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 正文 青史留芳凌烟阁 转 公元64年月日,为了褒彰功臣,唐太宗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c魏征c尉迟敬德c秦叔宝等二十四位功臣的像画在凌烟阁上,唐太宗亲自常去观赏,前往怀旧,以表对功臣的赞赏和纪念。凌烟阁在皇宫西南的三清殿侧,阁中分隔三层,前一层画的是功勋最高的宰辅大臣;中一层画功勋卓著的侯王;后一层画的是功勋重大的其他功臣。按古礼“君南臣北”的原则,画像全部面北,皆真人大。唐太宗是重情重义之人,凌烟阁一事就是例证。 这是继汉代麒麟阁c南宫云台画功臣像之后的又一次大型政治性肖像画创作活动。二十四位功臣姓名与事迹常念唐太宗李世民及后世心中,他们是: 赵公长孙无忌第一。李世民长孙皇后之兄,自幼与李世民友善,李渊太原起兵后投靠李世民。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尤其在玄武门之变中起主谋作用。终身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后,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而失宠,后来被诬陷谋反,自杀。 赵郡王李孝恭第二。其父为李渊堂弟,李渊起兵后,他负责经略巴蜀。得李靖之助,灭萧铣c辅公佑,长江以南均受其统领,战功几可与李世民分庭抗礼。李世民登基后,退出权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暴病身亡。 莱公杜如晦第三。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渊攻克长安时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龄推荐而受李世民重用,为十八学士之首。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贞观年间与房玄龄共掌朝政,但于贞观四年病故,年仅四十六岁。其死深为李世民痛惜,死后极尽哀荣。 郑公魏征第四。原为李密谋士,后随李密降唐,为唐朝招降李世绩。窦建德进攻河北时被俘,窦灭亡后重回唐朝,隶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门之变后,归顺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无不言,以进谏著称。终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评价说贞观之前辅佐之功以房玄龄第一,贞观之后以魏征第一。贞观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龄第五。李世民主要幕僚,善于谋略。李渊起兵后派李世民进攻渭北,受温彦博推荐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主谋。李世民登基后论功行赏,被比为汉之萧何。贞观年间负责行政,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丽时被委以留守重任。贞观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第六。李世民长孙后c长孙无忌的亲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实际由高士廉抚养。高对李世民极为器重,以至主动将长孙后许配给李世民。因得罪杨广,被发配岭南,随后中原大乱,被隔绝在外,直到李靖灭萧铣南巡时才得以回归。其人善行政c文学,为李世民心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策划。 鄂公尉迟敬德第七。原为刘武周部将,刘武周灭亡后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众将信任,几乎被处死,但李世民坚持起用他。唐郑决战时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以勇将身份参与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拥立之功第一。突厥倾国进犯时以骑兵迎击取胜,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础。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享天年。 卫公李靖第八。是“使功不如使过”的典型,曾试图揭发李渊谋反,因此几乎被李渊处死,幸而为李世民所救。后来戴罪立功,协助李孝恭经营巴蜀c灭萧铣c辅公佑,被李渊评价为“萧c辅之膏肓”。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负责抵御突厥,成功地消灭突厥政权,战功无人可及。后来又挂帅出征,消灭吐谷浑势力。因军事能力过高遭人疑忌,屡次被诬告谋反,为免嫌疑,主动退休闭门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萧禹第九。隋炀帝萧后之弟,以外戚为隋炀帝重臣。因反对出征高丽,被贬为河池郡守,到任后受薛举进攻,奋力抵御。李渊起兵后,归附唐朝,善行政,终生为李渊重用。李世民即位后,因与房玄龄c杜如晦不和,多次得罪李世民,仕途沉浮,但从不“改过自新”。后来李世民评价其为“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褒公段志玄第十。李渊在太原时的旧部,首义功臣。参加李唐历次重要战役,以勇武著名。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拒绝建成c元吉的拉拢,忠于李世民,并参加了玄武门之变。其人治军严谨,李世民评价为“周亚夫无以加焉”。贞观十六年病故。 夔公刘弘基第十一。游侠,隋炀帝征高丽时,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太原起兵时,与长孙顺德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途中于霍邑之战阵斩隋主将宋老生,攻克长安后被评为战功第一。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力尽被擒,李世民灭薛氏后获救。又在刘武周进攻太原时战败被俘,侥幸自己逃回,随后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歼灭宋金刚。因唐朝与突厥关系恶化,常年驻守北边抵御突厥。贞观年间曾随李世民征高丽。唐高宗时病故。 蒋公屈突通第十二。原为隋朝大将,历仕杨坚c杨广,战功赫赫。杨广南巡江都,委以镇守都城长安的重任。李渊起兵后进攻长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战,力尽后自杀未遂,最终投降李渊,被封为兵部尚书。后参与唐朝历次重大军事行动,尤其灭王世充被评为战功第一。后被委派镇守洛阳,于贞观元年病故。 郧公殷开山第十三。李渊旧部,太原起兵时投奔李渊,参与进攻长安。进攻薛举时,在浅水原大败,与刘文静一同被追究责任,贬为庶民。后随李世民灭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在进攻刘黑达时,得病身亡,是凌烟阁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个。 谯公柴绍第十四。李渊之婿,娶平阳公主。李渊起兵时身在长安,侥幸逃脱追捕前往太原。参与攻克长安c灭薛举c刘武周c王世充c窦建德等重要战役。贞观年间作为主将消灭最后一位反王梁师都。贞观十二年病故。 邳公长孙顺德第十五。李世民长孙后之叔,外戚。隋炀帝出兵高丽时,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渊,与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时,与刘弘基一同负责招募勇士,有大功。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此后功劳不显。玄武门之变充当打手角色。贞观年间因多次贪污被弹劾,李世民不忍治罪,只贬官而已,病故。 郧公张亮第十六。原为李密部下,隶属李世绩,随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龄c李世绩推荐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争时,派其到洛阳招募私党,被元吉告发而下狱,张拒不招供掩护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贞观年间,因善于行政而颇得信任,又揭发侯君集谋反c随征高丽而立功。但其后因好巫术而逐渐名声败坏,贞观二十年被告谋反,受诛。 陈公侯君集第十七。李世民心腹,常年担任其幕僚。玄武门之变的主要策划人。贞观年间,担任李靖副将击败吐谷浑,又任主将击灭高昌。回朝后因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为此怀恨在心。李世民诸子争当太子的斗争中,依附太子李承乾,图谋杀李世民拥立承乾,事泻被杀。 郯公张公谨第十八。原为王世充部下,后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荐进入李世民幕府。因参与玄武门之变的谋划而得到赏识,又在事变时充当主要打手,功劳很大。李世民登基后,以其为李靖副将抵御突厥,协助李靖灭亡突厥。次年病故,仅三十九岁。 卢公程知节第十九。