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凶猛小地主 > 正文 第19章 建青砖桥

正文 第19章 建青砖桥

推荐阅读: 小雄的故事   强制发情(abo)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人生得意须纵欢   我的美味儿媳   极品好儿媳   交换的妻子   总裁被压记   傀儡皇帝(后宫猎艳)   飘飘欲仙   欲望华陵   老王退休的幸福生活   娘子的小心机   极品儿媳妇  

    周仲信与陈庆之一起回到周家,周伯仁见到陈庆之自又是一番惊喜,请周仲信代为招呼曹功参,他自顾自带着陈庆之离开了。

    周仲信嘿嘿一笑,请曹功参再次落座。

    “曹大人,不知这造桥之事靡费几何?耗时几何啊?”

    曹功参低头斟酌一番,又望着周仲信,郑重说道:“当初,我在扶苏镇建桥时,人力物力财力无缺,用了六十名熟练工人,民夫百人,三百根巨木,耗费了半年之久,方才建成。”

    周仲信暗暗心惊,又在心中默默估算,他发现扶苏镇那座木梁桥仅是三百根巨木都要花费六百两银子,另外,还有建造桥墩的石块,需要从外地调运,也是一笔巨大的费用,再有大批熟练工人和民夫的工钱。

    周仲信想想都觉得肉疼,建桥果然不是嘴上说说的,是要拿出大量真金白银的,谁会跟钱有仇啊!如果不是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非建不可,周仲信真想就算了吧。

    周仲信现在非常缺钱了,周家现在到处施工,这需要钱吧;周仲信正在并购白沙镇方圆十里的土地,这也需要钱吧;何况,周家刚刚建成新砖窑坊,又建寨外,以及诸多建筑,养着流民近千,武士百人,日日耗粮耗钱不菲,周仲信已经把周家掏空了,这还没见到回头钱呢!

    现在,周家账房里已经空了,孔仲永看着还在源源不断送来的账单发愁啊!现在,只盼着周氏寨民能够赶紧地生出金蛋来填补亏空,转运财政了。是以,周家即便真要开工建桥,也须得等到下个月了。

    曹功参见到周仲信沉默不语,自然是明白他的难处了。扶苏镇是朝廷出钱修建的,那可是拨了万两银子的,百姓士绅只出了些许的慰劳钱。即便是被贪污挪用了部分,只用在建桥上的,至少也有三千两银子。现在,却是周家人自掏腰包,想想就蛋疼啊!感觉周家是不是傻啊!

    “张家主,我听闻周家有砖窑坊,或可用烧制出大块青砖替代石块做筑基。”曹功参想了想,提出了自己早已存在的想法,这对于周家来说,也算是因地制宜吧。

    以青砖建桥,还是没有先例的啊!青砖的硬度不及石头,承载力也相应地降低了。不过,青砖是现成的啊,关键还是可堪一用的。这对周家有着致命的诱惑。

    周仲信听罢,却是眼前一亮,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了,不禁哈哈一笑,看着曹功参,说道:“曹大人真是我的赐福之人呐!”

    曹功参听罢,也是一脸欢喜,使用青砖筑基,他早就想试一试了,周家主这算是同意了吧。于是,他心满意足地说道:“周家主真是从善如流呐!”

    两人对视,不禁又是哈哈大笑!

    周仲信心中烦恼尽去,浑身轻松,顿时又觉得曹功参还是很有想法,也很有意思的一个人。据他所知,以青砖筑基建桥,在历史上还是很少的,只残留几处清朝的遗迹。可能绝大部分都毁于洪水,地震之类的灾害了吧,这也说明以青砖筑基建桥很不靠谱。

    但是,对周家来说,却是极其实用的。周家没钱有砖,那我就用砖建桥,即便是可当五十年之用,也就有了五十年之便了,这可是实实在在的方便,由此可见,曹功参,周仲信都是十分讲究实用的人呐!

    所以呐,从听到曹功参提出以青砖筑基开始,周仲信想到的不仅仅是以青砖筑桥墩了,还有以青砖造桥身。

    归拢起来,那就是以青砖代替石头,建青砖桥!

    “曹大人,我也有一个主意,我想请你用青砖替代石头,造桥墩c桥身,建青砖桥!”

    周仲信从厅堂里离开后,曹功参还处于震惊当中。他真的难以想象,周家主居然比他还要异想天开!这难道就是少年人的本性,喜欢幻想,喜欢做梦!

    曹功参不由得苦笑,倘若周家主不是疯子,就是他也懂得建桥之术,心中也存有以青砖建桥的念头,否则,何以自己只提了以青砖筑基,他不仅不质疑,反而还请自己以青砖早桥身,建青砖桥!

    这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呐!

