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历史军事 > 农门福女 > 46.第046章

46.第046章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明星潜规则之皇   电车里的日日液液   都市偷心龙爪手   染指之后【校园1v1】   豪门秘史   少年啊宾全文   我的美味儿媳   都市皇宫   极品好儿媳   轩辕大宝   飘飘欲仙   老王退休的幸福生活   阳光正好   院长的儿媳  

    此为防盗章, 购买v章比率超过60方可看到正文。

    乡间地头出行难, 平日里无论是去赶集还是往镇上采买东西,皆是靠两条腿走路的,极少人家会赶驴车前行。不过, 这仅仅是在家附近,要是打算往远点儿的地头去, 那就得去车马行等往邻县去的马车。

    这日一大清早,娇娇就起身同她爹一起用了早饭, 就坐上了堂哥家的驴车, 先往县城里赶,再转道往邻县去。

    尽管他们起得已经很早了, 不过乡间地头, 即便如今是农闲时分,屋前屋后的事情仍是一大堆。旁的不说, 这三婶儿费尽心思才又重新夺了给娇娇做饭食的差事儿, 因此很是舍不得娇娇离开。

    不过, 这事儿既然已成定局, 就由不得旁人说道。三婶儿也是个乖觉的, 心知留不住娇娇, 便索性将心思全花在了临别前的这顿早饭上,整得那叫一个尽心尽力不说, 还特地提前做了好些容易存放的吃食点心, 让娇娇带着去路上慢慢吃。

    娇娇还未曾说什么, 冯源倒是相当得满意, 他是生意人,见识颇多,自是一眼看出对方另有盘算,不过只要对娇娇没有恶意,他便懒得点破,只开口道:“心肝儿你接着吧,此去焦邺县路途遥远,就算坐马车也得一整天。多带些零嘴儿,权当是路上解闷消磨时间了。”

    “可我已经这么胖了”娇娇弱弱的道。

    “浑说什么?你一点儿也不胖,不信你问你三婶儿?”

    三婶儿会说什么,全在冯源的意料之中,被连着洗脑后,又是大清早脑子最不清楚的时候,娇娇果然败下阵来,接过了装满零嘴的包裹,乖巧的道了谢。

    “客气什么?真要说起来,我才舍不得你跑这般远,大冷天的,在家待着不好吗?”三婶儿再度不甘心的挽留了一回,见冯源开始催促娇娇离开,她才赶紧道,“娇娇你可记得早点儿回来啊,回头婶儿给你做好吃的,那什么你最爱吃的粉蒸肉c麻辣兔丁c辣子鸡c京酱肉丝”

    娇娇是跟在冯源后头往外走的,结果她一走,三婶儿赶紧跟上,愣是一直送她上了驴车,也顺便报了一路的菜名,愣是把刚吃完早饭的娇娇给说饿了。

    幸好,待她上了堂哥家的驴车后,三婶儿没了奈何,只站在路边冲着她依依不舍的挥手道别。

    他们这个县名唤桑平县,与焦邺县虽说是毗邻而居,实则距离着实不近,哪怕坐马车也得要近一天光景,就这样还得是天气晴朗路况良好的前提下。

    娇娇带的东西不少,除了先做的几身衣裳外,还有她爹后来买给她的几本闲书,以及应她的要求特地用作示范的账本子。

    事实上,对于娇娇学账的请求,冯源始终觉得很无奈,他完全无法想象小闺女边打算盘边往账本子上记账的情形。不过,他转念一想,学会写字倒也不错,起码将来出嫁以后方便同他书信往来,毕竟亲笔信和让别人代笔的感觉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谁知,冯源才这般想着,就听身畔的闺女道:“爹,回头你能帮我买个算盘吗?我想要那种带度量衡的。”

    冯源:

    他心道,自家闺女真的跟旁人家的孩子不一样。原先是不爱脂粉新衣,只好那一口吃食,就这还能说是小孩子心性不曾长大,可如今对学账上了心,又是怎么个说法?

    “行啊,爹记下了。”甭管心里是怎么想的,冯源到底心疼闺女,开口就应承了下来。

    因着如今已经是深秋了,外头冷得很,哪怕是白日里,那冷风也是呼呼的吹着,刮得人脸皮子生疼。好在,马车窗上都装了厚厚的棉布帘子,加上冯源有出门的经验,提前就叮嘱娇娇穿得厚重些,倒也不算难熬。

    中午饭是将就着在马车上吃的,倒是在路边歇了歇,在茶摊子上要了点儿热茶,却没耽搁太久,就匆忙又出发了。

    饶是一路疾行,到达焦邺县时,也已经是傍晚时分了。如今天黑得早了,要是再稍微晚一点,怕就该伸手不见五指了。

    “是冯姑老爷吗?”