本名程咬金,原为瓦岗军勇将,李密失败后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秦叔宝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唐高宗时出征贺鲁,屠杀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后病故。 永兴公虞世南第二十。隋朝奸臣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学著称。宇文化及江都兵变后被裹胁北返,宇文被灭后归窦建德,窦死后入李世民幕府。此后尽心辅佐李世民,被评价为德行c忠直c博学c文辞c书翰五绝。贞观十二年病故。 渝公刘政会第二十一。李渊任太原留守时的老部下,随李渊起兵,首义功臣。此后负责留守太原,刘武周进攻时被俘。忠心不屈,还找机会打探刘武周军情秘报李渊。刘武周灭亡后获救。曾担任刑部尚书,贞观九年病故。 莒公唐俭第二十二。唐家与李家均为北齐大臣,有世交之谊,唐俭亦与李渊为友。参与李渊太原起兵的策划,为首义功臣。最大功劳是揭发独孤怀恩谋反,被特赐免死罪一次。贞观初年负责与突厥外交事宜,被李靖“谋害”,竟奇迹般逃生。后来任民部尚书,因怠于政事贬官。唐高宗年间病故。 英公李世绩(徐茂公)第二十三。原为瓦岗军大将,少年从翟让起兵,翟死后跟随李密。李密降唐后成为独立势力,但仍坚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渊称为“纯臣”。遭窦建德进攻后,因父亲被窦擒为人质不得已投降。密谋暗杀窦重归唐朝,但未能成功,侥幸逃走。随李世民灭王世充c窦建德c刘黑达,又担任主将灭徐圆朗,随李孝恭灭辅公佑。拒绝李世民的拉拢,未参加玄武门之变。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突厥,此后十六年负责唐朝北边防御,多次击败薛延陀势力,又随李世民进攻高丽。李世民死后辅佐唐高宗,被委以军事,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于将高丽灭亡。唐高宗重画其形象于凌烟阁。灭高丽后次年病势。 胡公秦叔宝第二十四。本为张须陀部下勇将,张死后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为瓦岗军大将。在李密与宇文化及童山之战中立下大功。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与程知节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帐下。参加李世民历次战役,每战必冲锋在先。玄武门之变的主要打手。后因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贞观十二年病故。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转载 隋末唐初东突厥与中原势力的关系1 隋末唐初与中原势力的关系 国学论坛‘]5d‘5q‘,r/u7[ 李方 ‘s6rj}≈v一h[ 原载:《中国边疆史地研究》00年第4期 隋朝后期,由于炀帝不恤民力,连兴大役,尤其三征高丽,搞得天下骚动,四方豪杰纷纷起义,天下大乱。趁机支持各地反隋势力起兵,大肆进行分化操纵活动,不但加速了隋朝的灭亡,而且加剧了中原的战乱,延缓了唐朝的统一。却因此获益不浅,由过去隋朝的附庸,一变而为东亚的霸主。《通典》卷197所谓“及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凌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c窦建德c王世充c刘武周c梁师都c李轨c高开道之徒,虽僭称尊号,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概括地反映了这个情况。不过,《通典》只列举了八个较大的依附的割据势力,实际上其数远比这些为多,可以说,中原尤其是北方割据者大多都曾依附,见于史书记载的起码有十几个。这些依附的势力,既有隋朝的官吏,又有布衣百姓;还有日后统一了中国的唐朝。本文首先论述分化操纵这些势力的史事。 ;i一&b/g[‘}1一;一1 一c分化操纵中原势力 灵武郡(治今宁夏灵武)白榆妄大约是最早反隋连结突厥的势力。《隋书·炀帝传》载,大业九年(61)正月,白榆妄起兵反隋,“劫掠牧马,北连突厥,陇右多被其患”。大业十一年(615),又有上谷郡(治今河北易县)人王须拔自称漫天王,魏刁儿自称历山飞,起兵反隋,建国号燕,“众各十余万,北连突厥,南寇赵”。 大业十三年(617),是中原势力连结突厥起兵反隋最多的一年。国学论坛/d一gi/l/ail一r&一t; &一t;fail&一t; daa一fail一&一t;65104014575八&b5dd&一t;[ailrd]/a 国学论坛,4;‘k一/ 大业十三年四月,金城郡治今甘肃兰州豪强薛举起兵反隋,自称西秦霸王,建元秦兴。数日间,连克抱罕c鄯州c廓州,尽有陇西之地。七月,称秦帝于兰州,迁都秦州(天水郡)。谋主郝瑗“劝举连结梁师都,共为声势,厚赂突厥,饵其戎马,合从并力,进逼京师”。薛举于是厚贿突厥,合谋进取长安,莫贺咄设(后为颉利可汗)答应以兵相随。长安作为隋朝都城,具有重要的政治c战略地位,是反隋势力共同觊觎的地方。太原李渊大业十三年五月起兵,七月率兵西进,一路过关斩将,已于十一月抢先一步占据长安。次年四月,李渊登帝位建唐朝。面对薛举的挑战,李渊亦急忙遣使突厥,不仅贿以大量金帛,而且许诺割让五原治今内蒙五原南及榆林治今治今内蒙托克托南二郡,与突厥以灵州为界,[1]条件是莫贺咄设不仅不援助薛举,而且与臣服突厥的五原郡太守张长逊共助唐军。五原c榆林地处河套,是中原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道天然防线,既得金帛,又将与中原的分界线向南推进数百里,自然更愿意与唐交易,因此转而支持唐军。“(突厥)发兵举长逊所部会秦王(后为唐太宗)军”。[]唐军得突厥之助,几经争战,终于在武德元年(61八)十一月,彻底消灭了薛举西秦政权。而突厥“遣处罗之子郁射设率所部万家入处河南之地”,[]也将势力扩张到河套地区。 国学论坛‘v5q4j\r!aua6h一v 张长逊原为隋五原郡太守,“天下大乱,遂附于突厥,与莫贺咄设结为兄弟以自固,突厥号长逊为割利特勤”。李渊建唐朝,长逊又以郡降唐,授五原太守。实际上与突厥c唐朝都保持臣属关系。在薛举联络突厥进攻长安的活动中,长逊积极阻止突厥支持薛举,“伪为(唐)诏书与莫贺咄设,示知其谋,突厥乃拒师都等使”,[4]又与突厥共助唐军讨伐薛举,因功授唐丰州总管。此后,唐遣右武候骠骑将军高静致币于始毕可汗,至丰州而始毕死,诏留金币,突厥大怒,欲南渡入寇,长逊又遣高静出塞,以币作为始毕赙赠之礼,消弭了一场战事。由于长逊长期驻镇丰州,与突厥有密切关系,朝廷担心他仍首鼠两端,与唐不利,因此武德四年(61)四月,长逊自请入朝,与突厥断绝往来。国学论坛0ha1\≈y7q‘f6 &b&bs 武威郡(治今甘肃武威)李轨,因薛举作乱,被众人拥戴起兵,以护其郡。轨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不久,攻陷张掖c敦煌c西平c枹罕,尽有河西五郡之地。西突厥曷娑那可汗之弟阙达度阙设时在会宁川中,自称可汗,率二千余骑附轨。轨亦采取结援,连好吐谷浑的策略,[5]以巩固河西之地。国学论坛,6:956s,v八r yq一7j1k6 大业十三年二月,刘武周斩隋马邑郡太守,自立为太守,成为割据马邑郡治今山西朔县的地方势力,遣使附于突厥。雁门郡隋军合兵讨武周,围于桑乾镇,突厥闻讯救援,与武周共败隋军。武周仗势破楼烦郡,进取汾阳宫,以宫人赂突厥,始毕可汗回报以马,武周兵威益振,又陷定襄等地。突厥立武周为定杨可汗,遣以狼头纛。武周因此称皇帝,建元为天兴。武德二年二月,突厥以五百骑授武周,使攻太原,南向争天下。武周率兵破榆次县,陷介州,攻下唐根据地太原。接着又下晋州,取浍州,唐河东之地丧失殆尽。关中大骇。十月,唐尽发关中兵反攻,突厥转而帮助唐军,“处罗遣其弟步利设率二千骑与官军会”。[6]武德三年四月,武周在唐军和突厥的连手进逼下,弃太原,率百骑亡奔突厥,其部下宋金刚收其亡散以拒唐军,人不从,亦率百余骑奔突厥。此后,金刚欲回上谷,被突厥追获,腰斩。武周谋归马邑,亦被突厥所杀。为何转变态度,我们下面讨论,此处不赘。,gh6y‘/d一gi/l/ail一r&一t; &一t;fail&一t; daa一fail一&一t;daa994&一t;[ailrd]/a 武周死后,突厥以苑君璋为大行台,统其余众,但加强了对马邑郡的控制,令“郁射设督兵助镇”。唐开始与突厥争夺马邑郡,高祖遣使谕降。君璋部将高满政说:“夷狄无礼,本非人类,岂可北面事之,不如尽杀突厥以归唐朝。”君璋不从。君璋在众人的逼迫下奔突厥,满政以城降唐。明年,君璋引突厥攻马邑,尽杀满政及其党,退保恒安。君璋后因所部离散势蹙,请降唐朝,唐许之,但因突厥颉利可汗遣使召之,又犹豫不决。其子孝政认为,刘武周之事足为殷鉴,突厥不可信,应赶快降唐;但另一种意见认为,恒安险固,“突厥方强,为我唇齿。据此坚城,足观天下之变”。[7]君璋遂将唐使者送交突厥,并与突厥合军寇太原北境。直到贞观元年(67)颉利政乱,知突厥不足恃,君璋才率部降唐。 ,{&b;s≈{4v‘u一u 大业十三年(617)二月,朔方郡治今内蒙白城子梁师都据郡反。师都代为该郡豪族,仕隋为鹰扬郎将。至此自称大丞相,北连突厥。遣兵掠定雕阴c弘化c延安等郡,即皇帝位,称梁国,建元为永隆。突厥始毕可汗遗以狼头纛,号为大度毗伽可汗。师都引突厥居河南之地,攻破盐川郡。武德二年(619),师都与突厥数千骑南下寇掠延安郡,被唐军击败。武德三年(60)四月,唐军打败刘武周,师都部下人心涣散,大将张举c刘旻相次降唐,师都大惧,因遣使劝处罗可汗南下侵唐,并表示愿为向导。处罗可汗因此谋划兵分四路进攻唐境:莫贺咄设入自原州(今宁夏固原);泥步设与师都入经延州,处罗入自并州,突利可汗与奚c霫c契丹c靺鞨入自幽州,并与窦建德会师于晋州c绛州。后因处罗发病死,计划未能实现,但西线莫贺咄设已寇凉州等地。唐决心教训师都。高祖悉发边兵进击师都,拔其东城。师都退据西城,求救于突厥颉利可汗,颉利以劲兵万骑救援之。此后,师都因错斩来降的稽胡大帅,部众疑惧,多叛降唐。