    曹功参嘴角上扬,觉得周家越来越有意思了,准确地说,是他被周仲信个人魅力深深地吸引了。

    及至十一月中旬,天大寒,暴雪不止,土地冻僵,河水结冰。

    周仲信站在寒风中,看着数十名工人或是刨土,或是装车,忙碌不歇,挥汗如雨,心知冬季挖湖相较夏日更加便利,夏日天多雨,路泥泞,烈日当头,易中暑,不及冬日干活暖身子。按照现在这个进度,及到春天,人工湖当是能够完成了,那时,春日冰融,河水上涨,正可蓄水。

    冬日,也是风干砖坯瓦坯的好时机,周家已经制成了上百万砖坯,耗去了挖湖送来的部分粘土,在北风呼呼中风干了,暂时堆积在沙河畔,足可供砖窑坊使用三月。

    沙河畔,河水结冰两寸,已经可以在冰面走人了。此时,在这贴近岸边的河水中耸立着一根青砖砌筑的石柱,石柱直径有两米,高五米,表面被水泥糊着,已经风干了。

    此柱便是桥墩了,这是因时制宜,因为冬天不易下水,便在岸边先行筑造桥墩。

    此时,工人们已经架起了脚手架,正在石柱身上绑满了一圈又一圈粗大的麻绳,从上到下,整齐划一,共计十圈,每一圈都延伸出来两根绳索,成一百八十度夹角;而在石柱上下两圈上,却是套上了一个铁箍,延伸出来三根铁链,成一百二十度夹角。据曹功参所述,这些绳索是用来调整方位,铁链使用来拉直石柱的。

    另外,石柱上还绑有一些细绳,一端系在写有编号的木块之上,据说,此是用来确定石柱在水中位置的。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巧妙之处,让人见了不禁要拍案叫绝了!

    周仲信仔细计较了一番,发现,这些都是切实可行的方法。他不由得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不容小觑啊!今天真是大大地涨了一番见识。

    很快,日上三竿了,所有的准备工作已经都完成了,工人们立刻拉着麻绳和铁链,踏着冰,跑到了沙河对岸,站到了事先圈定的位置,绷直了铁链。

    这时,曹功参也去了对岸,确认工人所站位置正确,这才一声令下,工人们猛地用力,石柱重心不稳,轰然倒向了河水之中。

    从早上及中午,工人们在曹功参的指挥下,只花了两个时辰便将石柱拉直在了预定的位置,最终,石柱高出水面二十公分,与拉直的准线相距不足一寸,可谓是恰到好处!

    这真真是惊吓到了周仲信了,他虽然清楚,在后世,石柱的位置和轨迹都是可以通过物理和数学计算出来的,但是,他还是被现实震惊到了,这个时代还没有物理和数学的概念,但人们对它们包含的知识已经运用的十分普遍了啊!

    他相信曹功参应该不是照搬古人经验的,他肯定是在心中有一套计算方法的。

    周仲信不由得惊叹道:“曹功参这个人真是了不起啊!先贤们更是了不起啊!”

    周仲信本来想给工人们加餐的,可是一想到方圆十里的百姓时有堵到家门口要卖地钱了,也就没什么心思了。

    如今白沙镇周围方圆十里的百姓,共计一千户,基本上都已经把土地卖给了周家,周家拥有了两百顷连成片的土地,只是,外面却是欠着近三万两银子。

    周仲信由官府作保,明年过年前还请土地欠款,并作出三点承诺,其一,此一季土地所出,仍归原农户所有,其二,周家保证附近百姓有工可做,有钱可领,其三,附近百姓可搬迁至白沙镇居住。

    百姓无可奈何,不管情愿与否,都只能把土地卖出去了。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农户都不愿意出卖土地的,现如今,天灾时有发生,官府税收又是特别的繁重,种地已经入不敷出了,河南中北部常有村落整村涌入南方城市里讨生活。

    殷川县扼守通往南京的要道,受此风气影响很重,许多百姓也是不思种地了,想着干脆把地卖了,也去南方讨生活吧。

    也因此,周家并地没有激起大的民变,土地价格也相对较低,每亩土地一两至五两银子不等。此也不算是贱卖了,只是没有立即拿到钱,百姓心中总是惴惴不安的。

    另外,周家还有一件好消息,周氏庄园已经建成了,占地极广,格局也是十分简单的,只有前c中c后三排大通房子,只是,房子比较奇特,前高后低,相差足有一倍,样式很是怪异,不似房屋似牛棚。故而,分别被周仲信命名为甲号暖棚c乙号暖棚c丙号暖棚。另有,前墙不是砖木撑起,而是以粗布遮挡,可以遮蔽寒气,却不会遮挡阳光。

    周仲信离开沙河畔,便来到了周氏庄园里,径直去了丙号暖棚,也即是后排的大通房子。

    丙号暖棚内,一根烟囱伸了进来,呼呼地喷出热气,使得整个暖棚里空气湿热,只是,在这里待久了,会有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周仲信认为这是尾气中二氧化碳过量所致,对植物却是有益无害的!

    此时,土壤已经施过肥了,是用人类粪便和秸秆堆出来的;番薯也是刚刚种下了,恰好占了一亩见方的土地。

    周仲信准许胡庸夫妻两人来照顾番薯,并记录番薯生长情况;这显示出周仲信对胡庸一家人极大的信任了!

    “公子,”胡庸见到周仲信又来了,便放下翻土的工具,走过来打招呼。

    周仲信微微一笑,点点头,随即,他又去看着还是光秃秃的土地,心情很是愉悦,这些土地现在可是金贵了,他们长出来不仅是番薯,还是金子。

    “今年天冷的太早了,播下去的种子没有多少发芽不说,还会冻死一部分幼苗,明年粮食产量必定锐减,我们周家也是捉襟见肘了。”周仲信长吐一口气,说道:“不过,若是能在明年春天的时候,两百顷土地抢先种上番薯,则无忧矣!”

    (本章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