c又号仲达c冲澹,冀州衡水人,本朝经学家,孔子的第三十一世孙。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于词章,隋大业初,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避地虎牢。入唐,任国子监祭酒。曾奉太宗皇帝命编纂《五经正义》,融合了南北诸多经学家的见解,是集魏晋南北朝以来经学大成的著作。贞观十八年,图形于凌烟阁,赞词为:“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掞辞飚起。“二十二年,去世,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号宪,享年七十五。

    崔三郎仿若孔颖达当年?

    那王福畴手从王助身上指过:“崔氏三郎,吾家五子皆不如远也。”

    旁边那人忍不住反驳道:“纵算崔三郎通晓经义,要论写诗也是不如令郎王子安的。”

    王福畴幽幽说道:“是吗?且看着吧。”

    那人胡乱应了声,不以为然。

    不过,稍后他便被打脸了。

    但愿天下人人有书读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