    有人等在车马行外,见有马车过来,高声唤道。

    冯源心知是刘家那头派来的人,忙答应一声,提着行囊拉着娇娇下了车。

    “我家老太太早就盼着姑老爷和表姑娘过来了,让小的今个儿晌午后就在这儿候着,还叮嘱了又叮嘱,千万要擦亮眼睛仔细瞧着,万不能错过了。”回话那人四十上下,蓄着半长不长的胡子,笑得一脸的和气,自我介绍说是刘家的二管家,特地奉命在此等候。

    一通说道后,二管家便唤了轿子过来,又让几个小厮模样的人帮着拿了包裹,这就往刘家去了。

    刘家就住在焦邺县的县城里,娇娇感觉轿子没走多久,就停了下来,紧接着她就被引着去了后宅。

    重生一世,娇娇自不会像上辈子那么迷茫不知所措,她很清楚外祖家跟自家是完全不同的。别的不说,在冯家,哪怕是长房都没这般重的规矩,家里一律都是三合院,压根就没前后院的区别,姑娘家最多外出需要人陪伴,但若是在村里,却是随便出门玩闹嬉戏的,半点儿不讲究。

    可刘家就不同了,县里人家重规矩,刘家的宅院还是四进的,女人一律待在后宅,极少情况下才会往前头来,出门就是一件稀罕事儿。而且,即便是有正事,能往前头来的也只能是已成婚的,要是未嫁的姑娘家,无论年岁大小,都必须乖乖待在后宅里。

    上辈子她爹送她来外祖家小住时,就是让她先去后宅,自己则去前头见娇娇的几个舅舅,之后就宿在了客房里,仅在临行前同刘家老太太见了一面。

    因着有了经验,娇娇倒不觉得诧异,由着刘家的婆子引她去了后宅见外祖母和几个舅妈c表姐妹。

    刘家人口不算少,刘母一共生养了三儿两女。其中,大闺女嫁到了县里,小闺女也就是娇娇的母亲,在十年前便已去世,至于三个儿子皆已娶妻生子,因着尚未分家,便都住在刘家老宅里。

    “娇娇,我的心肝儿哟!”

    二管家说的不错,刘母确是已等候多时,如今见了娇娇,顿时眼眶泛红,一把将娇娇拉到怀里,她只道:“自打接了你爹遣人捎来的信,我就日也盼夜也盼,可算把我的心肝儿给盼来了。”

    娇娇笑盈盈的同外祖母问好,刚打算跟屋里的其他女眷打招呼,就见打头的大舅母朗声笑道:“娇娇,我是你大舅母,你可还记得?上回见着你时,你还是个小孩子呢!”

    话音未落,大舅母身畔的妇人就接口道:“娇娇,你外祖母可早就盼着你过来了,好几日前就命我将隔壁的耳房收拾出来,一应的被褥全是新做的,让人浆洗干净又特地晒过熏好了,保准你住得舒舒服服的。”

    “哦对了,我是你二舅母,这位是你三舅母。”

    娇娇一一唤了人,就又有表嫂和表姐妹过来说话,一时间屋内热闹了起来。

    刘家这边共有三房,除了娇娇的三个舅舅和舅母外,还有十来个表兄弟表姐妹。其中,已婚的表哥有两位,因此屋内便有两位表嫂在,已嫁的表姐则有三位,还有两位表姐妹尚待字闺中。

    “好了,今个儿时候不早了,娇娇又奔波了一天,怕是早就累坏了。不如先叫她好好歇歇,横竖要待一段时日,回头有的是时间聊家常。”刚才没逮住机会开口的三舅母,这会儿笑得一脸和善,拉着娇娇的手不放,“今个儿太晚了,没让你见着你表弟,赶明儿我再唤他来见你,他与你一般大小,该是有话说的。”

    娇娇刚要开口答应,就被刘母把话截了去,只道自己乏了,叫各人散去了。

    待众儿媳c孙媳c孙女都离开后,刘母才一脸爱恋的望向娇娇,说的话却叫人意外:“娇娇你不必去理会你三舅母,那就是个上不得台面的。也是怪我,当初不该一时心软让你三舅娶了这么个媳妇。罢了罢了,不说这些了,你可累了?这一天没吃好喝好吧?我早就让人备了宵夜,你多少吃点儿。”

