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回明朝当皇帝 > 正文 第十节和 四

正文 第十节和 四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都市偷心龙爪手   洪荒少年猎艳录   豪门秘史   少年啊宾全文   我的美味儿媳   都市皇宫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红尘之殇   飘飘欲仙   欲望华陵   极品儿媳妇   我的年轻岳母  

    第十节和(四)

    当前线的李谪凡正因孙承宗而烦恼时,千里之外的京师却有另样的风景。上半年刚刚接任内阁首辅的王赐爵正春风得意,百姓的大量捐献暂时缓解了朝廷的财政危机,但随着人们对战事关注的加深,内阁正承担着越来越严重的压力:沉浸在天朝光荣中的百姓,急于收回“投资”的商人,都急切的盼望着战事的胜利,要求最大限度的惩罚日本。受此情绪影响的清流言官开始上书朝廷,陈述他们的要求。这一股潮流和军中下级军官的要求相呼应,形成了不的声势。

    这是王赐爵所未料想到的,他虽然向来主张,但却不愿意朝廷的行为为舆论所左右。军政大事是天子和内阁的权利,就连五军都督府都只有建议的权利,何况其它!此等大事,若谋于众人,鲜有不败者!与申实行同年中举的王赐爵有着同样出色的才干,表面的“激进”与内在的务实并行不悖,在预料到可能的后果后,王赐爵采取了断然的措施,利用首辅的权利,撤换了“不听话的言官”,同时控制邸报的言论。万历改革后的官制:天子任命首辅,首辅任命言官,言官进言天子,形成相互制衡的循环。王赐爵如此做并未违规,也用利于首辅的施政。

    舆论虽然暂时稳定,但在财政上又遇到了苦难。不错,民间献金不少,但需开支的同样增加。军费不用说,其余全国驿道邮政系统的开建,北方水利的后续工程,退伍和伤残军人的安置,还有天子寿宫的预备,连同日常开支,尽然没有多少盈余!这让王赐爵真正明白了首辅的不容,羡慕他的前任来!

    前任首辅申时行正纠集百余致仕官吏,社会贤达,组建元老院,清整帝国的律法。不仅悠闲自在,还维持了相当的体面和风光!听天子的口风,清整律法不过是元老院的任务之一,等到时机成熟,元老院还将担负更多的职责,比如审核帝国每年的预算,弹劾不称职的大臣,匡正朝廷的过失等等。这样开来,申时行这老头的好日子还长着呢。

    想明白此节的王赐爵不由自嘲的笑笑,猛一抬头已经来到如然斋。万历平日起居多在西内,重要的大臣可以不经通报直接进入,以防人用事,内外隔绝!大太监安宁领着几位女官和内侍迎了上来,自从废除太监制后,宫中多用女官,间用少年充黄门﹑郎﹑侍卫等内官。安宁半拜了拜,道:“阁老来得不是时候,陛下已经进宫了。”

    王赐爵坦然受了安宁的礼,东厂废,太监威势大降,这安宁虽得宠,却无实权,大臣也不惧之。听安宁如此说,皱眉道:“事情很严重么?”

    “先前太医看过,说是不妨事,陛下也就放心了。不想昨日突然严重起来,竟然有羽化的光景,今早太医号了脉,冒死禀明陛下,说是药石无效了,陛下这才赶了过去。”安宁简单的说了情况。

    “有劳公公了,吾明白再来吧。”王赐爵心中有了数,拱拱手即便告辞。

    “首辅且留步。”安宁忙道,“我的阁老,这当儿阁老可不能等闲视之。惠妃娘娘虽是朝鲜人,可这些年宠冠六宫,陛下又是重情的人,一旦惠妃有了不测。恐怕——”

    王赐爵面沉似水,也知事关重大,惠妃育有两位王子,一位公主,还抚养了恭悯皇后之子――嫡子常凕,地位非同一般,不可视同一般妃子。“后事可曾预备下了?”

    “一应事体,内务府都在加急准备,陈于陛大人正忙着呢。”安宁斜了一眼,道:“外朝难道没有准备呢?刚才陛下不是发了敕令,要商议寿宫么?”

    王赐爵正为此事而来,内阁诸臣商议,一来天子春秋尚长,二来朝廷财政并不充裕,因此决议暂缓寿宫工程。王赐爵却不愿意对安宁这太监说这些朝廷大事,即便说道:“朝廷自有礼法在,按章办事就好了。”

    安宁暗道糊涂,“阁老,当年恭悯皇后薨了,丧事草草,陛下深自引恨,愧念于心,以至于中宫空虚十余年。如今,惠妃娘娘伺候天子,恩爱不在恭悯皇后之下,丧事若在草率,奴婢担忧皇上会伤怀。”

    “皇家丧事该内务府负责,外朝只负责礼法名分,也不好多管。”王赐爵推辞道。

    “非是要大事操办,这名分上却大有文章可做。”安宁微笑一下,“事若不测,首辅何不上书陛下尊惠妃为皇后,使惠妃能与天子同地宫,如此也可尚慰天子之心。天子若因此伤心过度,谁能担当?”

    王赐爵点点头,“兹体事大,还得从长计议。”便告辞去了。

    安宁心知事情已经成了分,摇头一笑,即便匆匆上了车,直望紫禁城中承前宫而去。承前宫为惠妃的居所,安宁料知现在里面必然忙成一团,心中少不得预料一翻。果不其然,奉先殿前,有道﹑释﹑喇嘛三教数十人正着法衣,布法器,施展法力;又见惠妃长子,年方岁的常润素衣白冠,祈祷上天。

    来到承前宫,又见宫中诸妃,诸王子,诸诰命都在外间等候。惠妃父母,惠妃晋升妃后,其在朝鲜的父母也被接到京师,授予光禄大夫的荣衔,现也在外间焦急的等候着。最焦急的却还是太医们,束手束脚的呆立着,为惠妃,也为自己的命运担忧。那有名的李时珍早已经告老还乡了。只有服侍惠妃的女官和宫女们还在忙碌的熬药,来回奔走。

    安宁明白,“这都是尽人事罢了”,默默无语的来得内间,参见了万历,抬头见榻上的惠妃容颜散败,哪里还有平日的如花春色?再见诸王子公主的哀泣,惠妃的儿还在襁褓之中,全不解事,由乳母抱着,犹自嬉笑;心下惨然。

    那惠妃已经到了大渐之时,听得安宁的声音,强抬抬头,似有话说;安宁忙道:“娘娘,娘娘的事,奴婢都办妥了,娘娘且静养着,不要劳动。”

    惠妃点点头,一双枯萎的眼睛,望向万历。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