为了挽回颓势,报复唐朝,师都又面见颉利,献计入侵唐地,“自此频致突厥之寇,边州略无宁岁”。[八]唐武德九年(66),突厥颉利可汗入寇,一直打到长安西郊渭桥,唐朝几乎灭亡,也是师都的计谋。唐太宗为了消弭师都之患,采取了各种办法,如劝降c反间计c毁其稼禾c大军讨伐等等。贞观二年(6八),右卫大将军柴绍c殿中少监薛万均率军讨之,刘旻c刘兰率劲卒直据朔方东城逼之。颉利可汗又遣兵援师都,唐军破之。最后,师都堂弟斩师都,诣唐军降。师都自起至灭凡十二年,是与突厥勾结最密切,割据时间最长,对唐朝统一事业阻碍最大的一个割据势力。 隋末唐初,刘季真c郭子和屯据北边,勾结突厥,与刘武周c梁师都递为表里。国学论坛4[9|l0~,[/g 刘季真是离石胡人。其父龙儿隋末拥兵数万,自号刘王,以季真为太子。龙儿为隋将所斩,其众渐散。李渊起兵,季真与弟六儿复举兵,引刘武周之众攻陷石州。又北连突厥,自称突利可汗,以六儿为拓定王,甚为边患。后被唐军所杀。09f6h1f‘y1j; ‘r/r!l一d 郭子和大业末为左翊卫,犯罪徙榆林。见郡内大饥,引敢死之士斩官吏,开仓赈穷乏,自称永乐王,建元为正平。有众二千余骑。因人少势弱,南连梁师都,北附突厥始毕可汗,送子为质,以求自固。突厥以子和为平杨天子,子和不敢当,改署屋利设。武德元年(61八),李渊建唐于长安,子和遣使归唐,授榆林郡守。实际上亦采取南北两属的办法求自保。武德二年(619),子和袭梁师都宁朔城,克之。又探听消息报告唐朝,为处罗可汗候骑抓获,囚其弟。子和得罪突厥及师都,孤立危殆,武德四年(61)率众南徙。唐置于延州故城,赐姓李。 大业末年,沧州人高开道随河间人格谦起兵反隋,谦死,开道进陷北平郡c渔阳郡,以渔阳(治今河北蓟县)为都,自立为燕王。窦建德围唐幽州总管罗艺,开道救之,因随艺使者入朝,唐授蔚州总管c上柱国c北平郡王,赐姓李。武德五年,幽州大饥,开道以给粟为诱饵,扣留罗艺三千兵马,与罗艺决裂,因而北连突厥以为后盾,重称燕王。开道频繁引突厥南下寇掠,恒c定c幽c易等州皆罹其患。突厥颉利可汗攻马邑,以开道兵善为攻具,又与之共陷马邑。待天下大定,开道欲降唐,自觉翻复无信,又恃北面突厥势众而不降。最后,被部将张金树等逼自杀。 ,1ks:h 罗艺本为隋虎贲郎将,大业末自称幽州总管。武德三年(60),奉表归唐。曾率兵与唐太子建成击刘黑闼及突厥于洺州,因功拜左翊卫大将军。“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但艺自以为功高位重,无所降下,无故殴击李世民的手下。待世民即皇帝位(太宗),艺惧不自安,矫称奉密诏勒兵入朝,率众入据豳州。唐军攻之,“艺大溃,弃妻子,与数百骑奔于突厥”,[9]在宁州界被左右执杀。可见突厥是中原反叛者的避难所,像罗艺这样威震突厥的名将,一旦有难,亦投奔突厥。八\‘f0|!4:vf 王君廓亦曾欲以突厥为避难之所。君廓为唐幽州都督,骄纵不法,贞观元年(67)被征入朝,疑长史李道玄告发自己,杀驿吏,逃奔突厥,道中被百姓所杀。[10]7,j10j‘l‘0lyv 5&b≈:r‘{:hk 窦建德大业十三年(617)正月在河间(治今河北河间)自称长寿王,年号丁丑,割据河北。武德二年(619),引兵讨伐弑隋炀帝的宇文化及于聊城,得胜入城后,先谒隋萧皇后,与语称臣。时王世充奉隋越王侗于洛阳,建德又与王世充结好,遣使朝拜侗。武德二年(619)四月,世充废侗自立,建德亦自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下书言诏。追谥隋炀帝为闵帝,封炀帝之孙政道为郧公。建德亦依靠突厥以壮兵势。突厥可贺敦隋义城公主,遣使迎萧皇后及孙政道,建德勒兵千余骑送之入蕃,又传化及首以献公主。突厥后封政道为隋王。建德既与突厥相连,兵锋益盛。后因兵援王世充,武德四年(61)七月被唐军消灭。 王世充是隋朝官吏,深受炀帝宠信。宇文化及弑炀帝,世充奉隋越王侗于东都洛阳。武德二年(619)四月,废侗,自立为皇帝,建元开明,国号为郑。武德三年(60),突厥为了实施四路侵唐的计划,主动与世充联系。五月,“突厥遣阿史那揭多献马千匹于王世充,且求婚。世充以宗女妻之,并与之互世”。七月,唐军东征王世充,突厥又遣使与王世充暗中联系,被唐潞州总管李袭誉击斩,突厥使者牛羊万余也被唐军获得。[11]世充参观派使者王文素劝颉利扶植隋炀帝之孙政道:“昔启民为兄弟所逼,脱身奔隋,赖文皇帝之力,有此土宇,子孙享之。今唐天子非文皇帝子孙,可汗宜奉杨政道以伐之,以报文皇帝之德。”[1]颉利因此每年入寇唐境。武德四年(61)六月,世充在唐军的进逼下降唐,同年被仇家所杀。1≈一g0&b5ua0y 刘黑闼是窦建德的旧部。建德败,武德四年(61)七月,故将拥黑闼起兵于漳南县,自封大将军,移书赵c魏,建德将士杀官吏以应。黑闼北连高开道,兵锋甚锐。又遣使北连突厥,颉利可汗遣俟斤宋耶那率胡骑从之。黑闼借助突厥的力量,半岁悉复建德故地。徐圆朗举齐c兖之地附于黑闼,其势益张。五年(6)正月,黑闼以洺州为都,称汉东王,建元为天造。唐太宗等率大军击黑闼,黑闼等二百人亡奔突厥。山东平定。六月,黑闼向突厥借兵寇山东,旬日悉复故地,复都洺州。六年(6)二月,终被唐军打败。一‘5q八q&b /d一gi/l/ail一r&一t; &一t;fail&一t; daa一fail一&一t;7八5八5949八09八八9f9八9八4八八八a7&一t;[ailrd]/ai≈s‘s&b 李仲文为唐并州总管,信惑妖邪,以为有龙附己,当得天下,因此与突厥通谋,可汗许立为南面可汗,处河北之地,仲文则引突厥从太原攻长安。但因事泄,未成。武德三年(60)二月,仲文被征入朝,伏诛。[1]&b&bsguu!6|6fk≈ 国学论坛八9f]!;u‘s 李渊太原起兵之初,刘文静劝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李渊遂与始毕可汗手书,愿与突厥连合,以迎隋主名义,向南扩张,“征发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始毕可汗回称,“唐公自作天子,我则从行”,“唐公欲迎隋主,共我和好,我不能从”。于是,李渊决定“改旗帜以示突厥”,遣使报始毕。始毕遣柱国康稍利c级失c特勤c达官等送马千匹到太原交市,许诺遣兵随李渊攻长安,“多少惟命”。李渊认为突厥多来无用,数百即可,一防刘武周引突厥为边患,二借突厥的声势。于是遣刘文静往聘,“始毕使特勒康稍利献马二千c兵五百来会。”[14]突厥不仅在李渊起兵之初促其公开易帜,而且在李渊攻取长安时提供了军事援助。此后,在唐消灭薛举的决战中,讨伐刘武周的战事中,突厥都曾助唐战斗。不过,一旦唐朝显现出一统中国的气象,突厥马上转而为敌。唐与突厥的关系,将另篇详述,此处从略。 综上所述,隋末唐初,白榆妄c王须拔c魏刀儿c薛举c李渊c李轨c刘武周c苑君璋c张长逊c郭子和c刘季真c梁师都c高开道c王世充c窦建德c刘黑闼等十几个军阀势力都曾结援突厥,隋朝后裔杨政道也曾在突厥的扶植下建立傀儡政权,罗艺c王君廓叛唐虽未逃到突厥,但曾以突厥之地为避难之所,李仲文起兵割据虽未成功,也曾与突厥筹划通谋。是隋末唐初中原军阀势力的后盾,也是内地战乱兵争的策源地。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转载 隋末唐初东突厥与中原势力的关系2 二c各阶段分化操纵中原势力的政策措施0|6f!a5r1‘s4 隋末唐初,处理中原各势力之间的关系,形成了一套政策措施。这套政策措施总的来说,就是分化操纵中原的各派势力,维持分裂割据的局面,确立巩固的霸主地位。具体说来,在不同的时期,又有不同的政策措施。根据这些政策措施的特点c变化,我们可以将其分作三个阶段。&b&bsguu/!s5k/u/&b一v;s 第一阶段,当隋朝尚为统一国家之时,突厥竭力支持各地势力反隋起兵,造成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以便从中称霸。这一阶段主要是始毕可汗在位期间,时间大体在大业九年(61)至武德二年(619)二月。如前所述,大业九年灵武郡的白榆妄c十一年上谷郡的王须拔c魏刀儿c十三年金城郡的薛举c马邑郡的刘武周c朔方郡的梁师都c太原的李渊c五原郡的张长逊c武威郡的李轨c离石郡的胡人刘季真c榆林郡的郭子和,以及后来渔阳郡的高开道c洛阳的王世充c河间郡的窦建德c刘黑闼等都向突厥称臣纳贡,寻求支持。突厥对这些反隋势力基本上是来者不拒。突厥这一阶段反隋立场,充分表现在对割据势力的封号上,如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郭子和为“平杨可汗”,此“定杨”c“平杨”之“杨”,都是隋皇杨姓之“杨”,其义都是要平定杨隋。通过支持这些中原势力,确实摧毁了隋朝的统治,并且乘机确立了霸主地位,不仅成为中原势力共奉的宗主,而且将辖地直接扩张到河套地区。不过,这一阶段突厥对中原的干预,大体上处于幕后指挥的地位,也就是说,中原军阀势力尚作为主力在前台活动。 国学论坛d5~≈i‘viy八d 第二阶段,当隋朝已经土崩瓦解之时,突厥改而奉行扶植隋朝后裔的政策,企图建立一个突厥控制下的傀儡政权,作为诸割据势力的共主,以维护突厥的霸主地位。这一阶段主要是处罗可汗在位期间,时间大体在武德二年(619)二月至三年(60)十一月。武德二年二月,始毕可汗死,其子尚幼,立其弟俟利弗设为处罗可汗。始毕可汗之妻隋义成公主按突厥风俗又妻处罗可汗。义成公主作为隋皇室成员,力主扶植隋朝后裔。处罗可汗说:“我父失国,赖隋得立,此恩不可忘。”[15]亦赞成复隋。不过,处罗并不是真正从道义出发,而是鉴于当时的形势,扶植后隋傀儡政权对突厥有利而奉行复隋政策的。于是在新可汗继位伊始,突厥就开始了政策措施的转变。首先,处罗可汗c义成公主将隋炀帝萧皇后及其孙政道等从窦建德处迎到突厥。然后,立政道为隋王,奉隋后,居于定襄城,令在突厥境地的隋人皆隶其下,有众万人,行其正朔,置百官,成立后隋傀儡政权。接着,力图让各割据政权聚集到傀儡政权的旗帜之下。如刘武周死后,突厥以苑君璋为大行台统帅刘武周余众。行台是中央政府的派出机构,行台虽然有比较完整的军政系统,但本身不是独立政权。突厥以苑君璋为大行台,说明君璋至少名义上隶属于“中央”。其时,刘武周已死,马邑郡割据势力已无相应“中央”,而君璋之职由突厥委任,行台非突厥官制,而是中原官制,因此,这个“中央”只能是突厥掌控下的隋王政权。