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重回明朝当皇帝 > 正文 第十三节凤阳 二

正文 第十三节凤阳 二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都市偷心龙爪手   洪荒少年猎艳录   少年啊宾全文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红尘之殇   飘飘欲仙   欲望华陵   极品儿媳妇   我的年轻岳母   九流术士(Ⅰ,Ⅱ部)   时空神玉  

    第十三节凤阳(二)

    徽州商会的会长徐林泽与诸位大贾等候万历召见的时候,顺手翻阅了官府的邸报。一篇文章吸引了他,那是一篇周游南洋的士子写的游记,文章说沿海的浙闽广商人贸易东西洋,获利巨大,资本已经超越国内的徽商和晋商。对这泛泛而谈的看法,徐林泽并不以为然,徽商的实力自己最清楚,外人还没有资格来说三道四。文章又接着说,浙闽广都有商会,组织严密,分工协作,互相配合,既竞争又互助,比之内地商会松散的联系强大许多;并且说沿海商会正是依靠这组织才在异国扎下根,能与当地王侯抗衡,战胜西洋人。

    这一篇文章下面,又有一篇文章乃是一些沿海商人上书朝廷,请求朝廷允许商会的商船装载武器,以对付海盗和他队的威胁,保障安全云云。

    徐林泽心烦,放下邸报,闭目养神。双手放在身前,交叉握在一起。他今年快六十岁了,出任徽商会长也已经三年多了。这三年多,徽商依旧风光依旧,可比起沿海商会和山西川陕商人的飞速发展,徽商的进步不免有些黯然失色。会中也有些流言,徐林泽听到了也当没听见,他准备做成这最后一件事情,就辞去这费力不讨好的会长,回家养老去。自己辛苦了三十多年,挣得诺大的家业,也为两个儿子捐了一个功名,可以养老了。回家休息,教育几个孙子,好好读书,走科举这条路,才是正经出路,家业也才有真正的保障。

    一生大风大浪见多了,徐林泽只想过几天安稳日子。青年时候,冒险出海讨生活,在五峰先生手下过日子,后来五峰先生垮了;浪迹到扬州,凭着嘴上伶俐,做了一个司客。渐渐的积累几两银子的本钱,也开始做盐生意,靠着勤俭二字,渐渐的发了家。终于取代了原来的主家,成为有名的大盐商,又被推举为徽商会长,负责徽商与官府打交道,要回被官府没收的货物,与官府协商诸般额外征收,缴纳一定银两消灾,捐献银两襄助乡里公共事务。

    还是去年,就从两淮盐运使那里得知天子将南巡,其时正值朝鲜战争结束。徐林泽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二十年的观察,他知道当今天子是极为精明的人,而且与太祖成祖很是不同,许多政令都违背了祖制,却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许天子这一次南巡会成为徽商再度辉煌的开始。

    于是,徐林泽开始不动声色的准备,一方面联络各大商贾,打通南京安徽等地官员的关系,争取面见天子的机会。第二,积极准备进献天子的礼物,这由徐林泽亲自准备。知道朝廷财政紧张,便与众会员商议,共同集资三十万两捐献朝廷;因为有京师商人捐献受奖的例子在前,徽商的胆子也大了起来;可徐林泽认为这三十万两还有些少,便与洞庭湖商会联合,两商会共同出资五十万两捐献朝廷。然后就是赠送給天子私人的礼物,这让徐林泽煞费苦心,金银珠宝文物古董谁也没有当朝皇帝多,美人奇珍,也不见得稀奇。左右思考,徐林泽高价从江南购得一些唐寅徐渭的字画,珍稀的文房四宝,以及一些绝版的古书,准备进献給天子。后来又得知万历喜欢戏剧,便花八千两银子盘下南京有名的春熙戏班,准备将其中的两名当家花魁康君和云熙作为礼物送入宫中。

    也不知道这些礼物中不中天子的意。徽商的前途就在这一次的会见上了。没有人比徐林泽更明白当前徽商的危机和机遇。

    万历很喜欢徐林泽的礼物。

    银子,朝廷正缺钱呢,那是多多益善。

    字画,也不错。唐寅的仕女本是一绝,要是能有几张春宫图就更好了。徐渭的字画已经收集了不少,进献的这几张恰可以补收藏之不足。

    至于两名美人,姿色艺技都是上乘,放在身边赏心悦目,何乐而不为?万历还给他们取了艺名“康熙来了”,还准备扩充之,极耳目之所欲。

    现在,万历正用徐林泽进献的笔墨纸砚写字。随侍的陈于陛,王家屏,李化龙等人的脸色却不大好。安宁神经很大条的摆弄着进献的稀奇玩意,还不时惊奇的向万历禀报。诸大臣的脸色更不好看了,偏见根深蒂固:商贾到底是卑微的职业,他们的血液中天然有着嗜利的因子,必须经过教化。也就是说,高贵的天子不应该与这些铜臭的商贾有过多的接触,更别说欣然接受他们的“贿赂”。

    万历一只毛笔在宣纸上随心所欲的东写西划,“你们说这些商人为何要求见朕,为何又献上这些礼物?”

    “无事献殷勤,当然是为了讨好陛下。”

    “商人素来为人贱视,此次妄图觐见陛下,攀龙附凤,荣耀一把。”

    “也许是有不能解决的困局,需要皇上回天之力,故而才斥巨资。”

    万历轻松一笑,明白陈于陛等人为何如此说,也不拆穿。“你们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你们再想想他们的身份。”

    “他们都是商人,没什么不一样的啊?”

    “那他们主要经营什么啊?”

    李化龙恍然大悟,“食盐,他们很多都经营食盐,陛下接见他们是为了盐业么?”

    万历微笑着停了笔,“朝廷实行食盐专卖,设立两淮等六都转运盐使司c广东等七盐课提举司,推行食盐专卖制度,朝廷因此获利巨大。每年的盐税收入多大三百多万两,占财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可是,诸位也都知道,朝廷盐政是一日不如一日了。虽然盐税还勉强维持在三百万两左右,可试想这两百多年人口增长数倍,而盐税未增加,可知其中利弊。朕久已决定整顿盐业,以增加朝廷赋税,减轻百姓负担;既然莅临两淮,就不要错过机会了。收下商贾的进献,有朕的用意,难道朕会成为商人的‘推磨鬼’么?”

    “皇上所虑,为臣等所不及,臣等惭愧不已。”

    万历笑着摇头,其实你们的顾忌何尝不是朕的顾忌;只是大势所趋,不得不如此耳。太祖采取了你们的政策,收一时之效;朕却不能昧于时势,不顾万世之利。

    “安宁,去宣他们觐见吧。”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