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其他类型 > 康熙靖敏公主传 > 第四十一章,验推步诸天官惊叹

第四十一章,验推步诸天官惊叹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上门龙婿   手术医生开外挂   国士枭雄  

    回到虞府,柳歌第一件事是向小姐通报。子蓠得了消息,也不大惊讶,似早已料得,只是要紧不禁说了一句:“他要敢明着进那地方,还算有些豪气。只是嘴上哼着‘戒之在色’却做不到,这才真叫人恶心。”再看柳歌昨夜没回来,知他也在那风流一晚,不过没说什么。她往夫人房中过去,要说这件事。

    夫人正不知何时回复媒人,子蓠跟柳歌进来了。夫人:“你主仆二人一齐过来可是有什么事?”子蓠先给母亲请安,然后说到:“前两日娘说的那位胡公子,女儿已亲去见过。正是来告诉这件事。”“我就让你这么胡来,既你去看过了,做什么想法?”子蓠:“恐怕娘要怪女儿眼界高了。”夫人一惊:“怎么?你瞧不上?”她点了点头:“娘亲知道,女儿向来不喜表里不一之人。这位胡公子,看似木讷老实,实则不然。”“怎么见得?”子蓠招呼柳歌上前:“有些话女儿不好当着娘的面说,还是叫柳歌告诉您吧。”柳歌知道小姐不喜这人,把昨晚情况又添了许多荒唐讲了一遍,杜氏听不到一半就喝斥他不要再讲。“亏得媒人把他说得这么好,若非我亲去看了,岂不是要被她骗了。”子蓠生气道。夫人听了他们描述,本来高兴的心情一下惆怅起来。这世间的男子,要找一个不逛烟花柳巷的实在太难。虽明明知道男人没有不偷腥,但既现在还未订婚,自然想要更好的。因此杜氏回了议亲之事,要媒人再留心。

    再说钦天监阅卷官阅虞子蓠试卷之事,一共两人轮番审阅。这两位阅卷官中有一位属不同意虞子蓠参加考试的,另一位是西洋监副,白晋全程不与。阅卷官打开卷子,只见其上字迹秀正,答题条理井然。从第一道推步题到第四道名相题,答得无缝插针。推步过程严丝合缝,证明题叙述清晰,三命术亦学习娴熟,通览一卷,一气呵成。西洋阅卷官不禁啧啧称赞,另一位天文科的五官灵台郎也无话可说。即使是个女子,只要才学足够,也可使男子由衷佩服。真重学术之人,重在学术,而非其人。前四道题目两位阅卷官都一致认为通过,只是最后一道推测天象题,两人所持看法不同。西洋阅卷官认为她推步结果基本吻合,汉人阅卷官则以为五星聚合天象自古就不在推步范围之内,此题无解。两人都互不退让,闹到两位监正那里。两位监正看过题目,也持不同看法,只好将出题官找来。谁知这出题官也说得稀里糊涂没个定论,三方争执不下,罚了两位出题官半年俸禄。这两位出题官本也是想这事没人在意,谁知那考生居然做出自己一套看来合理答案来,连阅卷官也较真。结果没把别人撂倒,自己反被罚了半年俸禄。可见这做学问之人仍是要以严谨为本,做人更要以厚道为基。

    既然试题已出,总的判出个等次来。最终还是监正闵明我说了个中肯可行的办法。虞子蓠考试时间在八月底,题目让她推测的是九月后的五星合聚天象。天象就在天上,只需等到她推测出的时间,看看是否出现五星合聚天象,便知她的推测正确与否。她的推测结果是,“九月庚申,火金水聚于寿星。十月壬午,聚于大火;癸未,聚于亢;壬辰,聚于氐;甲午,火金同躔氐三度。十一月乙卯,火金水聚于析木”。

    九月庚申,即是九月十一,重阳节后第二天。重阳节有吃重阳糕及登高眺远等习俗,汉代《西京杂记》就记有这项习俗,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九乃是老阳之数,重九则是一年中阳气最旺之时。都人有提壶携榼出郭登高赋诗习俗,虞子蓠自然少不得也出去游了一遭。回来时带了许多重阳花糕给二老,又说了些祝父亲母亲身体康健之类的话。

    皇宫之中也兴吃重阳糕。唐代大诗人王维曾有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可见唐时已有重阳节登高习俗。宫中之人,虽不能亲自外出登高插茱萸,但也有一套应节办法。在重阳糕上插五色小旗,则视为插茱萸。

    蕙香馆中,德妃正与妹子婉妃一同过节。玲珑端来菊花酒,德妃亲自把盏与婉妃倒上。婉妃只是两眼木愣,呆呆坐着。有时半天不说一句话,有时嚎喊整天。宫里太监婢女都知这地有个疯娘娘,若不是看在德妃面子上,只怕这里日常用度也供不上。德妃见她容颜憔悴,想起当年她水灵灵样子,不禁心痛不已。她长叹一声,搂着妹妹说到:“人都道这皇宫好,谁知其中艰辛。”玲珑服侍婉妃将近二十年,现在也容颜渐老。岁月不饶人,白头宫女遍地都是。

    婉妃忽而嘻嘻笑起来,德妃将一块花糕递到她嘴前。“尝尝这花糕。”婉妃接过花糕,看着只是发笑。德妃玲珑都见惯了她这样,也不放在心上。谁知她忽然说话起来。“阿姐。”她叫德妃。德妃猛然一惊,自她犯病以来,几乎不曾听过她这样叫,因此很是高兴。“我告诉你件事,我会弹琴。”她边说边把花糕扔到一边,两只手一前一后做弹琴状。德妃见她记起这事,只当是她的病有了起色,连忙叫玲珑将她的琴拿出来。玲珑得令连忙到柜子里去翻,这把琴跟着婉妃进宫,从那短命的男孩夭折后就一直锁在柜子里不曾动过。玲珑将琴抱出来,上面落满了灰尘。她边过来边用袖子去拂琴面,拨得琴弦紧绷绷地响。

    玲珑将琴置于婉妃面前。“婉儿要弹琴么?”德妃笑着说。她看着那琴发呆,手也不敢伸出去,眼里却充满了哀伤。德妃玲珑见她只是坐着不动,不知她又想到什么,也不敢说话激她。过了许久,婉妃才颤颤巍巍伸手去碰那琴弦,泪水从干枯眼里滚了下来。德妃也不知她到底想到什么,那个民间男孩抑或是那个货真价实的公主?忽然,她抱着琴大声哭起来,弄得德妃玲珑都慌张起来。“婉儿不怕,阿姐在这呢。”德妃劝她不住,她抱着琴在宫内发狂一般跑来跑去。盆底鞋崴到一边,只是大哭大叫乱跑,两名太监拦在门口几乎挡不住。德妃见她这样,一时也哭出声来。难道竟要让她从十八岁在这里关到老死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