[16]突厥此前扶植割据势力大都以可汗为名,此时却以行台著称,名称的变化充分体现了突厥政策的变化。吴玉贵先生说,此“标志着突厥政策转化的完成”,甚确。另外,薛宗正c吴玉贵先生均认为刘武周之败死,也是突厥扶植隋朝后裔的产物。武德二年619二月,突厥曾助武周侵占太原,但武德三年60六月,突厥又助唐夺回太原,杀武周。薛先生说,处罗抛弃武周,“是复隋反唐政策的具体贯彻执行”。吴先生说,突厥从反隋到复隋,“这种转变首先影响了突厥政权与以‘定杨’为号召的刘武周割据政权之间的关系”,“刘武周因此失去了突厥的支持”。[17]可备一说。接下来,突厥计划帮助隋王扩展地盘。武德三年(60),突厥计划兵分四路侵唐,其中一路攻并州(太原),就是为了安置隋王,“谋取并州置杨正道”。[1八]不过,处罗将出师而卒,未果。突厥扶植隋朝后裔的做法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4u!dl/ 有必要说明的是,颉利可汗上台以后仍实行复隋政策,颉利可汗为隋义成公主所立,义成公主又嫁颉利,义成公主不会改变复隋主张,颉利也不会反对复隋政策。《新唐书》卷15〈突厥传上〉载,义成公主从弟杨善经与王世充使者王文素共劝颉利:“‘往启民兄弟争国,赖隋得复位,子孙有国。今天子非文帝后,宜立正道以报隋厚德。’颉利然之,故岁入寇。”[19]充分说明了颉利的态度。不过,以后突厥扶植隋朝后裔的活动已无甚影响和作用,突厥政策的重心已转移到与唐为敌,因此,我们将第二阶段的下线定在武德三年十一月处罗可汗之死时。 第三阶段,当唐朝逐个翦灭割据势力,显现统一中原气象的时候,突厥转而与唐对抗,以挽救突厥的霸主地位。这一阶段主要是颉利可汗前期,时间大体在武德三年(60)十二月至贞观四年(60)。处罗可汗后期实际上已计划与唐为敌。武德三年60四月唐军打败刘武周之后,梁师都大将相次降唐,师都大惧,遣使劝处罗可汗侵唐,说:“比者中原丧乱,分为数国,势均力弱,所以北附突厥。今武周既灭,唐国益大,师都甘从亡破,亦恐次及可汗,愿可汗行魏孝文之事,遣兵南侵。”[0]非常准确地反映出割据势力依附突厥的原因,及当时形势的变化。唐朝作为统一中原的强大力量,渐次消灭了薛举c武周等割据政权,中原四分五裂的局面不复存在,不仅威胁到师都等残余割据势力,而且威胁到突厥的霸主地位。突厥不得不考虑转变政策,处罗可汗因此一反过去既支持又骚扰唐朝的做法,决心全力对付唐朝。处罗可汗策划了一个庞大的侵唐计划,兵分四路进攻唐境,并策动唐并州总管李仲文作内应,联络王世充相呼应。不过计划未实施而处罗死。颉利可汗上台后,全面推行反唐计划,几乎年年与唐大战,而且,一改过去幕后指挥的做法,直接出马作主力,其它割据势力则成为协从力量。武德四年61,突厥伙同高开道与唐争夺雁门及河东其它地,败。武德五年(6)八月,突厥分兵三路,分别由幽州c雁门c原州侵唐,颉利亲自率十五万骑从雁门入寇。唐派郑元寿许以“币帛皆入可汗”,突厥退兵。武德七年(64),突厥改从关内道进攻,三月c七月c八月,频犯原州,抵达陇州c歧州,东距长安四百余里,长安告急,李世民巧施离间计,颉利叔侄互相猜疑,退兵。武德八年(65)七c八月间,突厥又自灵c相c潞c沁c韩c朔等州全线南下进犯,败。武德九年(66)八月,突厥再次南下入寇,兵逼长安西郊渭桥,唐朝贿以金帛,突厥退兵。此后,突厥内部矛盾激化,突利可汗c郁射设相继降唐,薛延陀联盟反攻突厥,贞观三年(69),唐军出兵,四年(60),俘颉利,终于灭亡。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转载 隋末唐初东突厥与中原势力的关系3 三c分化操纵中原势力的几种方式7s5a/k‘h} ≈kiq6gl{/g!s 分化操纵中原势力有几种方式,一为政治册封,一为军事援助,一为送子为质。 一,政治册封。突厥对来附的割据势力多进行册封,以确定双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如始毕可汗册刘武周为定杨可汗,遣以狼头纛;册梁师都为大度毗伽可汗c解事天子,遗以狼头纛;以子和为平杨天子,子和固辞不敢当,改署屋利设;张长逊与莫贺咄设结为兄弟,突厥号长逊为割利特勤;处罗可汗立杨政道为隋王;封苑君璋为大行台;突厥与李仲文通谋,许立仲文为南面可汗,处河北之地,事泄未成;又有刘季真,北连突厥,自称突利可汗。一/k八u!八d:a‘yy 突厥册封这些割据势力可以分为册与封二种。册指册立突厥系统的官爵,封指封立中原系统的官爵。可汗c特勤c设属突厥系统官爵,可汗是突厥最高统治者称谓,特勤是可汗子侄称谓,设是突厥掌兵权的重要官称。天子c王c行台则是中原系统的官爵,天子是最高主宰,王的地位仅次于天子,行台为中央派出机构首脑。而狼头纛是突厥属部的象征。就上列情况看,第一阶段,突厥始毕可汗对来附的割据势力,主要册授突厥系统的官爵,如册刘武周为定杨可汗,梁师都为大度毗伽可汗,李子和为屋利设,张长逊为割利特勤,并授刘武周c梁师都象征突厥属部的狼头纛。刘季真此时也自称为突利可汗。始毕也封中原官号,如封梁师都为解事天子(郭子和为平杨天子,未受),但数量较少。第二阶段,突厥处罗可汗主要封授中原系统的官爵,如封杨政道为隋王,封苑君璋为大行台。虽也许诺李仲文为南面可汗,但未成。第三阶段,颉利可汗基本未行册封。这三个阶段的册封状况与突厥三个阶段的政策策略特点基本吻合。第一阶段,始毕可汗主要想建立以突厥为宗主的霸权地位,因此多将割据势力纳入突厥官爵的系统,以此作为臣属突厥的标志。第二阶段,处罗可汗主要想通过建立傀儡政权,控制中原北方势力,因此多封中原官号。李仲文是个特例。仲文是唐将,无割据的根据地,突厥策动其反唐,于是允封南面可汗。第三阶段,割据势力已渐次消亡,突厥成为唐朝的主要对手,因此颉利可汗未能册封。这三个阶段册封的特点虽然有所不同,但总体上与突厥分化操纵中原的目标是一致的。 i5l&b7r6g/q9|‘ 值得注意的是,突厥所封中原官号中,梁师都受的是双重称号:大度毗伽可汗c解事天子。梁师都地处关内道北部,是与突厥关系最密切c存在时间最长c对中原统一阻碍最大的割据势力。梁师都在隋末唐初混乱中的破坏作用之大,与突厥对他的册封之重成正比,从中可以看出突厥册封中原割据势力的意图和作用。突厥对杨政道既未册为可汗,又未封为天子,而是封为隋王,也值得注意,此与政道在突厥策略中的作用和地位大有关系。突厥希望以隋朝后裔为号召,聚集中原北方的割据势力,因此不授政道突厥官号;但是,政道只是突厥手中的傀儡,因此突厥不以天子称之,而降格为隋王。突厥对政道的处置反映了突厥扶植隋朝后裔的真正用心。j:f‘;9r1 ;{:\vy1hq;u 二,军事援助。突厥对来附的割据势力几乎都给予了军事援助,可以说,军事援助是突厥分化操纵中原势力的主要手段。大业十三年(617)二月,马邑郡刘武周起兵反隋后,隋雁门郡官军合兵讨武周,突厥闻讯救援,与武周共败隋军,使武周未被“扼杀”于摇篮之中。武德二年(619)二月,武周欲南向争天下,突厥授武周五百骑,武周借此破榆次c介州c太原c晋州c浍州,势力迅速膨胀起来。武周死后,其部下苑君璋也依靠突厥援助,尽杀降唐的部属,并与突厥合寇太原北境。武德二年,突厥派数千骑助梁师都南下掠延安郡,扩张势力。武德四年(61),唐进击师都,颉利可汗以劲兵万骑援救之。贞观二年(6八),天下大定,师都割据势力仅存,唐军直逼师都朔方东城,颉利可汗又遣兵救援,师都得以苟延残喘。武德四年(61)七月,刘黑闼起兵,遣使北连突厥,颉利可汗遣俟斤宋耶那率胡骑从之。黑闼借突厥之力,半岁悉复建德故地。武德五年(6),唐平定山东,黑闼等人亡奔突厥,六月,借兵于突厥,又寇山东,旬日悉复故地。武德五年,高开道重称燕王,引突厥南下寇掠恒c定c幽c易等州,扩展势力。唐朝在与群雄争夺天下的初期,也得力于突厥的援助。起兵之初,始毕可汗遣千骑助李渊夺取长安。武德元年,突厥发兵会秦王军,助唐消灭薛举西秦政权。武德三年,突厥处罗可汗“遣其弟步利设率二千骑与官军会”,助唐夺回太原,最终灭亡刘武周。突厥的军事援助,促使唐朝发展壮大起来。这些都是突厥军事援助中原势力的实例。 5{6u:!0}! 突厥对中原北方军阀势力的军事援助,不仅体现在出兵援助方面,而且体现在武力后盾方面。比如窦建德称帝,北依突厥以壮兵势;武德四年(6),苑君璋势蹙欲降唐,又恃“突厥方强,为我唇齿”而不降;武德五年(6),高开道势蹙欲降唐,又恃突厥势众为援而不降;武德五年,唐平山东,刘黑闼亡奔突厥,以此为基地东山再起;罗艺c王君廓叛唐,欲以突厥为栖身之地;李仲文以为有龙附身,将图天下,与突厥合谋反叛,等等,都体现了突厥以武力支持为后盾,分裂中原,阻碍统一的作用。 7k‘l;s 三,送子为质。郭子和大业末自称永乐王,有众二千余骑,因势单力弱,北附突厥始毕可汗,送子为质,以求自固。见于史书记载送子突厥为质的似仅此一例,但有此一例也能说明突厥曾经以这种手段控制中原的割据势力。国学论坛0g6q96j0j 国学论坛/h≈];‘h,y;/d一gi/l/ail一r&一t; &一t;fail&一t; daa一fail一&一t;4fa54&一t;[ailrd]/a 突厥分化操纵中原势力的政策措施有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就是经济利益为重。唐高祖曾评价突厥:“见利即前,知难便走。胜止求财,败无惭色。”[1]可以视为当时人对突厥这一特性的认识。突厥重经济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rl9i八‘y7&b:7 1,以支持中原反隋势力,换取子女玉帛。北方群雄皆以两种方式结援突厥:政治上臣属于突厥,经济上贿赂突厥。大业十三年李渊起兵,遣刘文静使于突厥,文静许诺事成之后,“人众土地入唐公,财帛金宝入突厥”。始毕可汗遂“遣将康鞘利领骑二千随文静而至,又献马千匹”。[]刘武周破楼烦郡,“获隋宫人以赂突厥”,始毕可汗则以兵相助。薛举欲取长安,“厚赂突厥,饵其戎马”,于是突厥莫贺咄设答应以兵相随。窦建德送萧皇后及宫人于突厥,“多赍金帛,重赂突厥,市马而求援”。[]这些都是突厥得经济贿赂,支持反隋势力的实例。 ,以经济利益的得否,决定战端的开启或进退。武德元年,唐遣高静致币于始毕可汗,未至而始毕死,诏留金币,突厥大怒,欲发动战争,南渡入寇,后来张长逊以币作为赙赠之礼,突厥才引还,消弭了战争。武德五年八月,突厥兵分三路南下侵唐,唐派郑元寿充使议和,元寿对颉利可汗说:“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且抄掠资财,皆入将士,在于可汗,一无所得。