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纵横初唐 > 正文 第15章 秋月春花 云淡风轻(五)

正文 第15章 秋月春花 云淡风轻(五)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洪荒少年猎艳录   我的美味儿媳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飘飘欲仙   老王退休的幸福生活   龙族Ⅴ:悼亡者的归来   武林群芳录   上门龙婿   无敌妖孽兵王   爸爸与十五岁女儿的乱伦  

    果然是崔三郎放的这把及时火啊众人心中原本就有所怀疑,知晓确切答案后,仍是惊叹不已。九岁啊,九岁的小小少年郎,临危不乱,甚至可以用挽狂澜于既倒来形容,这真是杀人放火崔三郎。

    尤其是李英如,眼冒星星,心神向往。

    哥舒夜忽然想喝酒了,那个俊美少年的话犹在耳边:“哥舒大哥,只要你能将水匪引进松林,我就有法子让他们有进无出但不能做的太明显了”少年有对比星光还明亮的双眸,不紧不慢的言语更添信服力。他不晓得自己怎么就信了少年的话,现在想想,幸好是信了哦。“大哥”,听着确实不错。

    卢小胖继续往下说,绘声绘色

    隋朝初年,有一个叫杜春子的人去拜访一位炼丹老人。当晚住在那里。半夜杜春子梦中惊醒,看见炼丹炉内有“紫烟穿屋上”,顿时屋子燃烧起来。

    以硫磺c雄黄合硝石,并蜜烧之,则焰起,烧手面及火尽屋舍。

    汉武帝妄想“长生久视”,向民间广求丹药,招纳方士,并亲自炼丹。从此,炼丹成为风气,开始盛行。

    炼丹家对于硫磺c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药,在使用之前,常用烧灼的办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减低,这种手续称为“伏火”。本朝名医兼炼丹家孙思邈在“丹经内伏硫磺法”中记有:硫磺c硝石各二两,研成粉末,放在销银锅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锅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实。把没有被虫蛀过的三个皂角逐一点着,然后夹入锅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烧焰火。等到烧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来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还没冷却,取入混合物,这就伏火了。

    硫磺c硝石c雄黄,还有火油,这是崔如英要收集的东西,恰好岛上不缺这些。三个人来回折腾了几趟,直到把仓库存贷搬空才作罢。紧接着在三郎的指挥下,一起将这些东西散落在松林各处,看似杂乱无章,实是有规律可循,能保证火势在最短时间内蔓延开来。

    做完这一切,崔如英让小胖子和那随从藏身松林等候他的通知,自己去找哥舒夜。

    小胖子表示他在松林里呆着很难受,大半个时辰不能随意移动身体以免暴露行踪;入夜,松林里的虫子飞来飞去,落到脖子上也不能去碰;还得忍受林子里浓浓的刺鼻的火油气味,直到恶心想吐总之,他想表达的只有一个意思,在这场扭转乾坤的防火大计中,他是极其重要的角色,虽谈不上居功至伟,但也相差不太离了。

    后面发生的事情众人都看到了,哥舒夜成功的将水匪引入松林,匿身其中的三人同时点燃火折子,大火瞬间吞噬了整片林子,也吞噬了冲进林子的水匪

    居然是这样,火攻之计啊。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c壁c翼c轸也火牛阵c赤壁之战c官渡之战c夷陵之战c上方谷火烧司马懿c火烧博望坡c火烧新野c火烧藤甲军c火烧乌巢c火烧宛城c濮阳之战c徐盛大败曹丕c灭吴之战太多成功用火的战例了。可他崔三郎只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小小少年郎啊,竟然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想到火攻之策且能布置妥当,心思缜密至斯,实在是多智进妖啊。且能写得一手好诗,崔家有子如是,岂非幸甚?

    一时间众人默然,心思各异,却无不惊叹。庶子?庶子又如何?谁能断言他日后会达到怎样的高度?单凭他的诗才,就可以“神童”冠之。至于“老神仙”之说,谁信谁知道。

    这一夜,注定难以入眠,除了某人。

    次日,众人要赶回安喜县。早膳时,大家伙看着别人的黑眼圈,相视苦笑。只有崔如英,精神饱满,风采高雅。经历了昨日之事,在别人眼中的他,愈发的凤表龙姿c卓尔不群。

    对于众人异样的眼神,崔三郎只当未见,走到崔翼身旁,低声说了两句。

    崔翼不置可否,心中暗暗赞同:“不居功是对的,过早出名也没太大益处,博陵崔氏可不做拔苗助长的糊涂事。也罢,尽量将这事的影响降低吧。火攻,绝户之计啊,传将开去,怕是会引来恶名”当下唤过崔福,好生嘱咐一番,大致意思是别将三郎用策之事宣扬出去。至于来白洋淀的后辈以及客人,接下来一一私下谈谈。还有卢家,倒是知之不详,可以酌情找机会说明一二。总之,一个九岁少年,最好别牵扯到这等大事上来。