    还真别说,娇娇确实饿了,就算她秋收后有意识的消减吃食的份量,可打小就养大了的胃口真没那么容易缩小。哪怕早间吃得饱饱的,中午却仅仅啃了俩馒头和着热水吞下肚,晚间更是干脆不曾吃喝,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

    待宵夜上来,娇娇顾不得客气,先吃了几口垫垫肚子,而后才不好意思的向刘母道:“外婆,我确实饿了。”

    乡间地头,唤自家祖母叫奶,管外祖母叫外婆,娇娇犹记得她上辈子倒是得了叮嘱,喊刘母叫外祖母,却被刘母笑着纠正了,只道按着她的习惯来,叫外婆更亲近些。于是,这会儿娇娇索性直接唤了外婆,省得回头再改。

    刘母自始至终都是满脸笑意,看向娇娇的眼神里充满了疼爱和怜惜,听得这话后,面上的笑容更甚了,连声答应后,便催促娇娇继续吃,又问她平日里爱吃些什么,有无忌口,好吩咐厨下去安排这段时日的伙食。

    娇娇不记得上辈子自己是怎么说的,估摸着该是说了大实话,反正她印象中,刘家的伙食极好,顿顿都是大鱼大肉,她在外祖家待了俩月,愣是把自己吃得白胖滚圆,令前来接她回家的冯源目瞪口呆。

    冯源并不知道闺女的适应能力这般强,这娇娇在外祖家好吃好喝的过日子,他愁得跟什么似的,生怕极少外出的闺女闹脾气想家想爹,结果

    这是上辈子的事情,这辈子娇娇因着想瘦下来,面对外祖母的问话,她只说自家爱吃清淡的饮食,不拘什么,口味淡点儿就成,至于忌口倒是真没有。

    刘母不疑有他,只笑着答应了下来,待娇娇把肚子填了个半饱放下碗筷后,她便叫了热水,让小婢服侍娇娇洗漱,早早的歇下了。

    正院这头倒是一派和气,可另外几房却不怎么和谐了。

    大房太太徐氏领着俩儿媳妇回了院子,问了婆子得知老爷和少爷们都还在前院陪酒,便有一搭没一搭的同儿媳们说话:“咱们那位小姑奶奶过世许久了,要不是姑老爷逢年过节都不忘送年礼节礼来,我还道这门亲该断了呢。”

    “娘,小姑人虽没了,可他家的年礼节礼却是要比大姑家丰厚多了,想来是个规矩的。”

    “乡下人家能有多规矩?我看呀,不是存了让咱们家替他家姑娘撑门面的心思,就是纯粹钱多烧的。也是,他们家没儿子,留这许多钱也没甚用处。”

    徐氏警告的瞥了二儿媳一眼,见她悻悻的低了头,这才道:“管他有何用意,却是跟我没关系的。”

    她大儿媳见弟媳挨了一记眼刀子,心头暗喜,嘴上却仍平静的道:“我瞧着二婶和三婶,怕是都有意叫表姑娘留下来长住呢。”

    已及笄的异姓姑娘家,要想留下来长住,可不止得嫁进来一条路子吗?

    徐氏不以为然,她是生了仨儿子,无奈前两个都早已娶妻了,连孙子都有了,最小的儿子如今不过才刚十岁,既然前后两头都挨不着,那她还费什么心思?

    “随她进不进门,与我又没的好处。不过你俩也注意点儿,老太太既是喜欢这表姑娘,你俩的态度可要给我摆正了,这个家至少如今还是老太太当的家。”

    闻言,徐氏那俩儿媳便皆低下头恭恭敬敬的答应了。

    大房还算太平,二房太太却因着在正院里的事儿,回去就发了脾气。

    “大嫂便也罢了,老三媳妇太过分!”

    二房太太李氏只得二子,皆未娶妻,从年岁上来看,她长子今年十八,次子则刚十六,比起三房那小少爷都更适合。要知道,三房小少爷说的是与娇娇差不多大,实则要比娇娇还小上大半岁。本朝虽不反对大妻,但多半人家都是媳妇比相公年岁小的。

    李氏也是没想到,她苦心盘算着到底将娇娇说给大儿还是二儿时,弟媳居然跟她打了一样的主意。再转念一想,她倒是明白了过来。

    比起光生儿子不生闺女的大房c二房,三房这些年来的日子简直就是苦水里泡大的。

    三房太太林氏的出身还挺不错的,无奈其父早亡,家道中落,到她出嫁时,家中简直已经到了无米下锅的地步了。

    虽说她最终得以嫁入刘家,却始终不入刘母的眼,本来刚进门没在婆家站稳脚跟也实属寻常,待过几年得了儿子后,情况自然会有所改善的。可让人没想到的是,林氏虽很快就开怀,却一生一个闺女,再生还是闺女,接着生又是闺女