不如早收兵马,遣使和好,国家必有重赍,币帛皆入可汗,免为劬劳,坐受利益。”[4]物质诱惑打动了突厥,颉利终于撤兵返塞。武德九年,突厥再一次大举进攻,进逼长安,唐太宗认为“突厥之众虽多而不整,君臣之志唯贿是求”,李靖献策“请倾府库赂以求和”,[5]又一次以金帛换取了和平。‘/d一gi/l/ail一r&一t; &一t;fail&一t; daa一fail一&一t;745a4&bd&一t;[ailrd]/as1,k0八{5s 八qi4rv1i0&b0 ,以贿赂的厚薄,决定支持的对象。突厥与十几个中原北方政权都有政治隶属关系,这十几个政权的利益互相矛盾,有时甚至尖锐对立,在他们都向突厥求援的情况下,突厥究竟支持何方,既不取决于双方关系的近密程度,也不取决于允诺的先后,而是取决于提供经济利益的厚薄,突厥甚至不惜失去信义,撕毁以前的协议,改变支持的对象。武德元年西秦与唐朝的长安之争,就是典型的例子。薛举采郝瑗之谋,厚赂突厥,饵其戎马,以期合从并力,进逼京师。突厥答应以兵相助。但是,已据长安的唐朝,为了保护既得利益,亦遣使突厥,不仅贿以大量金帛,而且许诺割让五原及榆林二郡,唐朝所提供的利益远远超过西秦,因此,突厥不惜中途变卦,转而支持唐朝,致使西秦功败垂成,最终被灭。武德三年刘武周与唐朝的太原之争同样如此。武周以隋宫人贿赂突厥,突厥以五百骑授武周,使攻太原。武周在突厥的帮助下,攻下太原及整个河东,但是,就在武周准备乘胜前进,直捣长安时,唐朝开始反攻,突厥也一改初衷,帮助唐军夺回太原,致使武周功亏一匮,最后覆亡。突厥为什么转变态度,史书没有交代,学者们认为应是突厥转变政策,支持隋朝后裔的结果。我们认为,这应是原因之一,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应是唐朝与突厥的交易。[6]史书记载,战后突厥与唐朝瓜分战果,唐收复太原及河东大部分地区,突厥获得太原城众多美妇人,又留伦特勤及数百人“助唐镇守”太原,并留兵戍守石岭(在太原以北)以北。可见唐朝与突厥又有一次交易。这种交易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有更多的经济内容。新旧《唐书·突厥传》记载,唐高祖对突厥“前后赏赐,不可胜纪”,“赐与不可胜计”,突厥“多须求。帝方经略天下,故屈礼,多所舍贷,赠赉不赀,然而不厌无厓之求也”,等等,可知唐贿赂突厥次数多且数量大,史书并未完全记载下来。综合所有情况可以推知,刘武周与薛举一样,也是唐朝对突厥的贿赂,断送了他们与突厥的联盟。47i1r}j}9j/j ‘‘v~14 4,分裂操纵中原势力,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突厥社会生产结构单一,决定了其经济脆弱和不完整,平时情况下,突厥需要中原农业经济的补充,天灾地害时,更需要中原农业经济的救济,中原分裂战乱时,正是突厥攫取中原物资的最好时机,这就是突厥为什么要维持天下分裂局面的原因,也是为什么突厥在中原分裂时能够强大的原因(突厥两度强大:周齐时代c隋末唐初,都是中原的分裂时期)。 6][!‘hg 分化操纵中原势力,是隋末唐初最突出的历史现象,但并不是此时才出现的新现象。事实上,正如中原农业民族惯于使用这种手法对付游牧民族一样,突厥也早已使用这种手段对付中原农业民族。林恩显先生说,“在北亚游牧民族与中原农业民族长期生存竞争历史中,双方均善于利用对方国内的矛盾c冲突,加以离间分化,在中原谓之‘以夷制夷’;在北亚称为‘以汉制汉’,此乃敌对双方竞争中最经济的手段,可谓不出一兵一卒而瓦解敌国于千里之外”。[7]所说甚是。分化操纵中原势力的边政措施,一是沿袭了突厥的传统,二是借鉴了隋朝的经验。 北周c北齐时代,是突厥第一个强盛时期,据《周书·突厥传》记载,“自俟斤以来,其国富强,有凌轹中夏志”。“(周)与齐人交争,戎车岁动,故每连结之(突厥),以为外援。”周c齐两政权互相敌视,皆连结突厥,而突厥与北周和亲,关系更近,俟斤两度“请举国东伐(齐)”。俟斤死,其弟他钵可汗立,仍与北周和亲,周“岁给缯絮锦彩十万段”。但是,建德六年(577)北周灭亡北齐,突厥改变了态度,竭力帮助北齐复国:“齐定州刺史c范阳王高绍义自马邑战败,北奔突厥,他钵立绍义为齐帝,召集所部,云为之复雠。”以后,“宣政元年(57八)四月,他钵遂入寇幽州,杀略居民”,“是冬,他钵复寇边,围酒泉,大掠而去”,等等。突厥先支持北周达北齐,后扶植北齐余孽打北周,都是为了维持中原的分裂状态,从而维护突厥自身的利益。他钵曾骄傲地说:“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周c齐)孝顺,何忧无物邪。”典型地反映出中原分裂,突厥得利的现象。隋朝取代北周之后,突厥仍使用这套做法,支持北齐余孽高宝宁向隋进攻,只是突厥及其支持的分裂势力已不是隋朝的对手,分裂之梦彻底打破。所以说,突厥分化操纵中原势力,是有历史传统的。;vv八hg!1h 国学论坛r{,l 隋末内乱,给突厥提供了又一次使用这种手段的机会,而这一次,突厥分化操纵中原的政策和手段,无论从对象还是范围或力度来说,都已大大超过周齐时代。这一时期突厥分化操纵的对象已不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政权,而是十几个互相争斗大不一的政权。这一时期情况复杂得多,突厥运用分化操纵的手段也娴熟得多。突厥政策措施的进步,是借鉴了隋朝经验的结果。\l!6{kgh!‘ 隋朝前期分化离间突厥的政策非常成功,突厥因此分裂为东c西二部,并在三十多年中内战不已,隋朝因此成为强大的帝国,并通过控制,有效地控制了东北亚诸少数民族。[八]但是,隋朝后期这一套做法却行之无效了,裴矩以部众强盛,献策以宗女嫁始毕之弟叱吉设,拜其为南面可汗以分始毕之势,但未成功,叱吉设不敢受,始毕闻而大怨。裴矩诱杀始毕宠臣史蜀胡悉,也被始毕识破,最终导致大业十一年与隋朝决裂,始毕可汗率几十万骑兵围隋炀帝于雁门郡城,后因援兵赶到,加上可汗妻隋义成公主遣使告“北边有急”,始毕可汗才解围而去。时人后者皆怪裴矩技不如长孙晟,同样的策略和做法,结果却截然相反。殊不知,这实际上是突厥在认知上有了进步,识破了隋朝的伎俩,并从反面说明突厥何以能从容应对隋末唐初复杂的形势,说明突厥吸收了隋朝的经验,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隋朝对付突厥的策略,对付中原民族本身。 国学论坛一v‘5:0~vd7 隋末唐初突厥主持分化操纵中原的可汗共有三个:始毕c处罗与颉利,这三个可汗都是启毕可汗之子,他们都曾生活在隋朝,都曾亲眼目睹隋朝的政策措施,而且亲身经历或抵制隋朝后期的离强合弱等政策。始毕可汗是突厥制定分化操纵中原边政措施的奠基者,他对隋朝的政策体会最深。他所制定的政治册封c质子制度等分化操纵中原的措施,都是周齐时代突厥所未运用的。周齐时代,突厥只是与中原政权和亲,用军事援助干预中原的政治。而政治册封等手段却是隋朝运用的。如隋朝扶植了几代突厥可汗:沙钵略c莫何c都蓝c始毕,政治册封了多个突厥可汗:莫何可汗c都蓝可汗c启民可汗c始毕可汗c曷萨那可汗及可汗的子弟(沙钵略子窟含真为柱国,安国公,都蓝可汗弟褥但特勤为柱国c康国公)。始毕可汗册封中原势力,可以说是直接效法隋朝边政的产物。而处罗可汗扶植隋王杨政道,建立后隋傀儡政权,封苑君璋为大行台,可以说更是隋朝政策的直接翻版。隋朝扶植孤立危殆的启民可汗,使之成为隋朝控制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工具;处罗可汗一步一趋,扶植失去家园的杨政道,亦欲使之成为突厥控制中原诸割据势力的道具。只是效果不显而已。突厥还效法隋朝施行离间计。隋长孙晟离间东c西突厥及沙钵略与阿波可汗,效果甚佳。唐并州总管刘世让晓习边事,谓唐高祖,突厥之所以能南下寇掠,是因为有马邑为中间补给站,唐以崞城为根据地,蹂马邑禾稼,败其生业,则可阻止突厥南下。高祖以世让戍崞城。突厥恨世让断其生路,遣其臣曹般拖对高祖说,世让与可汗通谋,欲为乱。武德六年(6)十月,高祖杀世让。[9]突厥仿隋施行离间计,效果亦佳,消除了一个劲敌。所以说,突厥分化操纵中原的边政措施,是借鉴了隋朝的经验。突厥边政措施较前进步,还有两个因素:一是胡人在突厥发挥作用;二是华人在突厥效力。裴矩曾对隋炀帝说,“突厥本淳易可离间,但由其内多有群胡,尽皆桀黠,教导之耳。史蜀胡悉尤多奸计,幸于始毕,请诱杀之。”[0]这说明了几个问题:一是,突厥中胡人很多;二是,胡人尽皆桀黠,教导突厥;三是,胡人颇受可汗信任;四是,当时“史蜀胡悉尤多奸计”。唐初这个情况依然存在,只是具体人员有所变化。如上举武德六年(6)离间刘世让者,就是突厥之臣曹般拖,曹与史,皆昭武九姓胡。又《旧唐书·突厥传上》载,“颉利每委任诸胡,疏远族类,胡人贪冒,性多翻覆”。说明胡人一直受到突厥可汗的信任,胡人利用世代经商c见多识广c桀黠翻覆的特性,为突厥可汗出谋划策,改变了突厥简单淳朴的行事风格。j八j/6 7a/a一\h‘i一;/d一gi/l/ail一r&一t; &一t;fail&一t; daa一fail一&一t;01641&一t;[ailrd]/a 隋末唐初大量华人逃入突厥,也为突厥带来了新的思维。李渊太原起兵之初,致始毕可汗信,封题为“启”(下对上致敬语),有司建议:“突厥不识文字,惟重货财,愿加厚遗,改启为书。”李渊答:“何不达之深也。自顷离乱,亡命甚多,走胡奔越,书生不少。中国之礼,并在诸夷。”[1]即表明当时华人在突厥者众多,并且将中国礼仪c思想带到突厥。《资治通鉴》卷19载:“初,突厥性淳厚,政令质略。颉利可汗得华人赵德言,委用之。德言专其威福,多变更旧俗,政令烦苛。”也反映了华人在突厥发挥影响的情况。胡人c华人大量涌入突厥,对突厥边政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发挥了作用。 突厥分化操纵中原势力的策略手段也有许多与中原农业民族不同的地方。其不同主要在于目的不同。中原农业民族运用分化离间等手段,目的是保护境内的安宁,不受周邻的侵扰,建立稳定的天下秩序;突厥的目的则是获取生存的物资,壮大自身的力量。突厥所居漠北草原之北为广大的西伯利亚森林地带,这是突厥的避难之所和安全的保障,突厥很难在军事上被中原政权彻底消灭,但是,生存物资的匮乏,却时时困扰突厥,甚至可能葬送他们,因此,对中原物资的渴求,是突厥使用手段干预中原的主要目的。