    这件事绝对不简单,水匪?真的只是水匪?崔翼心中冷笑,昨日之凶险,其实已到了生死关头,那些不速之客怕不是求财而已。博陵崔氏与范阳卢氏同为“五姓气望”,究竟是何方神圣敢同时惹上这两家高门大户?就不怕遭至报复?还是他们根本就不怕报复?这其中定是另有隐情,甚至包含大祸心c大阴谋。既如此,人家都打上门了,来而不往非礼也,打回去便是了。

    就算是水匪作乱,他折冲府吃干饭的不成?河北道于十三州置折冲府五十一,幽州有府十四,易州有府九,妫州c蓟州c定州各有府二幽州十四座折冲府,州治所在地范阳郡离此不过百余里,如何就不能驱清剿尽水匪了?他范阳县c蓟县又是怎样应对的?放之任之,莫非是要狼狈为奸不成?这其中疑点重重,但就算是抽丝剥茧也要查个仔细,总不叫崔氏堕了声望。再者言,此事还牵涉到卢氏,两家同气连枝,得好好谋划谋划。对手选择这个节点在这个地方动手,也真是煞费苦心了,就不知他们能否接得住雷霆报复!

    崔翼向以武人自居,可不懂忍气吞声,但也明白在崔氏姻亲大会召开的节骨眼上不能闹出满城风雨,还需暗暗筹谋,待过了中秋再动手。

    姻亲大会在安平召开,安喜县的二房也调了不少人手过去接待,他崔翼不喜这种场面,乐得带队来白洋淀,谁晓得竟然遇上这样的事,流年不利啊,万幸没有出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哪。

    临回安喜前,他又仔细叮嘱一番,白洋淀必须日夜巡逻,一有风吹草动第一时间发出警告信号,各个岛屿要互为奥援;卢家那边通了气,商定若再有此类事件发生应该如何应对。另外,他还以博陵崔氏的名义给幽州c涿州两州刺史c折冲都尉及范阳县c蓟县寄了信文,督促这几个主管部门彻查水匪一事

    八月十四,天气转凉。

    这些天,博陵郡比平日热闹了许多。

    当地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定州是大唐的,博陵是崔家的。当然,这种话上不了台面,只能私底下传传,否则就是大逆不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有些事情心照不宣可也。

    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崔氏姻亲大会在安平县举行,这在博陵乃是一等一的大事。据老一辈的人说,自打崔氏到了博陵,也就近几十年才有姻亲大会,之后固定为每三年一次,会有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共同参与,邀请其他门阀观礼,是为天下盛事。

    有好事者打探个中缘由,便有深谙内情的人神秘兮兮的说上一通,倒也合情合理——

    天下有俗谚说“言贵姓者莫如崔卢李郑王”,这五姓之中,崔姓被公认为“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初期甚至超过了本朝国姓。

    太宗皇帝登基不久,命人修订《氏族志》,结果官员依然按照习惯把崔氏列为第一,排在了皇族李氏之前。李世民看后勃然大怒,说:“山东士族世代衰微,全无冠盖,而靠以婚姻得财,不解人间何为重之?”遂命人重新修订《氏族志》,将皇室李姓列为第一,皇戚族长孙氏列第二,将民间声望最高的崔姓及其他山东士族降为第三。但是即便如此,朝中为官为相者依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崔c卢c郑c王等传统士族。这些士族在婚姻上更是矜高,对皇族李姓都不愿意与其联姻。所谓“娶得如意妻,必为五姓女。”

    其后便有《禁婚诏》出台:“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c卢泽c卢辅,清河崔宗伯c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昏。”

    本朝不再存在九品官人法和占田荫客荫户制,士族没有了世袭特权。贞观时修《氏族志》,显庆时编《姓氏录》,既是压抑正在衰退中的旧门阀士族势力,同时又是企图通过立法培植新的门阀士族。

    皇家打压士族之心昭然,自然会引发反弹。崔氏姻亲大会便算是应运而生,凝聚耳

    这样的解释,似乎是站得住脚的。

    但无论怎样,高门士族岂是庶族百姓可比,庞然大物也。

    杀人放火崔三郎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