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全面英雄赵兴元 > 第三章 全班报奋勇 火烧张家栏

第三章 全班报奋勇 火烧张家栏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强制发情(abo)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人生得意须纵欢   豪门秘史   少年啊宾全文   我的美味儿媳   都市皇宫   交换的妻子   极品好儿媳   失控(双性)   总裁被压记   轩辕大宝  

    1941年1月,赵兴元当班长不久,就在新泰县张家栏子村打了一仗。与前几次战斗不同,这次战斗是在实战中运用了火力与爆破c爆破与突击相结合的一套新的攻坚作战手段,这种战法,可以使八路军在敌后游击战中攻克敌人的坚固据点和围墙工事,是赵兴元所在部队在战争中逼出来的首创和发明。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山东日军重点打击我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武装,对国民党继续实施诱降和迫降,促使其联合,盘踞鲁中的国民党顽固派加紧了投降的罪恶活动。日伪军实行堡垒政策巩固其占领的地盘,以大小据点为依托,利用村寨c围墙c炮楼,在村镇和山头上“三里一堡c五里一围”,建立起“乌龟壳”式的防御据点,步步为营,分割封锁,蚕食我根据地,对八路军造成严重威胁。

    张家栏子村就是一个十分猖狂的反动据点,驻扎着以汉奸头子陈三坎为首的千余名伪军。他们为了长期做投降派,长期欺压百姓,防备八路军来端掉老窝,修筑了坚固的中心炮楼,村周围砌上一丈多高c两米多宽的围墙,围墙四角还建有分炮楼,既可以监视方圆几十里的目标,又形成了封锁周围的交叉火力,易守难攻。陈三坎一伙依仗鬼子撑腰和坚固工事,无恶不作,把村中百姓的财物榨干后,全部赶出村子,还经常出来骚扰远近百姓,专门与八路军作对。赵兴元所在的四支队二团决定拔掉这颗扎眼的钉子。

    部队出发前连长问谁会揻弓箭,赵兴元说:“我会。”他找来粗树枝揻成弓形,又把笔直的柳树条子截成一根根箭杆,一试,还挺好使,能射出二三十米远。一开始,他还不明白连长为什么叫班里准备这个,直到连里又叫他们找两个大肚玻璃瓶装满煤油,又准备好一团破棉花,他才明白过来,原来是要火攻张家栏子。明白以后,他又灵机一动,准备了几只大公鸡。

    1月9日半夜11点钟,部队急行军赶到张家栏子村附近,在下了一层薄雪的荒野地里,连长开始动员和分配战斗任务:“同志们,根据团里指示,今晚攻打张家栏子,我们连担任主攻,连队党支部决定组织突击组c手榴弹组c梯子组和支援组,哪个班敢担当突击组?”“我们班!”连长话音刚落,赵兴元就站了出来。别看赵兴元年龄不大,当班长的时间也不长,可他带的班是全团有名的“模范朱德青年班”,他本人是山东军区命名的“模范朱德青年队长”,由他的班担任突击组长,连长当然放心。

    那时候,山东八路军作战,每逢遇到艰巨的攻坚任务,都有觉悟高和勇敢者主动站出来奋勇请战,他们中间大部分是员,领受任务后,冲在最前面,最光荣,也最危险,指战员们称这种行为叫“报奋勇”。战前动员时,任务明确了,连c排长就常喊:“报奋勇,报奋勇了!谁报奋勇,报奋勇的站出来!”每当这个时候,赵兴元一定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张家栏子村的攻坚战当然不能和他以后参加的四平c温家台c锦州外围配水池和海南岛渡海作战等诸多攻坚战相比,但却是他在攻坚战中主动请战“报奋勇”的第一次,第一次报奋勇,他就当上了正面进攻的突击队长,他所带的班也成为突击班。“报奋勇”体现的是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从这一仗开始,这种精神就在赵兴元身上延续下来,鞭策着自己,也激励着别人,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

    赵兴元老人对67年前的这场战斗记忆犹新,尽管这不是一次大规模的战斗,而且没有能够全歼敌人,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众多战法中,却是创造发明了爆破战法,推广到全军,他是这种战法的亲历者,所以印象十分深刻。除此之外,赵兴元所在的这支诞生在鲁中抗日烽火中的部队还在全军的历史上写下了“诉苦教育第一课”c“北平阅兵第一师”c“海南登陆第一船”c“抗美援朝第一仗”等许多个“第一”,每个“第一”都是偶然的,但都有它的必然性。赵兴元在这支部队里从一名普通战士一直当到一军之长,亲历了这些个“第一”,说起来如数家珍c十分动情。

    此战之前,八路军曾在攻坚战中一再失利,特别是攻打小张庄村。敌人据守村寨围墙顽抗,我军一个团连续攻坚5天,久攻不下,最后采取集中骨干敲锣打鼓助威c爬城强攻的办法,轮番攻击,虽然伤亡数百人,但对坚固的碉堡围墙工事却也无可奈何,部队的战斗情绪受到严重挫伤。赵兴元参加了这次残酷的战斗,和战友们爬城强攻几上几下,战士们成班成班地牺牲,血流满地。

