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全面英雄赵兴元 > 第五章 插入敌占区 粉碎大扫荡

第五章 插入敌占区 粉碎大扫荡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明星潜规则之皇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染指之后【校园1v1】   豪门秘史   少年啊宾全文   我的美味儿媳   极品好儿媳   轩辕大宝   飘飘欲仙   老王退休的幸福生活   阳光正好   院长的儿媳   修仙归来在校园  

    1941年11月,正当山东军民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取得节节胜利时,日寇停止了正面战场上对国民党军队的进攻,集中5万人的兵力和重武器,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敌人采取铁壁合围战术,疯狂地实行“三光”政策,给根据地军民带来巨大灾难,形势异常严峻,敌人的远程火炮能打到根据地边沿,有人形容说根据地“一枪能打透”。我军针锋相对,在扫荡开始阶段,突破合围,跳出包围圈,然后以小部队为单位,把战火烧到敌人后院,内线外线共同作战,叫扫荡的敌人首尾难顾,最终被击败。

    一连奉命连夜插入敌占区,赵兴元时任这个连的一排长。排里以班为单位,在敌人开始扫荡前,用老乡的铁锅烤了馒头干和窝窝头,装满自己的粮袋。经过一夜急行军,全连西行90余里,来到敌我边缘区,在芋头地村潜伏下来,待机突围。行军前,赵兴元仔细地检查排里每个战士的鞋袜,为防止急行军磨脚打泡,他叫战士把新鞋用石块砸软,砸平,把袜子里外的针线头都磨平磨光,他还为战士示范,教他们用黄草伪装自己,上级一声号令,全排立即卧倒在地,敌机即使飞到树头子那么低,也难以发现。

    芋头地村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赵兴元所带的一排26名战士全都挤在一个房子里,睡在地铺上。赵兴元是排长,睡在最靠门的地铺上,有了紧急情况,便于应对指挥。

    在芋头地村待机的第三天,夜间2时左右,设在村南的岗哨报告,隐约听到远方有马蹄声,敌骑兵正向我方驰来。连长南方安果断地命令按原计划突围,战斗序列是一排c连部c二排c三排。赵兴元亲自带领尖刀班走在最前面,枪上刺刀,手榴弹揭盖,隐蔽而机警地为全连开路。

    敌人从南向北拉网合围,一连从东向西突围。赵兴元瞅准机会,带着尖刀班和一排,利用敌人尖兵和其大队之间的空隙,飞快地冲出包围圈。后面的连部和二排c三排虽然与一排相隔不算远,却因为日军行军速度很快而无法跟进,只好转道于右侧沟底冲出封锁。

    一排此后与连部失去联系,一段时间内只好在敌占区单独活动。那时,一个连单独作战,连长被称为“连司令”,赵兴元的一排独立作战时,也就被称为“排司令”了。

    天蒙蒙亮时,一排进入一片低洼地,赵兴元仔细地观察地形,低洼地内除了一尺半多高的蒿草以外,再也没有可利用的隐蔽物,灰蒙蒙的天际下,设在高地上的日军据点和碉堡十分显眼。转移已经来不及了,稍有行动就会被敌人发现,全排立即就会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之下。赵兴元当即决定,就地隐蔽。他让战士们躺在草地上,用杂草盖住身子,一动不动,他自己穿上便衣,伪装成当地老百姓,佯装割草,暗暗观察周围敌情,随时准备应付突发情况。

    躺在潮湿c闷热的低洼地草丛里,隐蔽在敌人的枪口下,一排战士忍受着蚊虫叮咬和潮气的侵袭,连大小便都不能翻身,心弦绷得紧紧的,一直坚持到天黑。天黑前,赵兴元已经看好了撤退路线,等到天完全黑下来,便把队伍带出低洼地。

    几天后,随身带的干粮吃完了,一排就在夜幕中到老乡家借粮吃饭,吃多少粮c菜,烧多少柴草,都由赵兴元给老乡写条子,以后由政府解决。

    夏季的蒙山疟疾流行,一排的26名指战员中有25人患病,个个发冷发热,出虚汗,口渴头痛,浑身乏力,有些人得叫别人架着行军。赵兴元的病情尤其严重,疟疾每天至少发作两次,整天迷迷糊糊,走起路来东倒西歪,脚下又像是踩在棉花上,枪都得让别人帮他扛着。他是半个月前才当上排长的,带着这样一个病号排,在地形不熟c没有向导c危机四伏的敌占区里,配合内线反扫荡,经常袭扰敌人,他觉得肩上的担子十分沉重,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

    赵兴元从参加八路军那一天起,就不断受到党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在他要求入党和当班长期间,更是从指导员和连长身上学到不少做战士思想工作的本领,加深了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他自己就是在党的这种教育过程中立场越来越坚定,战斗越来越勇敢的。他感到在目前这样极其严酷的环境下,要想人心不散,战斗力不减,只有做好战士的思想工作,帮助大家树立起坚持斗争就一定能胜利的信心,才能战胜困难,迎来曙光。因此,他经常召开党员会议,要求每个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进行“一帮一”c“一带一”。他每天与副排长和三个班长开碰头会,随时掌握全排动态,发动大家分析敌情,应付突发事件。他认识到,在与上级首长和大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自己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和旺盛斗志,做出表率,把战友安危放在第一位,才能团结和带领全排独立作战,完成任务。这场大扫荡,对于他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所以病情发作最严重的时刻,他不断地提醒自己:“挺住,挺住,千万要挺住!”

    就这样,赵兴元带领一排战士每天昼伏夜出,每次转移都由轻病号抬着或架着重病号走,只要有机会,他们便会积极袭扰日军后方,作战10多次,打得鬼子晕头转向,不得安宁,有力地支援了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

    反扫荡胜利结束后,赵兴元把全排26名战士全部安全地带回根据地,创造了在大扫荡中保存自己c打击敌人的奇迹。营党委肯定了他以排为单位独立活动的经验,表扬赵兴元排为“在困难条件下发扬团结友爱精神的模范排”。

    但是回到大部队的赵兴元却再也坚持不住了。反扫荡中,赵兴元曾经负过一次伤,那是在一次突围时,敌人的一个掷弹筒在他身旁炸响,弹片打中他的右臂,打断了血管,鲜血顺着手臂直往下淌,没有急救包,他就解下绑腿把胳膊扎住,用带子吊在肩上,冲了出来。伤口半个月后才封口,40多天后才不痛了。这一次敌人的弹片没有炸倒他,疟疾却击垮了他。营教导员沈萍特别关照医生为他搞到5毫升奎宁,注射后很见效,但是这种特效药当时非常稀少,他的病情又十分严重,一次两次难以治愈。此后,疟疾时常发作,折磨了他8年,肝脏烧坏了,慢性痢疾,肠胃溃疡,发病时心脏每分钟跳动120多次。8年中,他带病坚持行军作战,从山东打到东北,从东北打到江南,直到1950年海南岛战役胜利,缴获了大量药品,他的疟疾才终于治好,但留下的肝硬化c脾肿大等后遗症一直拖到1985年才治愈,险些丢掉了性命。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