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建文野望 > 正文 十八章 长期佣工

正文 十八章 长期佣工

推荐阅读: 强制发情(abo)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染指之后【校园1v1】   极品好儿媳   交换的妻子   乡春   欲望华陵   娘子的小心机   极品儿媳妇   我的年轻岳母   一胎双宝:总裁大人夜夜欢   绝地求生之最强巅峰   现代艳帝传奇之男儿巅峰   极品小农民  

    “不错,我要长期雇佣你们。”朱允炆正色道:“不仅雇佣,今后你们的衣食住行,都由我鸿福号负责。若你们愿意,今晚就可搬来这里。我鸿福号有伙计上百,又有高人护佑。住在我鸿福号大堂,总不必害怕这王铁手寻仇了罢?”

    “东家稍后,容我们商量一下。”那工匠回身与其他三位工匠小声商议了一阵,又转过头来,问道:“请问东家,做鸿福号的长工,等到中都大工程完工后,我等没了活计,可还养着我们?”

    “你们不必去中都,”朱允炆摇了摇头,笑道:“中都的工程,我已安排了当地匠人去做,你们就在这间屋内作活,这活计源源不断,只要你们愿做,恐怕不会没有。”

    中都修葺祖庙的工程,其实早已经转包给李祥记,这种转包虽然大明律并未明令禁止,但毕竟涉及克扣工款,因此石永年和李祥记的掌柜,都对此事秘而不宣。李祥记自己就养着一批工匠,当然不必另行雇佣。因此对于这些内幕,匠人显然并不清楚。

    “在这里?这哪里有匠炉?”工匠有些茫然。

    “眼下还没有,不过,的的确确是在这里。若你们受雇于我,这第一份差事,便是在这里建起一座匠炉。”朱允炆答道:“不过你们放心,这建炉所用的陶土青砖,以及所需的铁锤铁砧等一应器具,都不需要你们来出。若是你们有趁手的家伙,想要带来,当然也可以。”

    “小的妻女都在城中,若是长期在此,恐有不便。”较年长的一位工匠说道。

    “老师傅好福气,已然娶妻生女了。”朱允炆闻言一笑:“你们若来我鸿福号,有妻室的皆可搬来。我教掌柜的给你单找一间屋子,你可与妻女日日享天伦之乐。”又扭头问其它几名工匠道“你们可曾娶妻?”

    “回东家老爷,只有陈五哥有妻室,我们三个,仍是光棍三条。”

    这里的宿舍,是石永年按照百户的标准建造的,每排十间联排屋舍,一共五排,士卒们四人共住一间,尚有大量空余。朱允炆曾来视察过几次,心里十分清楚,于是道:“不妨不妨,迟早会娶妻婚配的。我们这里空屋很多,你们想住,也可以找一间来。”

    “那么,东家愿意给我们多少银子?”

    “每月十两,年底双薪,如何?”

    “东家老爷,小的许是听岔了,您可是说,每月十两?那可是一万铜钱。”匠人闻言,有些吃惊。(见文尾注)

    石永年也有些吃惊,这少年天子毕竟不知物价,一个工匠当然不值这么多银子,急忙说道:“东家,这匠人每月给三两月钱,已可算得是优渥了。又”

    朱允炆摆摆手,拦下石永年的话,续道:“你没有听错,我说的就是十两。我知道,你们平日打造菜刀农具,日造得一把,也不过卖得几百文钱,抛去铁料支出,用具的损耗,每月能收入两三千铜钱,已是不错的年景。所以你们不信我会给你们十两,是也不是?”

    朱允炆当然不是地主家的傻儿子。对于市井百业的收入情况,朱允炆十分清楚。

    “但我愿意付给你们每月十两银子,那是因为,我认为你们每个月为我铸造的东西,值这十两银子。”

    “东家老爷这是要我们铸金元宝么?”

    “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们,总之,不是金元宝。至于是甚么东西,要你们签了文契,自然就知道。不过,我丑话也说在前头,若是盗取了我鸿福号的机关秘密,出去散播给不相干的人知晓,坏了我鸿福号的买卖,天涯海角,我鸿福号也有这个本事找到你。”朱允炆说得一脸郑重。

    “东家放心,匠人行里的规矩,小的们都晓得。”匠人行业与商业密不可分,明初的商业竞争虽然不似后世那么激烈,各种保密的规矩森严,匠人也明白。这么高的月钱,这东西恐怕不会很简单。

    见朱允炆点了点头,那匠人首领又道:“那那敢问东家,这年底双薪,是甚么意思?”

    朱允炆突然意识到,自己一不小心,说出了一件本不属于这个时代,却在他的前世司空见惯的东西。不过话既然已经说出来了,也就顺口答道:“腊月,便是年底。双薪,便是两倍的月钱。每年腊月,我给你们每人二十两。叫大伙儿过个好年。你们可愿意?”

    “二二十两。”那工匠首领不再与其余三人商议,一跺脚便道:“东家老爷是个爽快人,既然东家老爷看得起我牛大胆,我老牛便跟着老爷干了。便是犯禁遭忌的物事,我牛大胆也为老爷铸来!”

    余下三人也纷纷道:“我宋老二愿意跟东家干”c“陈老五也愿意”c“既然二哥干了,我宋老三也愿留下。”

    “既然如此,便请四位入东厢房签订文契,画押为凭。”

    眼见四位匠人俱走出正堂,石永年悄声言道:“陛下,这匠人的月钱,要比我手下的兵士饷钱还要多了。”

    朱允炆拍拍石永年的肩膀,笑道:“不错,一个高手匠人对于国家的作用,原本就远远大于一个普通士兵对国家的作用。”见石永年仍是满脸疑惑,朱允炆也不再言,心道,也许你很快就会明白了。

    东厢房内笔墨纸砚具备,草拟文契对于从事侦查工作,久历市井的前锦衣卫来说,是一件十分简单是事情。工匠虽文化不高,字都是识得的,当下签字画押。

    实际上,朱允炆也并不指望这份文契能够起到多大的制约作用。毕竟留在这里是十两银子的月钱,工匠没有出走的动机。至于泄露秘密,那便是手眼通天的鸿福号天地追杀。朝中有人,应天府衙门都不放在眼里,这是何等的气魄,是傻子才会铤而走险。

    见工匠们回到正堂,朱允炆正欲跟他们说话,却见大太监董平安匆匆赶来。董平安快步走近朱允炆,见皇帝着微服,四周虽有不少洪武朝的老锦衣卫熟人,也有不少生面孔。一时不知该如何称呼,环顾四周,愣了愣神。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注:明初白银稀少,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洪武年规定实行宝钞铜钱的经济制度,禁止现货白银流通。以“一贯”宝钞代替一千文铜钱或一两白银,约值粮食一石。民间仍然习惯称一贯钱为一两银子。以粮食购买力折算,一文铜钱约相当于现在的一元钱。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