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吧 > 武侠修真 > 灵智上人 > 一览众山小 第四十一章 大势所趋

一览众山小 第四十一章 大势所趋

推荐阅读: 情欲超市   小雄的故事   都市偷心龙爪手   乡野欲潮:绝色村嫂的泛滥春情   人生得意须纵欢   少年啊宾全文   快穿之名器尤物   我的美味儿媳   极品好儿媳   少龙外传(少年龙剑飞)   飘飘欲仙   萌妻难哄,首席宠婚甜蜜蜜   彼时花落不相逢   老王退休的幸福生活   都市之小丑审判  

    蒙哥身死襄阳城下的消息一下子传遍天下,大宋君臣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弹冠相庆,杨过声名一下子传遍天下,为无数人所敬仰。

    此役,蒙古大军虽然有所损伤,却并未伤筋动骨,但是蒙古大汗于这一役死在杨过枪下,所带来的影响非同一般。

    蒙古国上下听闻大汗蒙哥的死讯,大为震动,三军将士士气挫动,西域及更遥远的西方等地叛乱余孽一下子死灰复燃,蒙古国一下子岌岌可危。

    即位前,有谋士建议忽必烈声称要进攻南宋首都临安,留大将继续对鄂州的围攻,增加对南宋的军事压力。果不其然,南宋上下果然中计,元宪宗九年闰十一月二日,南宋丞相贾似道派使者请和,约定南宋割地,并且送岁币。忽必烈于是在当日撤兵北返,元宪宗九年闰十一月二十日,忽必烈率军抵达燕京(今北京市),解散了脱里赤征集的民兵,百姓很愿意看到这一局面。忽必烈率军在燕京近郊驻扎,度过整个冬天,并积极和诸王沟通联络,准备在元宪宗十年春天召开库力台大会,举行登基大典。

    蒙哥既死,忽必烈在部分宗亲及提前拉拢收买的大臣支持下,得以即位。忽必烈虽然得以即位,但是一时之间忙于梳理内部政事,镇压叛乱,于各个要职安插亲信,收拢权力,一时之间倒也无力再进攻大宋。

    当年忽必烈同灵智一番交谈之后,就想着有朝一日能大有作为,开始招揽各地的儒士和文人讲经论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智囊团,史称“金莲川幕府”。他继承大位之后,这个庞大的智囊团开始发挥作用,助他收拢权力,分化打压异已,兼之他天生枭雄,短短数年便已稳定了蒙古国的局势。

    忽必烈即位之后,按照当年灵智的指点,一方面在蒙古国内推行汉朝文化,一方面极力备战。盖因他虽然得了大位,但是还有一个威胁,便是其弟阿里不哥。他即位同年,即庚申年农历四月,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城西按坦河被部分宗王和大臣拥立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幼弟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此发动战争争夺帝位,双方战争时断时续,一共持续了四年之久。中统五年七月二十八日,阿里不哥势穷力竭,归降忽必烈,忽必烈赦免了他和跟随的诸王,只是处死了他的众多谋臣。阿里不哥失败后郁郁寡欢,于第二年去世。

    至元元年八月十六日,忽必烈发布《至元改元诏》,取《易经》“至哉坤元”之义,改“中统五年”为“至元元年”。

    而这几年当中,南宋君臣沉浸在虚假的和平盛世里,醉生梦死,认为有襄阳在,万事无忧,连蒙古大汗都折在了襄阳城下,还有谁能攻克襄阳?既便有不少有识之士认为蒙古势必卷土重来,但是对于郭靖、杨过都具有莫大的信心。

    而这数年当中,郭靖、黄蓉夫妇依旧镇守襄阳,更见苍老。杨过与程英、陆无双、洪凌波三个也不再继续在江湖当中漂泊,他们一商议,在襄阳城外,孤独剑冢的所在盖上数间房屋,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倒是杨烁是个闲不住的性子,时常带着神雕,身背重剑游走在江湖当中。

    而郭襄、郭破虏、李承道等小一辈也渐渐崭露头角,开始在江湖当中扬名立万。郭襄豪爽无比,交友广阔,人送外号“小东邪”。郭破虏掌腿双绝,李承道剑法高明、内功深厚,武承先年岁渐长,越发的爱捉弄人

    花谢花开,一代新人送旧人,江湖上每天都有故事发生,每天都有新的人物崛起,若说不变的,恐怕就只有这恒山胜景了。至于灵智,时年八十多岁,已早不在江湖上走动了,甚至次一辈的大林七觉也年岁不小,一心在恒山潜修。江湖上公推的到这里,想起那些知交好友,如江南七怪等人,都已逝去不少年了,心中一酸,忍不住眼眶通红。

    郭靖一怔,瞧着一脸老态的黄蓉,想起初见之时的情景,忍不住喃喃的道:“蓉儿也老了,蓉儿也老了。”