    一连四个闺女后,她又怀了身孕,每天夜里做噩梦都是自己生下了第五个闺女。好在老天爷还是仁慈的,终于让她生了儿子。不过,没两年后,她还是第五次怀孕,这回又是闺女,叫她真的凑足了五朵金花。

    且不说那五朵金花如何,单说她的独苗苗儿子,很凑巧的同娇娇同一年生,不过娇娇生在年中,她儿子则生在年尾,俩人差了大半年。

    横竖差得也不多,林氏好几年前就琢磨上了,中表亲最是时兴不过,假如娇娇要嫁给刘家,她儿子就算年岁略小了点儿,却也不是完全没机会。别的不说,她这个当儿媳的虽不得老太太喜欢,她生的儿子却颇得老太太的眼。

    机会还是很大的,她得抓紧时间好好谋划一番。

    第004章

    傍晚时分,冯源背着竹篓子回了村里。

    才刚进村口,就有本家大娘跟他说了娇娇今个儿病倒一事,急得冯源连闲聊的心情都没有,只三步并作两步,满脸焦急的往家里赶。

    下河村不算太大,可从村口到村尾也有不短的距离。冯源家坐落在村子的北面略高些的坡上,典型的坐北朝南的三合院,中间四大屋,两边都有耳房,前头则是一大块平坦的院坝。早以前,娇娇她娘还在世时,西边的耳房是灶间,不过如今却已经沦落为杂物间了,毕竟家里又不开火。

    等冯源急匆匆赶到家里时,刚进院子就闻到了阵阵香味,等他走进堂屋一看,娇娇正坐在饭桌前,拿着筷子乖乖吃着饭呢。

    见状,冯源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心肝儿你没事儿吧?”冯源走上前,细细的打量了闺女几眼,见她除了脸色有些略微发白外,旁的都还好,不由的怪道,“这不好好的吗?偏你二大娘说你身子骨不舒坦,吓得我差点儿连东西都丢了。”

    “爹,我没事。”娇娇放下碗筷,一脸愧疚的看了过来,“桂婶子来看过我了,说我是饿过了头,只要以后好好吃饭就不会有事的。”

    冯源正忙着将身后的背篓子卸下来,听闻这话,手里的动作顿了顿,随后才无奈的摇了摇头:“你这孩子呀来,看看爹特地从集上给你带了啥来。”

    “开集了?”

    “嗯,今天刚开的集。算了,你先把饭吃了。”

    “爹也来吃,六婶子端了好多饭菜来,我一人可吃不完。”娇娇赶忙把空碗给她爹盛了饭,又将跟前的肉菜往她爹位置方向推了推。

    今个儿的菜色比往日都更丰盛,一盘蒜苗炒肉,一盘白切鸡,一碟鸡蛋饼,还有一大海碗的玉米排骨汤。

    冯源坐下后,先扫了一眼饭菜,发现白切鸡仍是满满的一盘几乎没动过筷子,蒜苗炒肉里的蒜苗去了大半,鸡蛋饼也缺了口子,排骨汤里的玉米都被娇娇啃了,汤也喝了不少,唯独排骨还有大半碗。

    “心肝儿”

    “我吃肉,这就吃。”娇娇赶紧拿筷子往碗里挟了两块排骨。在她看来,排骨上的肉要比白切鸡少多了,而且啃排骨也费劲儿,胖也胖不了多少的。

    冯源瞧着闺女开始吃肉了,这才心满意足的端起饭碗吃起了晚饭。

    乡下农家可没有食不语的规矩,略垫了垫肚子后,冯源就同闺女说起了今个儿白日里的事情。

    这在秋收之前,别说少有集市,就连货郎们都回家忙活地头的活儿了,想买点儿针头线脑都得往镇上跑一趟,还未必能买到合心合意的。自然,像冯源这种做南北杂货生意的,碰上秋收也只剩下休息一途,哪怕家里的田地都佃出去了,他也没得生意可做。

    好在,今年老天爷给面子,地里的粮食收上来后,连着多日都是大晴天,各家各户使出浑身解数终于在几天前将晒干去壳的粮食收了仓。

    再接下来,就该轮到冯源忙活了。

    冯源满是心疼的对闺女说:“明个儿爹就要跑各处庄子收东西去了,这一去怕是得忙活上半拉月,说不定要一月后才能归家。爹不在家的日子,你可千万不能使性子,要是等爹回来看到你都瘦脱了相,爹非得心疼死不可!”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