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玄幻魔法 > 农女当家 > 第135章 杂乱无章

第135章 杂乱无章

推荐阅读: 小雄的故事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极品好儿媳   飘飘欲仙   鹿鼎记-俏丫头双儿   仙帝归来   我的年轻岳母   蜜吻上瘾:男神,我超甜!   现代修真:转世续缘   乡村桃运小神医   秋雨凉相思长   若仙行   斗罗之乱神传说   娇甜如你  

    三叔在京里来信了,春闱的时候,三叔没有能考上,却是被一个主考官大人给相中了。

    得知他即没有娶亲也没有订亲,就相中了他。想说与自己的小女儿。但是,这位主考大人的意思却没有明白地直接与王文斌说,而是借同事的嘴,和王文斌说开了,想要留在京城也不是不可以的,可以再等两年,参加后年的春闱,这两年经过老师的教导,后年参加春闱一定得能中进士。

    进士之后,就可以迎娶原主考家的小女儿,并且,女方已经说明,可以把京城里的一座宅第当成女儿的陪嫁之物。

    不过,言外之意,就是,小女儿是娇生惯养的,受不得长辈的差遣,但是,为人子女者,又不能不尽考道。既然王文斌有两个哥哥,反全可以出钱。

    王文斌没有表明自己的意思,他对自己和名声倒是很看中。不过,官儿也是很看中的,他回信家里,请老爷子为他拿主意。

    虽然今年一年都留在京里,但他也没有用别人的银子,他是一边学习,一边帮忙抄书,或者到京郊学官里任教。倒也过了一年日子,没有向家里伸手。

    老爷子把一家子老少都叫到了老宅,想问问大家的意思。

    不过大家还没有说自己的意见的时候,高氏就已经表明,她绝对不会去京城住的。

    老爷子也是这样的意思,只是,老爷子和高氏已经快六十的人了。就算是自己住的话,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就得要人在跟前看护。所以,老爷子也想趁着自己没病没灾的先把自己和老婆子的事给顺清了。

    王兴文是没有先出声,先头分家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说好了。他们只管出钱,而不管养老。

    当时就是老三说要养活老爷子和高氏的,现在老三已经决定要留在京里,而高氏偏偏不肯出村子。

    王兴武想了想,还是他开口了。向着老爷子道:“爹,既然三弟在京里不回来,不如就由我来养活二老吧。”

    老爷子对此也不置可否的,他跟着老二,也是现成的。不用搬不用挪的。只是,跟了老二,这财产分割就要再分一次才成。

    原本分给老三的财产就要归老二所有,而老二分得的田地就由老三所得。

    老爷子把自己的想法说了,王兴文一家没有意见。老爷子便让子滨写信给京城的老三,把意思一说。

    半月后,王文斌亲自回到大王庄,和老爷子说起。即使是他后年春闱考中进士,他也不会不养老人。

    只是,他若是考中了进士,便会当了官儿。到时候,不知道分到哪里,或者就做个京官儿。

    所以,老三的意思是,无论他到哪里做官,他都想老爷子和高氏跟着他。

    孝道在这个时代是最重要的,就算是你政绩不怎么的,只要你是个公认的孝子,你也不会被罢官的。

    仲秋不知道王文斌和高氏怎么说,反正在经过老三的说服之后。高氏答应了,不用二哥来养他们老两口,只是托二哥在他在京城的这两年帮忙看顾一下老爷子和高氏。等到他春闱结束,不管是做官还是回来,都是由他来养老两口。

    对此,仲秋不于意见。反正老爷子和高氏的养老对于她们这第三代人来说,并不重要。

    她现在就操心探春的事,转眼三月就是探春及笄的日子。她早就在镇上的首饰店里,亲自画了花样,打了一套银镶玉的首饰。从头饰到手镯,到耳环,整整一套。

    算算从王秋月嫁出去到现在,已经快两年的时间了,即没有听到关于王秋月怀孕生子的消息,也没有王秋月被休离的消息。

    加上,王秋月自打成亲之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娘家,弄得高氏是一天到晚的担心。偏偏老爷子像是铁了心似的,就是不肯让高氏去看望。

    高氏倒是曾经让子泊叫过王兴文去,让他去县城里打听一下王秋月的消息。王兴文也去办了,可是,到了县城,王兴文也不好去县丞家里,只是在旁边打听了一打听。

    多半都听说是县丞公子改好了,竟然不再休妻娶妻来回折腾了,这个新娶的妻子倒是个娴惠的之类的话。

    最后王兴文实在是架不住高氏的催逼,不得已,提了礼物到了县丞家去串门儿。倒是见到了一身珠翠的王秋月。可上王秋月对王兴文倒像是很陌生般的,只是平常的说了两句话,就让人送了出来。从头到尾,都没有问起过高氏和老爷子一声平安与否。

