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建文野望 > 正文 十一章 巡阅三军

正文 十一章 巡阅三军

推荐阅读:

    古代封建制度下,皇帝虽然一直是名义上的一国之主,但实际的政治格局往往因为皇帝的变更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如遇新皇年幼,影响力还不足时,大行皇帝往往会安排合适的人进行辅政。这个辅政大臣在新皇真正掌握实权之前,可以说是事实上的皇帝。既需要有足够的声望能够统领百官,又需要绝对的忠诚保证不会做出大逆的事情。

    草根出身的朱元璋一直以来对国家权力都有着绝对的控制,这种百官联合对抗皇帝的事情,是朱元璋无法想象的。因此朱元璋在为皇长孙选择辅政大臣的时候,显得非常轻松随意。虽然密诏梅殷为朱允炆辅政,但实际上并没有授予梅殷足够的权力。梅殷作为宁国公主的驸马,朱允炆的姑父,在政治上的影响力也并不足以支撑他成为事实上的皇帝,因此在当下这个时代,随着朱元璋的死去,年轻的大明王朝进入了一种奇怪的权力真空期。

    对国家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级官员,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朱元璋的死去,官员们看到了权力膨胀的可能性,于是这些联系迅速加强,使朝中大臣形成了大大小小的势力集团。势力集团虽然彼此间有着权力冲突,但对于不能让实权回到皇帝手中这件事,却有着相当一致的认同。

    朱元璋的思路很简单,若有人势力做大,就除掉这个人和这股势力。所谓朝臣,不过是朱元璋统治国家所用的工具而已。但这天下最难计算的,恰恰是朝臣的人心。这种群臣默契地联合起来架空皇帝的情况,朱元璋不曾预料,也未曾做过应对。

    这次的司文山事件让朱允炆明确地意识到,所谓皇帝绝对的权力,只是理论上的说法而已。绝对的权力需要以绝对的实力为支撑,否则就是一纸空文。朱允炆甚至动过念头,让石永年的保安队秘密暗杀司文山,后来终于还是放弃了这一想法。司文山只是这个混乱时代的一个普通代表,杀了司文山,朝中还有五部尚书c还有九寺寺卿,落后的政治制度,不是杀个把人就能扭转的。要重现洪武朝时期,皇帝对于国家的绝对掌控,还需要增强自身的实力。如果国家军队能像忠于朱元璋那样忠于朱允炆,朱允炆当然有办法整治这一帮朝官。哪怕是一个不留地大换血,也不会带来较大的动乱。

    念及于此,朱允炆突然起了视察军队的念头。

    “兵部何在?”

    “臣兵部尚书齐泰见过吾皇,吾皇万寿。”此时的兵部尚书,是朱允炆的老熟人齐泰。朱允炆前几年监国辅政时,齐泰就是朱允炆的重要顾问和助手。

    “朕问你,京军眼下有多少人马?”

    “回禀吾皇,京畿四十八卫,眼下只有中军十二卫满编满员,左右掖军俱不满编,共有士卒将官二十万余四千人。”

    “京畿卫队久不上阵了,如今战力如何?操练可有懈怠”

    “京畿卫队拱卫天子,一日不敢稍有懈怠。”

    “既然如此,十日后朕要巡阅三军,爱卿可早作准备。”

    “臣齐泰领命。”

    得亏如今主政兵部的是自己的亲信齐泰,朱允炆可以想象,如果今天是司文山主持兵部,自己巡阅三军的愿望恐怕都要落空。

    明代的军队以卫为最大编制。一卫满编满员为五千六百人。卫以下设千户c百户c总旗c小旗。大致相当于后世的团c营c连c排。护卫京师的四十八卫,如果全部满编,有将近二十七万人。但实际上,明朝的兵户制度决定了大部分时间军队都是不满员的。随着天下平定和经济发展,军队的福利待遇和社会地位已经不如农民。落后的户口制度使得逃兵很容易在一个新的地区获得农民身份。军户只有逃额没有补充,再加上老兵的退役,如今京畿部队能有二十万人,已经是一个足够让齐泰自豪的数字了。

    十日后,皇家卫队簇拥着一身戎装的朱允炆,自正阳门而出内宫,再由上坊门而出,经上坊桥c过兵桥,来到应天南郊秦淮河畔的大教场。

    大教场广场,是一块方圆九百亩的土地。洪武朝整平了作为操场,专事演兵检阅所用。在大教场北,竖立着一个一丈多高的点将台。登上点将台,大教场兵士全景一览无余。

    当然,那是指天气好的时候。朱允炆的这一次阅兵,就遇上了应天府常有的雾天。朱允炆自点将台望去,军士排成一个个整齐的方队,各方阵之间相去甚远,一眼望不到边。朱允炆皱皱眉,这显然与他的期待相去甚远。他想起后世的一些阅兵方式,扭头对齐泰道:“你随朕到军中走走。”

    “吾皇,军中煞气重,恐怕冲撞了吾皇,臣以为吾皇不宜深入军中。”齐泰对于皇帝的这一奇怪想法,直接给予了否定。

    “朕乃天子,何惧军中煞气。你等随朕来。”朱允炆对心腹齐泰竟然违背他的想法,也有些奇怪,但既然来到大教场,朱允炆并不打算像其他皇帝那样,只是在点将台上走个形式就罢休。

    见皇帝坚持,齐泰也不敢阻拦,只好带着兵部官员,跟在皇家之后,一起巡视部队。

    军中以百户为一队,每队皆是120人。领队的百户站在队首,如果按照四十八卫的规模,该有两千余队左右。即使按照齐泰所奏报的京军人数,只有一千六百余队。朱允炆心底暗数着队伍数量,巡阅了一圈,总共只数到一千余队。

    “齐卿,这人数似乎远不足二十万人。”

    “陛下明鉴,眼下秋收,军田实在需要人手,因此臣大胆,派遣十二卫往各军田收割。”

    “朕要巡阅三军,你给我打什么折扣?”朱允炆心下着实恼怒。对于国家来说,农业的确是国之根本,但是对于眼下的朱允炆来说,牢牢掌握着二十万大军的领导权,才是他能够继续为君,甚至活下去的根本。

    但这还不是让朱允炆最生气的,因为他在巡阅中,还发现了更加令他恼怒的事情。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