由于二者的目的不同,导致手段也有所不同。中原农业民族惯用“远交近攻”法,突厥习用“近交远攻”术(中原投靠突厥的势力大多都与突厥相近)。“远交近攻”贵在两面夹攻,牵制c隔离对方,使之无援而降,不为边患;“近交远攻”妙在就近易合,合作方便,军事上援助快,经济上获取易。[]!≈y,ua‘≈r,vd:/d一gi/l/ail一r&一t; &一t;fail&一t; daa一fail一&一t;ada9ad9479d6&一t;[ailrd]/a 另外,突厥作为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与后世的少数民族也有所不同,突厥分化操纵中原,主要是为了经济利益,领土要求不是很强,而后世的少数民族如契丹c女真c蒙古c满洲等,不仅有经济要求,而且有领土,中原农业民族与他们的斗争更加复杂和艰巨化。但是,历史也正是在这种巨痛中前进。&b&bsguu,k,a]l/d/sd &b&bsguu6j;i‘y≈k≈6] /d一gi/l/ail一r&一t; &一t;fail&一t; daa一fail一&一t;46f6f07a5&一t;[ailrd]/a‘l7‘{u 参考文献: 国学论坛6q{g/一/‘s [1]吴玉贵认为,“所谓‘割让’,不过是唐朝向突厥许诺结束这两个地区名义上的南北两属状态”。见《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八年,160页。国学论坛!y‘[1 []《新唐书》卷15《突厥传上》。0[1f;!,0&bs9l /d一gi/l/ail一r&一t; &一t;fail&一t; daa一fail一&一t;5561560&一t;[ailrd]/a一9≈y八|{4a≈s6r []《册府元龟》卷990〈外臣部备御三〉。 [4]均见《旧唐书》卷57《刘文静传附张长逊》。qk‘a1{7v5r5r 国学论坛9::v:/l5q4\ [5]见《旧唐书》卷55《李轨传》。r0j;/j/v 1ak1r‘]‘, [6]《旧唐书》卷194《突厥传上》。9!l6v [7]均见《旧唐书》卷55《刘武周附苑君璋传》 :}1[!fu!~ [八]同上。;~‘h‘y9f [9]《旧唐书·罗艺传》卷56载。 0a!g: [10]《资治通鉴》卷19,唐纪八太宗贞观元年,60八页。‘;一d5g‘一y {\6g5v‘~ [11]《资治通鉴》卷1八八,唐纪四高祖武德三年条,5八八4c5八八5页。;7vjq1~/一,≈u [1]《资治通鉴》卷1八9,唐纪五高租武德四年条,5907页,《新唐书》卷15《突厥传上》略同。 [1]《资治通鉴》卷1八八,唐纪四高祖武德三年条?,5904页。《册府元龟》卷65八奉使部举劾,7八八页。 [14]见《大唐创业起居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八年,9c14c0页。《唐会要》卷9《北突厥》。《新唐书》卷15〈突厥传上〉。 [15]《资治通鉴》卷1八八,唐纪四高祖武德三年条,5八96页。‘u;i‘,a‘&b 国学论坛5l4kv八s;r‘{: [16]刘武周曾以宋金刚为西南道大行台(见《资治通鉴》卷1八7,5八57页),是马邑郡割据势力有行台制度。但当时武周尚在,相对金刚来说,武周应代表“中央政府”。s5|:一 [17]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八年,161一一166页。&b&bsguuj‘g1‘一:uy [1八]《新唐书》卷15《突厥传上》。《资治通鉴》卷1八八,唐纪四高祖武德三年条,5八96页载同。国学论坛v6八ui[ 国学论坛:‘6v0v‘ [19]《唐会要》卷94记此事在武德三年五月,《资治通鉴》卷1八9唐纪五高租武德四年条记在武德四年三月。 &b&bsguu~9g&b\ [0]《旧唐书》卷56《梁师都传》。7dy7u‘y:一/f :s01d}!/ [1]《大唐创业起居注》卷1,页。国学论坛k|1g:s7≈f !ll5‘yr/qh []《旧唐书》卷57《刘文静传》。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5页。 [4]《旧唐书》卷6《郑善果附元寿传》。 ,一|,d7&b6j4a01j;r [5]《资治通鉴》卷191,唐纪七高祖武德九年,6019—600页。李靖所言,见《通鉴》考异引刘餗《说》。 [6]见吴玉贵《突厥汗国与隋唐关系史研究》,161一166页。《旧唐书·刘武周传》载:“初,武周引兵南侵,苑君璋说曰:‘唐主举一州之兵,定三辅之地,郡县影附,所向风靡,此固天命,岂曰人谋。且并州已南,地形险阻,若悬军深入,恐后无所继,不如连和突厥,结援唐朝,南面称孤,足为上策。’武周不听,遣君璋守朔州,遂侵汾c晋。及败,泣谓君璋曰:‘恨不用君言,乃至于此!’”吴文据此认为,《旧唐书》“认为刘武周的失败,与他没有能实行“连和突厥,结援唐朝”的策略有关”。但实际上《旧唐书》说刘武周之所以败,是因为没有听苑君璋之劝,悬军深入,与唐争锋所致;若听君璋之劝,坚守马邑,与南北方向的唐朝c突厥和睦相处,成为一方霸主(南面称孤)则不会覆亡。另外,如果说突厥因刘武周是反隋势力,转变政策后就惩处他,事实上有说不通的地方,因为基本上所有割据势力都是反隋起家的,唐朝也是,而突厥恰恰转而助唐收复太原,并无证据证明唐朝向突厥表示接受隋朝后裔。而且武周并不是弑炀帝推翻隋朝的原凶,很难说必须处置他。如果说突厥转变政策后,武周不服从,开罪于突厥,也有说不通的地方,因为武周弃太原而逃后,选择的是奔突厥,说明他们之间并没有公开发生纠纷。我们认为,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唐朝对突厥的收买贿赂。这是唐朝初期一贯的做法,太原是唐朝的老根据地,而且是唐一统天下的必争之地,唐朝为收复此地可以施展一切手段,而贿赂对于突厥来说是最有效的手段,唐朝也确实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代价。 [7]林恩显《突厥研究》,台湾商务印书馆,19八八年,70页。‘s‘≈v5‘k{ 一fu≈q一\4k1h:| [八]详见拙作《归附隋朝》,《西域研究》拟用。 [9]《资治通鉴》卷190,唐纪六高祖武德六年条。 /y!/7, [0]《隋书》卷67《裴矩传》。1≈g‘0‘vv4 [1]《大唐创业起居注》卷1,第9页。 []参见林恩显《突厥研究》,第八八—90页。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隋末群雄——窦建德 上 第一章起义 隋炀帝大业七年,隋炀帝杨广以倾国之力积聚军队c粮草准备进攻高丽,山东诸郡是重点征募地区,由于路途险阻,官吏盘剥,被征募的民夫和民间财物多数从此查无下落,因此山东各地民心浮动,在这一年发生了多处起义,窦建德也在其中。 窦建德,山东清河郡漳南县人,少尚气侠,胆力过人,为乡党所归附。由于他素有勇敢之名,在漳南县的征兵活动中,窦被征募为二百人长。窦有一个朋友叫孙安祖,也因为勇猛被征募当兵。不巧这时山东水灾,孙家被水,孙如果应征,家中妻儿无以维生,孙因此希望免征。漳南县令工作态度简单粗暴,认为孙逃避兵役,要打孙扳子,孙一怒之下刺杀了县令,逃到窦家藏匿。后来窦窝藏孙的事渐渐被人发觉,孙无法继续在窦家藏身,窦与孙商量,认为征高丽必然会导致天下大乱,正是英雄立功之时,窦这时说了一句话,“丈夫不死,当立大功”,这句话可以作为窦一生的写照。于是窦出面召集了同乡数百人,由孙率领正式起义。漳南县有大湖广袤数百里,名高鸡泊,孙即以此为根据地。奇怪的是,窦并没有和孙一起造反,送走孙和他的队伍后,窦回家继续当他的二百人长。可惜的是,官府不肯放过窦建德,由于窦在当地名望很高,各路起义军剽掠时从不靠近窦家,因此官府早就怀疑窦是强盗头子,至少也是通匪,加上窦窝藏杀官逃犯孙安祖,官府实在没有理由不来找他麻烦。于是某一天官府袭击了窦家,虽然窦幸免于难,但他全家都被前来剿匪的政府军杀害了。窦想不造反都不可能了,他聚集了二百多人投靠了当时清河郡内较大的一股起义军高士达,高见到窦很高兴,任命他当“司兵”,也就是军事指挥。与此同时,孙安祖的队伍和另一支起义军张金称发生冲突,孙安祖不幸身亡,孙的手下于是都投奔了窦。 由于窦的名声与能力,他迅速吸引了大批忠于他的士卒,手下达到万人。但这时窦仍然未成气候,他只不过是高士达的手下大将,而高士达本身也仅仅自称东海公,在山东各路起义军中列一席之地而已,与高士达同级别的起义军还有邹平的知世郎王薄c平原豆子瓯的刘霸道c河曲的张金称等等。 第二章自立 窦建德的“司兵”生涯持续到大业十二年。在这一年,杨广派出大将杨义臣进攻河北山东各路起义军,杨是隋朝屈指可数的大将,一战就击灭了张金称,接着立即进攻高士达。当时高士达刚刚靠窦建德的诈降计消灭了隋将郭绚的部队,自我感觉正好,窦建德建议暂时避开杨义臣,退入高鸡泊坚守,高士达不听,派窦建德留守,自己领兵去和杨义臣正面决战。高部的确比较有战斗力,初战的结果是高部告捷。高趾高气扬,以为杨义臣之流如何是我敌手,就在营中大摆宴席,犒赏三军。可惜高部只是胜,其实杨部主力并未受损,高因胜而起轻敌之心,实在是极危险的事,也许那场胜就是杨义臣的战术也说不定。五天后,杨义臣发动突袭,高部措手不及,结果是高士达大败并且当场阵亡。杨义臣乘胜进攻窦留守的阵地,窦最后只带了百余人勉强脱身逃走。杨认为窦只是贼,不足为虑,因此没有继续追杀窦,就此得胜回朝。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杨义臣一生最大的失误。 杨义臣撤兵后,窦回到高鸡泊,高士达c张金称的余部纷纷前来投奔他,窦于是自称将军,成为一支独立的起义军。如果高士达不死,窦建德也许会一直做他的“司兵”,也许会火并高士达自己篡位,也许会被高士达疾贤妒能找个借口干掉,不过现在高士达战死了,失去了老板的窦建德很自然地自己当了老板。 这时窦建德的势力还很弱,如果杨义臣再回来的话,窦建德肯定就要随原老板一起去了,幸运的是,杨义臣这个可怕的敌人再也不会来了。事情是这样的,隋炀帝杨广有个好大喜功的毛病,非常不愿意听坏消息,他手下群臣就迎合圣意,绝对不向他报告各地起义军蜂起的消息。如果有地方求救的告急文书,掌管文书的大臣虞世基就会尽量把文书压下来不让杨广看到,如果实在压不下来,就禀告说某地有些鼠窃狗盗,骚扰地方,郡县正在围追堵截,不日即可消灭,陛下不用担心。