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节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都市偷心龙爪手   洪荒少年猎艳录   少年啊宾全文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红尘之殇   飘飘欲仙   欲望华陵   极品儿媳妇   我的年轻岳母   九流术士(Ⅰ,Ⅱ部)   时空神玉  

    帝国首辅申时行以他一贯的行动迅速,很快同内阁同僚拟订了安东都护府的发展计划和宗教管理计划。接到这两份计划书的时候,万历刚刚送别了李谪凡,脑海中还在思考北方的事情。他有些疲倦的审视了两份计划书,说道:“内阁各位先生有什么意见么?”

    一夜没有休息,和内阁的一般老头子连夜赶工的申时行这时候看来精神很好,他带着微笑说道:“这是按照陛下的意思,诸位阁臣的意见已经加在里面,请陛下裁定。”按照万历意思成立的内阁自然不会反对万历的决策,即便有一些的分歧,也只是在具体的方法策略上面。

    万历打了一个呵欠,说道:“既然如此,朕也没有意见了。”将安东都护府的发展计划书还给申时行,“这个加紧办理,缺钱的话可以找朕动用内孥。”近年,朝廷的财政好转,万历的内孥也丰裕起来。又翻了翻宗教管理计划书,说道:“这个还得修改,宗教自由的限制只限于西洋教,中土的宗教不在其列。还有,朝廷不以言罪人,言者无罪,这些话执政的人放在心中就好了,没必要明明白白的说出来。”

    依照万历意思制定的宗教管理办法,对宗教的限制几近于苛刻,除了承担国民一样的义务外,还必须承当宗教应该承担的慈善事务;既严禁止其涉及政治,又要求起尊崇世俗政治权力;既然限制其人身自由,又限制其拥有财产;既限制其传教的时间﹑地点﹑对象和方式;又禁止宗教之间相互攻讦。在细致的条纹规定下,“宗教自由”已经成了一句标准的空话。而万历的用意是想复兴本土的思想,指引佛道两家更深入民间,更紧密的和群众联系起来,用儒佛道三家来抵挡天主教地影响。保障中华文明的传承。所以,当看到这个管理办法将佛道两家也包括进去时,他特别地做了说明,只限制西方宗教,因为他们最具有威胁。当然佛道二教也是需要管理的,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至于“言论自由”,万历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有些事可以做但是不可以说;自己和朝廷宽大些﹑不以言语文字罪人就行了。而且,执政十五年。万历深深的明白,有时候坏事的不是言论不自由,而是言论太多,太多空大假的话!

    对限制宗教和言论自由这两项政策,身为旧式士人的申时行隐隐感到对自身是有利的,所以他才会连夜和同僚赶写出计划。现在听万历地修改意见,他也没有多少失望,他还不能清楚其中的差别。不是么。现在的状况就是如此,虽然不能变好,但也没有变坏,还是可以接受的。于是,他谨慎的微笑道:“陛下的吩咐臣已经明白了。臣会尽快拟订条呈给陛下过目的。”

    得到申时行的答复,万历很满意地一笑,有神游天外习惯的他已经在想象以后京师会是什么一个样子。京师原本就是大明最繁华的都市,汇聚四方奇珍八方豪杰。商业兴盛,百工皆备,文化发达,士人云集,官员勋贵寄居于此,僧人道士也很多。再加上自己废除了宵禁,京师的娱乐业发展迅速,各地的饮食和娱乐纷纷传入京师。夜晚灯火通明,有“不夜城”之称。

    若是在思想宗教方面再放纵一点,就更热闹了。一个急于在大明传教地利玛窦,一个儒家的狂人李贽,几个有心宏扬佛教的和尚,袖手谈心性的王派门人,感叹世道不古地理学家,还有需要朝廷认可的喇嘛教。若再加上全真道士和天师道。这些人混在一起。足够搅乱一池春水,唱一出好戏了。

    只是。这样的后果将是怎样呢?万历也不大肯定,他会过神来,对申时行说道:“先生,去参加早朝吧,相信他们已经等候多时了。”早朝前和重要大臣交换一下意见,统一一下口径已经是万历的习惯。

    广东,广州。

    戚继光正悠闲的在广东都司衙门后堂悠闲的喝着铁观音,虽然不那么纯正,因为心情上佳,也就不多计较了。喝铁观音是他多年的习惯,即便是军务繁忙,这一习惯也很少中断。离开禁卫军调到讲武堂的时候,万历除了亲自给戚继光地文集做序外,还特意赏赐了不少铁观音。

    他是在好友俞大猷去世后接任讲武堂的。作为帝国最重要的军事学堂,每年都有四十岁以下的各军军官前来受训和学习,前来学习兵法,学习技战术,前来学习陆战﹑水战﹑马战﹑步战﹑炮战战术,学习如何使用新式火炮,学习军法,学习如何分析情报,学习如何鼓舞军心,学习如何管理部署。到讲武堂一月后,戚继光已经基本了解了讲武堂,体会到了好友俞大猷的苦心。

    亲眼所见总比传言来得真实,单单是一个毕业典礼,就让戚继光看出了其中的玄机:每年将武堂学员毕业的时候,会举行的隆重地典礼,届时天子会赶到天京出席典礼,并亲自向每一个毕业地学员颁发证书。证书上面有天子的印玺和讲武堂祭酒地签名。天子颁发证书!是什么样的待遇?连十年苦读才能中举的进士也没有享受!天知道会给那些一辈子难以见到天子的人带来怎样的震撼!如此一来,谁还能完全控制“私军”,自己不能,世代为军的边镇大将也不能,李成梁也不能。

    有丰富带兵经验的戚继光很快的适应了讲武堂的工作。虽然在大数人看来,万历将他安排到这里来是来养老的,但戚继光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以一贯的心谨慎,踏踏实实的工作。不光继承了好友的做法,而且还将自己的军事见解——重视火器﹑兵团作战﹑多兵种联合作战等的主张纳入了教学系统。

    这一次,戚继光带着三百名学员远来广州,就是准备演示一下,实验实验水陆联合作战。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