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四书集注 > 正文 第41节

正文 第41节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强制发情(abo)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邻家有女   爱的释放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洪荒少年猎艳录   秘密花园   豪门秘史   燕宫艳史/紫宸夫人   少年啊宾全文   极品好儿媳   我的年轻岳母   曲颖王锦程小说全文免费阅读  

    逾之心”之意也。盖“尔”c“汝”,人所轻贱之称,人虽

    或有所贪昧隐忍而甘受之者,然其中心必有惭忿而不肯受之之实。人能即此而推之,使其充满,无所亏缺,则无適而非义矣。

    〔5〕餂,音忝,探取之也。今人以舌取物曰餂,即此意也。

    〔6〕便佞隐默,皆有意探取于人,是亦穿逾之类。然其事隐微,人所易忽,故特举以见例。明必推无穿逾之心,以达于此而悉去之,然后为能充其无穿逾之心也。也。胜,平声。能推所不忍,以达于所忍,则能满其无欲害人之心,而无不仁矣。

    孟子曰:“尧c舜,性者也。汤c武,反之也〔1〕。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2〕。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3〕”

    〔1〕性者,得全于天,无所污坏,不假修为,圣之至也。反之者,修为以复其性而至于圣人也。程子曰:“性之c反之,古未有此语,盖自孟子发之。”吕氏曰:“无意而安行,性者也。有意利行而至于无意,衷性者也。尧c舜不矢其性,汤c武善反其性,及其成功则一也。”

    〔2〕中c为c行,并去声。细微曲折,无不中礼乃其盛德之至,自然而中,而非育意于中也。经,常也。回,曲也。三者亦皆自然而然,非有意而为之也,皆圣人之事,”性之”之德也。

    〔3〕法者,天理之当然者也。君子行之,而吉凶祸福有所不计,盖虽来至于自然,而已非有所为而为矣。此“反之”之事,董子所谓“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正此意也,程子曰:“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行法以俟命者,朝闻道,夕死可矣生意也。”吕氏曰:“法由此立,命由此出,圣人也。行法以俟命,君子也。圣人性之,君子所以复其性也。”

    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1〕。堂高数仞,榱题数尺,我得志弗为也。食前方丈,侍妾数商人,我得志弗为也。般杀饮酒,驱骋田猎,后车千乘,我得志弗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2〕”

    〔1〕说,音税。藐,音眇。赵氏曰:“大人,当时尊贵者也。藐,轻之也。巍巍,富贵高显之貌。藐焉而不畏之,则志意舒展,言语得尽也。”

    〔2〕榱,楚危反,桷也。题,头也。

    食前方丈,馔食列于前者,方一丈也。般,音盘。乐,音洛。乘,去声。此皆其所谓巍巍然者,我虽得志,有所不为,而所守者皆古圣贤之法,则彼之巍巍者何足道哉杨氏曰:“孟子此章,以己之长,方人之短,犹有此等气象;在孔子则无此矣。”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1〕

    〔1〕欲,如口c鼻c耳c目,四支之欲,虽人之所不能无,然多而不节,未有不失其本心者,学者所当深戒也。程子曰:“所欲不必沈溺。只有所向便是欲。”

    曾皙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1〕。公孙丑问曰:“脍炙〔2〕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2〕肉聂而切主为脍。炙,炙肉也。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士狂简,进取不忘其初。〔1〕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盂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獧乎狂者进取,艰者有所不为也。〔2〕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3〕”“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4〕”曰:“如琴张〔5〕c曾皙〔6〕c牧皮〔7〕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8〕曰:“其志嘐嘐〔9〕然,曰:古之人,古之人〔10〕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11〕。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獧也,是又其次也。〔12〕”“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13〕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14〕”“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15〕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16〕”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17〕”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18〕。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c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19〕:恶〔20〕似而非者:恶莠〔21〕,恐其乱苗也。恶佞〔22〕,恐其乱义也。恶利口〔23〕,恐其乱信也。恶郑声〔24〕,恐其乱乐〔25〕也。恶紫〔26〕,恐其乱朱〔27〕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28〕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29〕”

    〔1〕盍,何不也。狂简,谓志大而略于事。进取,谓求望高远。不忘其初,谓不能改其旧也。此语与论语小异。

    〔2〕獧音绢。“不得中道”至“有所不为”,据论语亦孔子之言。然则“孔子”字下当有“曰”字。论语“道”作“行”,“獧”作“狷”。“有所不为”者,知耻自好,不为不善之人也。

