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17章 秋月春花 云淡风轻(七)

正文 第17章 秋月春花 云淡风轻(七)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洪荒少年猎艳录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飘飘欲仙   老王退休的幸福生活   龙族Ⅴ:悼亡者的归来   武林群芳录   上门龙婿   无敌妖孽兵王   爸爸与十五岁女儿的乱伦  

    敛秋嘟着嘴,无聊的踢着石子,一颗颗的踢进池塘。

    后院不算太大,布置的却很有格调:廊道旁种了一排常青藤,爬上走廊,曲径幽深,或黄或红的圆果在绿色深深中煞是诱人;廊道外一篷龟甲竹,长势喜人;大小均匀的鹅卵石铺就的曲径外,有几棵精心修剪过的垂柳,细枝摇曳,探入水面;池塘不大,四周用石块堆砌,活水流动——这就是“洗墨池”了。这两年,三郎练完字后,经常会在池里洗墨笔,便随口把这池塘叫做“洗墨池”。池水始终在流动着,自然不可能是黑的,里头还养了金鱼,自由自在的游着,悠哉悠哉。

    “小金鱼,快过来,有东西吃喽。”敛秋蹲在池塘边,把麦麸饼撕成小块丢进池子,托着下巴瞧着金鱼欢快的抢夺食物,嘀嘀咕咕:“游啊游啊,我要是也能在水里游c天空飞就好了。三郎君说,迟早有一天人也能在天上飞,还能坐在铁皮做的东西里一个时辰就到京城真的吗?”她心里是将信将疑的,随即摇了摇头,觉得不应该怀疑三郎君。小萝莉思维跳跃的快,噘着嘴:“字写的好好看啊,干嘛要烧掉,怪可惜的呢”露出调皮的笑容:“幸好我藏了些听剪秋说,王右军的一幅帖子要卖十万开元通宝呢。啧啧啧,十万钱哪,怎么拿得走三郎君的字以后也要卖这么贵,一幅字一万好了,我有十c十一副,可以卖好多钱了吧有钱再去买好多纸墨给三郎君让他接着写”至于要那么多钱来做什么却是没想过的,在崔家吃用不愁,钱财的概念不是太明确。

    小姑娘性子活泼,闲不下来,一个人也能自言自语。

    “敛秋小娘子,一个人在这嘀咕啥呢?”

    小萝莉正在筹谋发财大计,让后面的声音吓了一跳,站起来气呼呼的说道:“念秋姐,人吓人吓死人哩。”

    着翠绿色衣裳的少女十二c三岁的样子,比敛秋高大半头,瓜子脸,很是俏丽,指指对方鼻翼:“什么钱啊字的,你这个小财迷,要那么多钱做什么?”

    “钱多不好么?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哩。”敛秋笑嘻嘻地挽着念秋的手:“好姐姐,你来后院做什么?”

    “看你数钱呀,还英雄汉呢。”念秋点点小敛秋的鼻子:“能干啥?找你家三郎君呗,刚才双寿来说,大郎主让三郎君过去一趟。”

    双寿在崔翌身边随从,崔羿这边,念秋原本是大郎崔如兰婢女,大郎去了京城游历,她便到了崔李氏身边走动;剪秋是二郎君崔如玉的贴身婢女;敛秋则是跟了三郎君。

    “大郎主啊他找三郎君做什么?”敛秋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不苟言笑的中年儒生形象,莫名的有些畏惧,了嘴唇,有点干。

    念秋摇摇头:“好像族学的山长也在大老爷那边,陪着一个从京城来的客人,大郎和二郎都过去了。哦,还有大郎主房上的小郎一并在场。”

    敛秋眨了眨眼,有些担忧:“这么多人啊,三郎君不喜欢人多的呢。”

    念秋拂去石凳上的竹叶,轻轻笑道:“照我想,这么多小郎君都到场,是要先考校一番,明日大校,总不好堕了咱们二房的颜面你不是说三郎君字写的好c诗写的好c文章也写的好嘛,正好可以拿岀来镇场子呢。”

    念秋说这话时,唇角含笑,显然并非本意。崔羿三子,除了庶子崔三郎,两个嫡子都是才名在外,尤其是大郎崔如兰,前年便中了进士科,为二房狠狠的涨了脸。

    科举选士,乃是本朝才完善形成的制度。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秦朝以前,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c诸侯c卿c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c“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c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c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c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材,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材。

    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下诏举“贤良”。应为开皇七年,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c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十科举人c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

    本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常设的科目有秀才c明经c进士c俊士c明法c明字c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c明算c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c进士两科便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c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明经c进士两科,最初都只是试策,考试的内容为经义或时务。后来两种考试的科目虽有变化,但基本精神是进士重诗赋,明经重帖经c墨义。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诗赋则需要具有文学才能。进士科得第很难,所以才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之说。

    崔如兰年十九便能考中进士科,着实是惊才绝艳。

    在念秋看来,三郎君字写的好或许有可能,勤练多写总有长进的,这不都成“洗墨池”了吗?然而诗赋才能就非勤苦便能有所成的,需要天赋,天姿聪颖的人才能在诗赋上胜人一筹。“诗写的好c文章也写的好”云云,实在并非真言。

    敛秋听了,小脸刹时涨得通红,跺跺脚,抛下一句:“在这等着,别走。”急匆匆跑开。

    念秋哑然失笑:“这小丫头,又要闹什么幺蛾子”深深嗅了嗅,院子里的桂花开得正热闹,香气馥郁。这个院子虽小,却很别致,据说这里的花草树木都是叶二娘栽种的,费了些心思。嗯,怕也是为了打发无聊吧,二郎主和夫人相敬如宾,可不会时常到这后院来,倒是近些日子来的勤了些她虽然也就十三岁,想的却比敛秋多了许多。当然,这些忤主的话是打死也不会说给别人听的。

    正胡乱想着,身后传来急促的碎步,回过头去,便见敛秋将几张写满了字的宣纸往她这边一甩:“看看这个。”脸蛋儿红扑扑的,有点气急败坏了呢。

    她接过宣纸,第一张写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

    “是南朝江淹的《别赋》,这字写的还真好呢。”念秋心中暗想,她在崔如兰身边呆了三c四年,耳濡目染之下,对诗赋书法的优劣还是有一定鉴赏能力的。将写了《别赋》的纸放下,又看第二张,粗粗看了会,皱了皱眉,再看一遍,这回读出声来: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读到此处,她深深吸了口气,继续往下读:“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院子里静静的,只有她的读书声: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穿越文,别较真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