    黄蓉瞧见师徒二人如此模样,一把抓住郭靖的手,又安慰灵智道:“蓉儿这一辈子,遇到灵智师尊以及靖哥哥,乃是天大的幸运。”说完,又对着郭靖道:“靖哥哥,你我四十几年夫妻,大半生心血都花在襄阳城上了,一起哭过,一起笑过,一起伤心过,一起担忧过原本心想咱们一道儿血溅城头,这一生也真不枉了。如今襄阳城破了,咱们还活着,日后咱们一起安度余生,也不想什么国家大事了,就这么过,等到以后老得走不动了,牙齿也掉光了,再一起死罢。”她夫妻相爱,久而弥笃,此时虽然劝慰郭靖,实则也是劝慰自己,情真意切,听着无不被她二人的款款真情所感动。

    郭靖听完,手一摸眼泪,沉声道:“好。”

    灵智见他终于看开,又劝慰了几句,最后道:“靖儿,原本以你功力,早该突破先天至境了,只是一直被俗事所累,这才停滞不前。如今你该多用点心思,想想如何突破了,别的不说,起码突破之后能多活几年,免得老衲白发人送黑发人。”

    这是今日灵智第二次伤感了,但是黄蓉等人都不知道如何劝他。想想也是,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因为年寿将尽,离他而去,而他自己却依旧如初,此种滋味,极不好受。

    郭靖黄蓉等人在大林寺一住便是小半年,一来也是多陪陪灵智,二来二人也想早日突破先天,多活几年。有灵智这个大宗师指点,起码能少一点儿弯路。

    不提大林寺当中如何,大部分历史依然按照既定轨迹而行。至元四年,攻克襄阳之后,随后中书丞相史天泽和枢密院使伯颜率军顺汉水南下长江,目标建康。至元五年,降将吕文焕率元水陆联军于芜湖击溃贾似道的南宋水军,史称丁家洲之战。

    隔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谢太后与宋恭帝投降元军。然而陆秀夫等拥立七岁的宋端宗在福州即位,文天祥、张世杰与陈宜中等大臣持续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至元八年南宋朝廷退至广东崖山。隔年三月,张弘范在崖山海战攻灭南宋海军,陆秀夫挟持八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正统皇朝。

    值得一提的是,至元元年,忽必烈听取灵智的意见,改蒙古国号,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定国号大元,以示与原来的区别。原来那个时空,蒙古人将国人化作四等,汉人为最低一等的事情并未发生。一统天下之后,忽必烈励精图治,政治清明,虽然偶有蒙古人欺压汉人的事情发生,但是比起当年战乱不休的年代好上太多。

    灵智号令密宗上下,全力支持蒙古大军西进,每至一地,皆毁灭当地文字,命当地人写汉字,学汉语,说汉话。此番西进,较之当年拔都西征更甚,再次杀得欧洲诸国联军望风披靡,直攻至多瑙河畔、维也纳城下。而这一次与上一次不同,有了密宗的支持,大元朝直接将西域、中东等地牢牢掌握在手中,建立起了一个疆域远超汉唐的庞大帝国。

    这十余年当中,灵智渐渐摸索到了凝窍之境后面的道理,他称之为凝真之境。一方面不断凝练武道真意,另一方面孕养五行之气,冲刷内脏,增加身体机能。只是这凝练武道真意还好说,但是以五行之气孕养五脏,可就难办了一点儿。每个人真气属性独特,想要在一处身体之内修炼出金木水火土五种真气何等艰难,别说还要以对应的真气冲刷内脏。

    好在灵智肉身凝练异常,一身大日如来真气神妙非常。他阅遍佛经道藏,总算有了一丝模糊的概念。道家所言,五气朝元,是指修行打通任督二脉之后,身体的五气旺盛,能够归集到脑海,从而去人间烦恼达成无忧无虑的“神仙”境地。然则以灵智的理解,先在体内孕育出五行之气,一边温养脏腑的同时,一边壮大自己的心神。等到五脏六腑练成一线,胸中五气自足,达到一种平衡并且不断循环之后,最后归入紫府,令“武道真意”蜕变,沾染上五行的特性,生出种种妙用。

    心藏神,后天为识神,先天为礼,空於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灵智一身大日如来真气至刚至阳,无时无刻不在冲刷心脏,可以说他五行以得其一。肝藏魂,后天为游魂,先天为仁,空於喜,则魂定,东方青木之木气朝元。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於欲,则意定,中央黄帝之土气朝元。肺藏魄,后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於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这三者暂且不说,因为一时半会灵智也找不到突破的门路。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於乐,则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气朝元。这个好办,灵智一身境界十分高明,不仅可以吸取天地灵气,还可吸收日精月华,他运转玄功,逆转阴阳,原本至刚至阳的大日如来真气一下子变得至阴至柔,继而不断以这阴柔的精纯真气重刷肾脏,逐渐感到精气饱满,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力气。

    灵智将武道境界重新划分,分为三流、二流、一流、绝顶、先天至境、凝窍之境,凝真之境。而凝窍之境也称之为宗师境,凝真之境称之为大宗师境。他借助大林寺庞大的影响,将此划分以及每个境界的特点推行天下之后,但凡习武之人无不哗然,均想不到先天之后还有境界。不少原本自视甚高的一流好手一改往日狂态,有一种今日方知自己乃是井底之蛙的感觉,闭门谢客,勤学苦练。北宋之后开始逐渐没落的武林,又迎来了一段繁盛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