周围所有人都如此说,杨广也就如沐春风,自以为尚是太平盛世。这次杨义臣消灭河北山东最大的两股起义军张金称和高士达,战功极大,上报时说是平贼数十万。杨广大为怀疑,这天下一片太平,哪里出来数十万反贼?你杨义臣不是虚报战功吧?虞世基乘机进谗言说,杨部都是杨的子弟兵,兵力又多,战斗力又强,只怕以后会成为祸根。杨广深以为然,即刻下旨将杨部就地解散。可怜大将杨义臣出生入死,最后得来这么个奖赏!历代统治者共有的毛病是鸟尽弓藏c兔死狗烹,可外面明明还在乌飞兔走,杨义臣就先一步被处理了,这在历史上也算奇闻,有这样的皇帝和这样的大臣,隋朝想不亡都难——只是便宜了窦建德。 第三章霸业开始 窦建德自立时,隋朝大势已去,普通郡县的地方官员无力对抗起义军,只是因为起义军对隋朝官员采取一律处死的待遇,地方官员才不投降。窦自立后,对隋朝官员采取了宽大的政策,于是地方的郡县逐渐向窦投降,窦因此声势日盛,部下达到十余万人。大业十三年,窦在河间郡乐寿自称长乐王,初步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就在窦称王的这一年,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敌。这一年,由于翟让c李密的瓦岗军猛攻东都洛阳,杨广在江都调遣全国各地精兵汇集洛阳进攻瓦岗军,这各路兵马中包括从江都出发的王世充c从岭南出发的张镇周等人,这次作战的总指挥是从河北涿郡出发的大将薛世雄。杨广给薛世雄的命令是顺便消灭沿途的起义军,于是薛领兵三万,一路剿匪,于七月到达河间郡七里井。这时窦建德军中缺粮,部队正散在各地征粮,窦堂堂长乐王,此时身边的兵力才不到二千。以二千对三万,窦如果不想被消灭,就只有逃走和投降两条路可走。令人无法相信的是,窦居然选择了第三条路,居然决定去主动进攻! 关于窦为何会作出如此冒险近于自杀的决定,历史里记载了一个传说,是说正在为薛世雄大军压境发愁的窦建德经人推荐去咨询一个据说很有法力的女巫,窦问前途吉凶,女巫回答逃走和投降都大凶,只有在日出前进攻才大吉。占卜时已经是下午,窦部与薛世雄部相距有140里,是否能在第二天日出前赶到在未知之数,于是窦集合手下,命令立即出发进攻薛世雄,并约定如果在日出前到达,就全力进攻;如果在日出后到达,就全军投降。不管女巫的传说是真是假,反正窦是下了决心去以卵击石,窦亲自率领敢死队八0人做先锋,其余部队随后。窦部一夜急行军,在距离七里井还有不到里时,竟然就要天亮了,窦懊恼不已,只得准备投降。就在这时,整个事件中最传奇的事发生了,忽然起了大雾,咫尺之间不见人影,窦大叫天助我也,窦部也士气大振,于是大家发动突袭,杀将过去。正好薛世雄自恃强大,十分轻敌,扎营居然不设防备,被窦部一阵袭击,薛部朦胧中不知敌人数量,士无斗志,三万大军当场溃败。幸亏薛世雄习惯早起,当时已经穿好衣服,这才得以在第一时间落荒而逃,仅以身免。薛世雄逃回涿郡后,又羞又怒,不久就发病去世了。 河间七里井之战,对隋末的历史有重大影响,成就了两位霸主。第一位受益者当然是窦建德,窦因此战而声望倍增,一跃成为河北最强大的起义军。第二位受益者是正在向洛阳进军的王世充,薛世雄死后,杨广任命王世充接替薛,担任洛阳方面的总指挥,这是王世充第一次作为方面军司令,而手下正集合了隋朝各地的精兵,为王日后称霸河南准备了实力。而这一切的起因,居然是一场大雾(女巫什么的太玄,暂且不论,这大雾可是明明白白记载在《资治通鉴》里的),如果不是写史书的人故弄玄虚,那就只能算是天助窦建德了。 第四章建国 破薛世雄后,窦军进围河间郡城,河间郡守王琮死守不降,双方从大业十三年七月一直相持到大业十四年(这一年也是唐武德元年)七月,这时宇文化及在江都叛乱,隋炀帝杨广被害的确切消息传到河间。窦得知此事后,停止攻城,并派了使者进城吊唁,王琮当天就开城投降。窦军围攻河间一年,被王琮杀伤无数,窦的将领纷纷要求杀掉王琮泄愤(具体的方案是烹了他,就是扔到开水里清炖或者放到油锅里油炸)。窦坚决不同意,对他的将领们说道,以前在高鸡泊当强盗,不得不杀人,现在志在天下,王琮这种忠臣,招揽都来不及,怎么可以杀?窦传令全军,有敢动王琮的,夷灭三族。窦善待王琮,在政治上有极大的影响,当时河北c山东仍然有不少地方官员忠于隋朝,与起义军为敌,隋炀帝的去世使他们突然失去了效忠的对象,已不得不投降,但多年征战下,与起义军的仇恨已经很深,投降后是否可以保证生命财产实在难说,窦以实际行动表示了他各为其主,既往不咎的态度,于是各地郡县争相向窦投诚。窦于此时正式建国,定都于乐寿。十一月,有五只大鸟率领数万只鸟飞来乐寿,几天后才飞走。又有人向窦献宝玉,经专家考证认为那玉是夏禹(就是那个治水的大禹)当年的宝物。这两件事被认为是窦建德立国的祥瑞,窦因此建年号为五凤,同时改国号为夏(原本自称长乐王,也就是以长乐为国号)。 这时候,在河北能够与夏国抗衡的势力只有魏刀儿,魏是漫天王王须拔(王的名字在双龙传第一章出现过)的副将,王在进攻幽州时阵亡,其势力由魏继承。窦建德称夏王时,魏刀儿已经自称魏帝,部下也有十万余人。一山不能容二虎,窦先假意与魏结盟,随后趁魏不备,以突然袭击的手段消灭了魏的势力,吞并了魏的地盘,魏本人也被处死。窦的手段实在有欠光明磊落,不过在乱世里也无法求完人了。不过窦手脚不够干净,放跑了魏的结义兄弟宋金刚,宋后来投靠了刘武周,很是让李世民头疼了一阵,说来窦建德功不可没。 在大业十四年的年末,窦建德四面出击,所到各处望风而降,但窦在进攻幽州时却遇到了出乎意外的顽强抵抗。幽州的守将罗艺(就是说唐里罗成的爸爸)这时已经降唐,并被赐姓李氏,罗在薛世雄的两个儿子薛万均c薛万彻的帮助下死守幽州,与窦建德相持了一百多天,窦见取胜无望,最终不得不退兵。以后罗艺一直为唐守卫幽州,与窦连年征战。 第五章顶峰 唐武德二年(如果杨广不死,这年应该是大业十五年)闰三月,窦建德亲率主力进攻宇文化及。这时的宇文化及已经是风中残烛,连都城魏县都已经被唐将李神通攻陷,宇文化及本人也正被唐军围困在聊城。窦此时进攻宇文化及,其实是在和唐争夺消灭宇文氏的战果。唐军猛攻聊城,希望在窦军到达前结束战斗,但由于主将李神通指挥不力,唐军最终没有实现目的。面对窦军主力,李神通只好主动退让,由窦军继续进攻聊城。在窦的指挥下,宇文化及最后的势力被消灭,被宇文重金请来协助守城的知世郎王薄开城投降,聊城被攻陷。宇文三兄弟中,化及c智及被窦处死,士及投奔李渊去了。 灭宇文化及对窦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宇文化及是杀隋炀帝的凶手,谁灭了他谁就可以成为为隋朝报仇的英雄,大大有利于收买旧隋的人心。为此,窦充分地进行了一场政治秀。攻克聊城后,窦第一件事就是去参见隋炀帝的寡妇萧皇后,自称为臣,并隆重地为隋炀帝发丧,同时将参与谋杀杨广的宇文党羽全部处死,完全是为隋朝报仇的模样。做完这些事后,窦派使者去和洛阳的王世充修好,王世充拥立的隋皇泰主(杨广的孙子,当时只是十几岁的孩子)封窦为夏王。这样,窦这个夏王就不再是自封的,窦也不再是“盗匪”,而是政府官员了,也就是说,窦终于取得了正式的政治地位。同时,窦也得到了原来在宇文化及手中的隋传国玉玺,天子仪仗,以及大批的旧隋大臣,其中包括了裴矩c虞世南等著名人物,其象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想必李渊和王世充对窦的战果嫉妒得咬牙切齿吧。 窦霸业的顶点是在武德二年十月与唐的河北军团在黎阳决战,当时唐军的根据地关中正被刘武周c宋金刚猛攻,无法兼顾河北,窦趁此机会对李神通c李世绩率领的唐河北军团发动了进攻。决战的结果是唐军全军覆没,李神通当场被擒,李世绩突围后因为父亲李盖被擒当作人质,不得不投降了窦建德。唐河北军团溃灭后,窦占领了唐在河北的全部州县,已经降唐的徐圆朗也在此时叛唐投靠了窦。窦完成了他的河北霸业,把都城从乐寿迁到了明州,相信窦此时一定只是把明州作为临时都城,而在心中梦想着长安和洛阳吧。这时窦的境内再无大敌,社会安定,统治清明,据记载,达到“夜不闭户,商旅野宿”的境界,可谓全盛。 李世绩在当时是著名的大将,窦非常欣赏他,希望能将李收为己用,为此还将李的父亲一直扣留在自己身边当做人质。李世绩的谋士建议他先假装效忠,骗取窦的信任后再逃走,李听从这一建议,正好此时窦与王世充关系恶化,李就为窦进攻王世充。在攻克王世充的新乡城时,李世绩俘虏了新乡的守将刘黑达。刘将来是个很重要的人物,所以顺便介绍一下。刘是窦的漳南同乡,从就与窦交情很好,天下大乱后,刘投奔郝孝德部,又随郝归附李密,李密败后降王世充,换了几次领导,但都没得重用。很奇怪他一直没有去投奔当年的好友窦建德,大概是想自己干出番事业,不想借朋友的光。不过造化弄人,两个童年的朋友终于还是见面了,虽然场面是有些尴尬。窦立即任命刘为将军,并封刘为汉东公,刘从此成为窦的大将。在窦死后,刘成为窦的继承人,多次击败李世绩。推测李世绩一定对此追悔莫及,早知道当时当场杀了刘多好。 通过几次成功的军事行动,李世绩获得了窦的信任。李的计划是趁窦建德出外巡视时袭杀窦,然后趁窦军群龙无首之机救出父亲一起归唐,李还拉拢了窦的部下李文相准备一起动手。不料窦因为妻子临产,一直呆在都城不外出,二李没有下手的机会。时间一久,事情被窦发现,李世绩仓皇逃走,于武德三年正月回到唐都长安,李文相则被窦处死。事后,窦的部下纷纷要求窦杀掉李世绩的父亲以惩罚李世绩,但窦很有气度,认为李世绩对唐尽忠并没有错,不肯杀李父,不过也没将李父送还,大概想以后再用李父来招降李世绩。 窦可能想学三国曹操与关羽的故事,他对李世绩实在很好。窦部下确实没有象李世绩那样的人才,也难怪他一心想把李收为己用,当然手段是差了些,居然捉了人家父亲当人质。李世绩曾历仕翟让c李密c李渊,每次的新主都是旧主的敌人,但李每次都为新主尽忠竭力,丝毫不思为旧主报仇。按这个逻辑,如果窦建德灭了李渊,李世绩一定会立即归顺窦建德,并高高兴兴地为他服务。可惜窦太心急,还没灭掉李唐就希望李世绩归顺。李世绩的忠诚心很值得推敲,只要主君还在,就只为主君效忠,但如果主君灭亡了,他不会跟着殉节,而是投靠其他主君,全心为新主尽忠,甚至不管新主就是杀害旧主的凶手。按照君君臣臣的观点,李世绩实在就是个水性扬花的家伙,如果曹操杀了刘备,难道关羽会为曹操尽忠?事实上,那种为主殉节的君臣观在李世绩的乱世还并不存在,主君只有权利要求臣子的忠诚,而没有权利要求他们的生命,象李世绩这样有能力的人,也不会甘心为任何人奉献生命。