    战斗失利就要总结教训。在战后总结时,煤矿工人出身的工兵班长刘厥兰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炸药能炸断钢轨,为什么不用炸药来炸围墙和碉堡呢?”团首长很受启发,把全团干部召集到一个石砌的炮楼下边,埋上炸药,用土封严,点火爆破,一下子把炮楼炸塌一半,大家欢呼起来。副团长王凤麟说:“这有现成的办法,可我们尽打了些笨仗。”

    爆破需要炸药,部队尚不能生产军用炸药,只能通过地下党发动淄川c博山一带的煤矿工人冒死从矿井下往外带工业用胶质炸药,一筒一筒的,藏着掖着,多半藏在裤裆里,十天半月才能凑上二三斤。攒了足够的炸药,就能拿下一个据点。因为炸药少,来之不易,起初都是内爆,爆破手冒着敌人的火力靠近碉堡或围墙,在墙壁上挖好坑,放进炸药引爆。内爆虽然我方伤亡较大,但炸药威力也大,一炸一大面。后来炸药多了,也有了经验,就使用外爆法,把炸药包绑在木棍上,跑到敌人火力死角,支在墙上,点燃导火索,炸得据点里的敌人整天提心吊胆,炸药一响,炸不死也炸昏了,失去战斗力。赵兴元现在还会唱那支《机枪一响下炸药》的歌:“机枪一响下炸药,敌人的炮楼开了锅”

    为了把炸药送到炮楼和围墙下,团里集思广益,发动战士做了土坦克,一人多高,木质骨架,前后左右钉上木板,蒙上四五层湿被子,钉牢,下边安上四个木头轮子,炸药和人都躲在土坦克里,两个人在里面推着前进,这种土坦克只能顺着垄沟走,而且遇到坑坑坎坎就行动不便。后来又弄张桌子,上面蒙上几层湿被子,人在下边用肩背顶扛,可以防住手榴弹,往上送炸药。总之,打好攻坚战,光有炸药还不行,还得千方百计接近碉堡和围墙。提出用炸药打攻坚战的刘厥兰平时做过多次爆破演练,实战中取得一次次成功,越战越勇,越战办法越多,叫敌人防不胜防,成为全军有名的爆破英雄,人称“爆破大王”。

    张家栏子战斗是在下半夜打响的。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据点里的伪军睡意正浓,赵兴元带领突击组,携带着弓箭和大公鸡进入前沿阵地。

    一声巨响,刘厥兰爆破成功,手榴弹组将一枚枚手榴弹奋力投向突击点,借着爆炸火光和烟雾,梯子组迅速将梯子架上高高的围墙,赵兴元喊了一声:“上!”就如离弦之箭第一个冲上了围墙。

    敌人被惊醒了,拼命打枪c投弹,把浇上煤油的秫桔一捆捆地往下扔,把八路军架好的梯子烧断了。火很大,第二架梯子很难架起来,后续部队被阻在壕沟外,有人掉进沟里。

    敌人交叉火力很猛,把突破口的围墙打得泥石飞迸,赵兴元的突击组刚一露头,一个战士就被打倒了。赵兴元顾不得多想,带着突击组顺着围墙向左侧的中心炮楼爬去,很快爬到炮楼的火力死角,接连往里塞了几颗手榴弹,但都被早有准备的敌人扔了出来,炸在脚下。于是他又叫人抱来一捆苞米秆,浇上煤油,点着后顺着枪眼塞进去,这回敌人扔不出来了,火就在炮楼内烧了起来。敌人是仓皇迎战,有的还来不及穿衣服,被烧得哇哇直叫。拿下炮楼,赵兴元趁势跳进围墙里,又快速爬上一座屋顶,对面是一处高墙大院,里面大约有一个排的兵力在据守顽抗。

    赵兴元见放火的时机到了,就和战友们搭弓放箭。箭头上缠着蘸了煤油的棉花,点着了,“嗖嗖”地射向纸糊的门窗和墙上的枪眼里,像一条条火舌。抱着大公鸡的战士也飞快地点燃了缠在公鸡腿上蘸了煤油的棉花,把鸡向高墙大院里扔过去。大公鸡扇动着翅膀,带着一团团火苗拼命往前飞,从这房蹿上那房,几排草房转眼就被烧着了,伪军们被烧得抱头鼠窜,没有了还手之力。

    天亮时分,敌人增援部队赶到了。听到连长下达的撤退命令,赵兴元心有不甘地带领战士从围墙豁口处撤了出来,撤到南山上,回头一望,张家栏子已是一片火海。

    撤退过程中,赵兴元又长了一份见识,感受到了一个指挥员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指挥战斗的精妙之处。在突击组进攻时,连长命令支援组在后面围墙上扒开一道豁口,他当时还甚为不解,认为没有什么必要。但是多亏了这个豁口,如果没有这个通道,在敌人援兵到来时,高高的围墙进得去出不来,内外夹击,部队就会伤亡惨重。赵兴元非常佩服连长的经验和远见,明白了打仗不光要勇敢不怕死,还要动脑子的道理,这使他在以后指挥战斗时受益匪浅。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