    王兴文回去自然把这些事都瞒了下来。只说王秋月现在过得很好,穿戴都是大户有人家的样子,有人侍候着。

    高氏听了,这心也算是放下了些,只是骂王秋月嫁了人就是别人的人了,不再回来看她这个娘了。

    三月初三这天,正是探春及笄的日子。村子里一般人都过来仲秋家跟着观礼,热闹之极。

    当人们看到仲秋给探春打造的那套银镶玉的首饰的时候,大姑娘小媳妇都羡慕得差一点红了眼。

    从探春一及笄,这说亲的就几乎踏破了仲秋家的门槛。而仲秋把看要的任务交给了方氏之后,她就忙着给探春备嫁。

    地要有,庄子还是要有的。这两年她们家倒是买了不少的地,期中四十亩良田已经写在了探春的名下。另外,仲秋还私下里给探春准备了五百银子压箱底,另外五百两银子做私房。

    因为还要准备布料衣首饰什么的,仲秋便让子汐给京里的武子仲写信,向他问问,京里有什么好样子好料子。不行的话,她准备上京一趟,给大姐准备嫁妆。

    子汐的信一写到武子仲的手里,武子仲马上就忙着向府里的采办管事的求教各种布料和首饰的价格和材质,然后详细地写了满满的几大页派人快马送了过来。

    仲秋看着武子仲信上写的东西,又跑到县城里转了一圈儿回来,比较了一下,最后还是觉得,真的要到京城里走一趟才成。

    结婚不分古代现代,可都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她不想委屈自己的大姐。

    有了计划,自然就要有行动。

    家里现在田里的事已经不大用仲秋管了。至于棉花种子的事,已经决定明年开始种,玉米连种三年,今年已经把高产种子卖到了周围边的村镇去,希望今年的情况很好。

    去掉光大王庄一个村子就产出一百多万斤的粮食被武子聪带回到了京里。

    正好,明年想种棉花,她也想去京里的书局找找尖于西域方面的书带回来。

    去京城,自然是要人陪着才成,仲秋今年不过是才刚刚十岁,子滨今年也十四岁了,正好可以陪着仲秋出去走走。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仲秋准备丰上京的东西。去京城,自然是要去看看武子仲的,不说他和子汐这两年开的那个玩偶铺子赚了多少银子,就是这两年两家子来往也是要去看一眼的。

    子沧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因为分了家后,老二王兴武第一年就把火窖的银子赚了回来,第二年一开春就又建了一个,都归着子沧在管理。

    王兴武家也慢慢地兴旺了起来,这子沧就已经有说亲的了。只是于氏却没有随便就答应下来,她看得出来,如果她们家跟着仲秋家后面干的话,会更有发展,而仲秋今年对她说过。等到子沣十五岁的时候,就放他离开,让他自己看一家铺子,这样的话,她们家的儿子就更有出息了。而且,随着子沧能赚钱了,于氏的眼光也远了些,把已经十岁的子泊送去了镇上的学堂。

    子泊虽然贪嘴,但是学习倒是非常的用心。时常和子汐两个说到一起,读书写字。倒也让于氏看到了希望。

    就这样,十六岁的子沧并没有急着订亲,一时间,大王庄老王家的男孩子和女孩子都成了抢手货。

    这次仲秋去京城,她也想着带上十五岁的子沣去京城里见识见识。

    想要有更大更好的发展,就要见见大世面。

    仲秋先和于氏说了,征得了于氏的同意,这才信给县城里的子沣,让他安排好县城里的铺子的事,过几天一同上京。

    现在的子沣,已经从去年年底就被仲秋委任成掌柜的,帐房又另外雇了人。而子沣也应仲秋的意思,在寻摸了另外合适的铺子再弄一间来,准备做成布庄。

    终于,在四月里的一个阳春的天气里,仲秋坐着自家的大青骡车,由子滨和子沣陪着,驾车的是仲秋家的一个长工,叫林大壮。

    四个人带着一车的山货和农家的小吃特产慢悠悠的去了京城。

    子汐因为年纪太小,又因为学业的关系,被留在了家里。不得已,只得连夜给武子仲写了一封长长的信,托仲秋送达。

    信里,子汐说了自家的一些琐事,另外就是对武子仲说。要想真的娶他三姐,就得趁这个机会,好好地和他三姐培养一下感情。

    最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三姐曾经说过,只作人妻,不为人妾。还说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这个要求达不到,她是不会嫁人的。所以,叫他十三哥知道,你要想纳小妾,就趁早对他三姐死了心吧。

    最后,还叮嘱了一句,他的情敌出现了。就是他们邻村的,小有家世,是个小财主。肯定是只娶一个妻子的。还经常往他家里跑,几乎是十天半个月的就会来一次长谈。让他多加小心,抓紧这个有利的时机,让他三姐对他青眼有加。

    仲秋自然不知道个娘了的宝贝弟弟在她手里拿着的这封信里,把她的底线都卖给了京城里的小伙伴。还在想着到了京城里,到哪里去住,如何跟武子聪商讨关于棉花种植的事情。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今年的武子聪已经满十八岁了,可是,即没有说亲,也没有成亲。虽然说在本朝男子二十娶亲都是常有的事,但是,一般皇族和贵族的少年男子,都会早早的在十八岁之前就娶亲的。

    原因就是,用现代语讲,这些人都是官二代,富二代,早就有人巴着。

    走了五天,终于到了京城。看着繁华的京都,连仲秋这个在现代都市生活过的人都不得不感叹一把,这里不但繁华,而空气质量太好了。

    作者有话要说:这一章是交代了一些杂事,下一章开始就是感情戏开始了。花落谁手,就看个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