    〔3〕“孔子岂不欲中道”以下,孟子言也。

    〔4〕万章问。

    〔5〕琴张,名牢,字子张。子桑户死,琴张临其丧而歌,事见庄子。虽未必尽然;要必有近似者。

    〔6〕曾,见前篇。季武子死,曾倚其门而歌,事见檀弓。又,言志“异平三子者之撰”,事见论语。

    〔7〕牧皮未详。

    〔8〕万章问。

    〔9〕嘐,火交反。嘐嘐,志大言大也。

    〔10〕重言“古之人”,见其动辄称之,不一称而已也。

    〔11〕夷,平也。行去声。掩,覆也。言平考其行,则不能覆其言也。程子曰:“曾皙言志,而夫子与之,盖与圣人之志同,便是尧c舜气象也。特行有不掩焉耳,此所谓狂也。”

    〔12〕此因上文所引,遂解所以思得獧者之意。狂,有志者也。有志者,能进于道。屑,洁也。獧,有守者也。有守者,不失其身。

    〔13〕乡原,非有识者。原,与愿同。荀子“原悫”,字皆读作愿,谓谨愿之人也。故乡里所谓愿人,谓之乡原。孔子以其似德而非德,故以为“德主贼”。过门不入而不恨之,以其不见亲就为幸,深恶而痛绝之也。

    〔14〕万章又引孔子之言而问也。

    〔15〕行,去声。踽,其禹反。踽踽,独行不进之貌。凉凉,薄也,不见亲厚于人也。乡原讥狂者曰:“何用如此嘐嘐然,行不掩其言,而徒每事必称古人邪”又讥獧者曰:“何必如此踽踽凉凉,无所亲厚哉人既生于此世,则但当为此世之人,使当世之人皆以为善,则可矣。”此乡原立志也。

    〔16〕阉,音奄,如奄人之奄,闭藏之意也。媚,求悦于人也。孟子言:此深自闭藏,以求亲媚于世,是乡原立行也。

    〔17〕原,亦谨厚之称,而孔子以为“德之贼”,故万章疑之。

    〔18〕吕侍讲曰:“言此等之人,欲非之则无可举,欲刺之则无可刺也。”流俗者,风俗颓靡,如水之下流,众莫不然也。污,浊也。非忠信而似忠信,非廉洁而似廉洁。〔19〕孟子又引孔子之言以明之。

    〔20〕恶,去声。

    〔21〕莠,音有,似苗之草也。

    〔22〕佞,才智之称。其言似义而非义也。

    〔23〕利口,多言而不实者也。

    〔24〕郑声,淫乐也。

    〔25〕乐,正乐也。

    〔26〕紫,间色。

    〔27〕朱,正色也。

    〔28〕乡原不狂不獧,人皆以为善,有似乎中道而实非也,故恐其乱德。

    〔29〕反,复也。经,常也,万世不易之常道也。兴,兴起于善也。邪慝,如乡原之属是也。世衰道微,大经不正,故人人得为异说以济其私,而邪慝并起,不可胜正。君子于此,亦复其常道而已。常道既复,则民兴于善,而是非明白,无所回互;虽有邪慝,不足以惑之矣。尹氏曰:“君子取夫狂獧者,盖以狂者志大而可与进道,獧者有所不为而可与有为也。所恶于乡原而欲痛绝之者,为其似是而非,惑人之深也。绝之之術无他焉,亦曰反经而已矣。”

    〔1〕赵氏曰:“五百岁而圣人出,天道之常。然亦有迟速,不能正五百年,故言有馀也。”

    〔2〕尹氏曰:“知,谓知其道也。”

    〔3〕赵氏曰:“莱朱,汤贤臣。或曰:即仲虺也。为汤左相。”

    〔4〕散,素亶反,氏,宜生,名。文王贤臣也。

    〔5〕子贡曰:“文c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c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此所谓闻而知之也。

    〔6〕林氏曰:“盂子言:孔子至今时未远,邹鲁相去又近,然而已无有见而知之者矣,则五百馀岁之后,又岂复有闻而知之者平”愚按:此言虽若不敢自谓已得其传,而忧后世遂失其传,然乃所以自见其有不得辞者,而又以见夫天理民彝不可混灭,百世之下,必将有神会而心得之者耳。故于篇终历序群圣之统,而终之以此,所以明其传之有在,而又以俟后圣于无穷也。其旨深哉有宋元丰八年,河南程颢伯淳卒。潞公文彦博题其墓曰“明道先生”。而其弟颐正叔序之曰:“周公殁,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道不行,百世无善治。学不传,千载无真儒。无善治,士犹得以明夫善治之道,以淑诸人,以传诸后。无真儒,则天下贸贸焉莫知所之,人欲肆而天理灭矣。先生生乎千四百年之后,得不传之学于遗经,以兴起斯文为已任,辨异端,辟邪说,使圣人之道焕然复明于世。盖自孟子之后,一人而已。然学者于道不知所向,则孰知斯人主为功不知所至,则孰知斯名之称情也哉”

    :罗小猫整理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