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隋末群雄——窦建德 下 第六章一战而亡 武德三年四月,唐军在李世民指挥下,全歼刘武周c宋金刚部,解除了后顾之忧,七月,唐军以李世民为帅向洛阳的王世充发动全面进攻。这时的王世充已经杀掉了傀儡皇泰主,自称郑帝,窦建德是皇泰主封的夏王,与王世充自然已成敌国,但迫于形势,王世充还是厚着脸皮向窦建德求援。窦的谋士刘彬向窦献计,认为当今天下已成夏c唐c郑鼎足之势,现在唐郑主力发生决战,正是夏渔人得利之机。刘建议窦发兵援助王世充,联手击败唐军后,趁郑的力量严重削弱,一举灭了王世充,合并郑军后夏一定势力大增,而唐则因主力被击败元气大伤,再趁机一鼓作气灭掉唐,则天下大业可成,实为天赐良机。窦分析局势后,认为刘的计策可行,于是在十一月正式答复王世充,同意出兵援救洛阳。窦还派人送最后通牒给李世民,要求他从洛阳撤兵并归还已占领的郑国领地。对于这种要求,李世民当然不会理睬。窦在准备援救洛阳的同时,还发动了对孟海公势力的进攻,窦军的攻势在武德四年三月获得决定性胜利,孟海公力竭投降。 解决孟海公后,窦建德亲率夏军主力向洛阳进发,夏军中包括了徐圆朗(徐于武德二年投降窦建德)c孟海公二人的部队,兵力达到十余万,号称三十万。夏军一路攻克唐军占领的郡县,于当月到达洛阳东侧的虎牢关外。李世民留李元吉继续围困洛阳,自己率精兵赴虎牢关迎击夏军。到达的当日,李世民就亲自出战,以埋伏计生擒窦的骁将殷秋c石瓒。对窦建德来说,这种开头实在无法令人满意。 窦建德与李世民在虎牢关相持到四月,窦军久攻不下,接连败,军中士气低落,李世民又派大将王君廓袭击窦的补给线,战况开始对窦军不利。窦的谋臣凌敬建议放弃进攻虎牢关,采用围魏救赵之计,趁唐军精锐尽在洛阳城下无法脱身之机,全军直扑唐的根据地关中,李世民势必进退两难,不得不从洛阳撤兵,而窦军则可立于不败之地,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撤回河北而已。窦本已打算采纳凌的建议,但王世充的告急使者每天络绎于道,在窦面前痛哭流涕苦苦哀求,同时又贿赂窦左右将领,让他们在窦面前贬低凌敬(大意是说凌一介书生,不懂军事),坚持不撤兵,窦不知是侠义精神发作,还是仍然想继续刘彬的一箭双雕之计,反正最终没有采纳凌敬的建议。于是,窦无视相持所带来的种种不利,继续与李世民进行攻防战。 五月,李世民认为时机成熟,终于出兵与窦会战。双方于上午到达战场,夏军漫山遍野而来,李世民则坚守不动,相持到中午,夏军已又渴又饿又累,李世民趁机猛攻,并亲自冲锋陷阵。当时窦建德正召集群臣集会,李世民精兵直冲窦建德大营,窦手下众文官立刻狼奔豕突,大营中一片混乱,窦军的指挥系统陷于瘫痪。夏军将士虽然奋战,无奈指挥部被摧毁,最后终于不支溃败,仅被俘虏的就多达五万。窦在突围时中槊受伤,逃到牛口渚终于不支坠马,被唐将白士让c杨武威追上,白要下手杀窦,窦急忙大叫“勿杀我,我夏王也,能富贵汝”,一世豪杰,到此生死关头,也忍不住哀求饶命了。当天,李世民以胜利者的姿态与窦见了面,问窦说,我自管进攻王世充,关你什么事,大老远跑来送死?窦默然半晌,答到“今不自来,恐烦远取”。对这句话一直有不同理解,有人认为窦乘兴而来,却落得如此下场,穷极无聊下自我解嘲,但这样就简直是一副摇尾乞怜之态,未免太不符合窦的风格,因此这句话可以理解成很正式的意思,那就是“为了争天下,你我早晚将有一战,就算这次我不来攻你,你也会去攻我,何必说那么多废话”。 李世民将窦建德押到洛阳城下与王世充见面,窦c王二人唯有相对流泪。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不得不开城投降。七月,李世民凯旋回到长安,将窦建德c王世充向李渊献俘。李渊一向很有兴趣将被俘的敌方首领公开处斩,比如薛仁果c李轨c萧铣c李子通等人都是死于长安,窦建德也没能例外,被斩于长安市中(王世充则是另一种死法,会在王世充传里提到)。窦建德于大业七年起义,在隋末的历史舞台上纵横了整整十年,窦在十年中屡战屡胜,却在最接近成功的时刻一战而亡,历史中往往有这种戏剧性极强的事件发生,与窦同时代的李密也是如此。唐c夏c郑的洛阳攻防战,是隋末争天下的最后一次决战,具有定天下的作用,在军事史上也被视为围城打援战术的经典之作,但其实窦建德并没有必败的理由,如果当时窦建德听从凌敬的计谋,历史会是怎么样的呢?当然,做这样的猜想实在很无聊 第七章壮丽尾声 窦建德在虎牢关战败被俘后,余部逃回河北,准备拥立窦的后代,继续抵抗唐军。但大将齐善行认为,以窦的英明神武,尚且不敌李世民,以夏军目前的势力,再与李对抗已毫无意义,不如干脆投降。这种意见最后获得大多数将领的同意,于是窦军余部自动解散,愿降者降,愿去者去,夏国灭亡。此前被俘的唐将李神通,以及李世绩的父亲李盖,也于此时获得自由,重回唐朝。 占领河北后,李渊派了秦武通c郑善果等人当接收大员,这些人的统治能力与窦建德不可同日而语,偏又喜欢去欺压窦的旧部。七月,窦在长安被杀的消息传来,窦的几员已经解甲归田的大将聚在一起商量,认为反正大家已经身经百战,早就该死,与其被唐迫害致死,不如拼却残生为窦报仇,于是决定重新起兵。众人占卜应以谁为首,占卜的结果是当拥立刘姓之人。这时刘黑达正隐居漳南老家,众人就找到刘要他一起造反。刘当时正在耕田,一听说为窦报仇,立即踊跃加入,杀了耕牛与大家饱餐一顿。 当年刘与窦为友时,刘家贫又好酒好赌,窦不时接济他,可刘总是没几天就花光了,乡人都认为刘是个无赖,只有窦信任他,不改友情。后来刘历仕郝孝德c李密c王世充,均不受赏识,碌碌无为,他不是主动加入窦部,而是作为王世充的部下被窦俘虏,但窦建德仍然信任他,对他提拔重用。对刘黑达来说,窦建德不仅仅只是领导,还是朋友和兄长。如果要起兵为窦建德报仇,刘黑达的确没有理由不参加。 八月,刘在漳南设坛祭奠窦建德,声明为窦报仇,窦的旧部纷纷来投,在虎牢关幸免于难的徐圆朗也率部响应,不愿看到唐朝顺利统一的突厥也暗中支持刘黑达。唐派出刚刚获得自由的李神通对付刘黑达,大概是想给李一个挽回面子的机会。九月,李神通与罗艺联军五万人与刘黑达在饶阳会战,刘以少胜多,大败唐军,罗艺的大将薛万均c薛万彻都被生擒,刘将二人羞辱一番后予以释放。罗艺是窦建德的老对手,即使窦本人也从未让罗艺有过如此大败。饶阳之战后,刘黑达声势大盛,河北各地的窦军旧部都争相杀掉唐的官吏起兵响应。这年十二月,刘黑达与李世绩在明州城外大战,李世绩全军覆没,单骑逃走,刘收复窦的旧都明州。年底,刘全部收复了窦的旧地,仅用了半年时间。武德五年正月,刘黑达称汉东王(刘曾被窦封为汉东公,以此为王号也是不忘旧主的意思),改元天造,定都明州,窦建德的文臣武将,悉复本位,所有政令法规,一如窦建德生前。 唐终于发现事态严重,派出李世民前来镇压。二月,两军在明州附近的明水县大战,刘率主力将李世民的爱将罗士信围困在明水城内,李世民的作战方案是以明水城吸引住刘军主力,然后亲率唐军主力与明水守军内外夹击,消灭刘军。不料突然天降大雪,唐军主力无法按计划援救明水,李世民的军事计划破产。罗士信孤军奋战,坚持了八天后终于力尽战死,年仅二十岁。罗十四岁就与秦叔宝一同担任张须陀的副将,后来历仕李密c王世充,在李世民进攻洛阳时与秦叔宝c程咬金一同降唐,是隋末屈指可数的勇将,也是说唐故事中罗成的原形。罗的战死,对李世民是很大的打击。三月,因大雪而迟到的唐军主力终于到达明水,李世民又用当初对付窦建德的老办法,一方面坚守不战,一方面派人切断刘军的补给线。相持六十余日后,李世民估计刘军粮尽,于是终于出战。刘军渡过明水河进攻唐军阵地,双方在河边血战。李世民先已派人在明水河上游筑堤蓄水,大战之时,唐军突然决堤,河水冲下,刘军促不及防,因而大败,刘黑达仅带几百人投奔突厥去了。这次决战,刘军战士二万人皆决死战,最后或者战死,或者溺死,可谓战到最后一兵一卒。史评李世民百战而得天下,所遇诸敌中,勇武以刘黑达为最。 李世民收复河北后,毕竟不能长期驻守,于是班师回朝,刘黑达趁机于当年七月在突厥c徐圆朗c高开道的支援下卷土重来,河北郡县居然又纷纷杀唐官吏响应刘黑达。十月,唐淮阳王李道玄率部三万与刘黑达在冀州大战,由于李的副将史万宝不发援兵,李被刘部包围,当场战死,时年十九岁。李道玄是唐争天下时战死的最高将领,也是李世民钟爱的弟弟,他曾多次随李世民出征,在虎牢关之战时更与李世民并肩冲锋,其勇猛连李世民都高度评价。后来李世民与人谈起这个英年早誓的弟弟,每每为之流涕。歼灭李道玄的部队后,刘黑达又一次收复了窦建德的河北旧地。 但是,这时唐朝的天下已基本形成,其强大已经不是河北一地所能抵抗的,虽然刘黑达接连战胜,但唐有无限的恢复能力,刘却没有。十一月,唐派出太子李建成c齐王李元吉讨伐刘黑达。十二月,两军战于河北昌乐县,刘部粮尽撤退,在渡永济渠时被唐军追上,刘军溃败,刘率部下数百人突围逃走,唐军紧追不放。 武德六年正月,刘逃到饶阳县城时,身边只剩百人了。当时饶阳仍算刘的地盘,刘任命的饶州刺史诸葛德威出城请刘黑达入城休息,刘起初不同意,诸葛“涕泣固请”,刘这才入城。不料诸葛已经秘密降唐,刘一入城就被伏兵生擒,献于李建成。刘大骂诸葛“狗辈负我”,那又有什么用?当月,刘黑达在明州被处斩,窦建德余部被消灭。 刘黑达在河北的起兵,其实已经不能算争天下,只是不愿屈服于唐而已。说严重些,刘很有些不识时务,如果是李世绩,一定不会再起兵为故主复仇。刘和拥立他的大将们都是窦建德的旧将,这些人最后全部壮烈战死,没有人投降,可是他们战死后,刘黑达也就丧失了基础,终于死在叛徒手上。隋末起兵争天下的,多不胜数,但没有一个象窦建德这样,在身死国灭后,仍然能有如此大的号召力,集合了旧部重新起兵,窦的号召力与刘黑达的勇武结合,产生的效果是出乎意料的,能够有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尾声,窦建德应该可以满意了。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转载 隋唐的军队 公元7世纪前后,从西亚c北非到东亚,重骑兵都面临轻骑兵的强劲挑战,形成了以轻骑兵压倒重骑兵的普遍趋势。在西亚c北非,阿拉伯轻骑兵击败了波斯和拜占庭的重骑兵,轻骑兵代替重骑兵成为战场上的王牌,在中亚,新兴的突厥王国以轻骑兵击败了柔然的重骑兵,突厥代替柔然成为草原霸主。而在中原,新兴的唐以轻骑兵击败了隋的甲骑具装,轻骑兵代替甲骑具装成为军队的主力。在西亚c北非和中亚,重装骑兵的衰落显然与农民大起义和世族门阀的衰落无关,而主要是与其机动性差有关。 在中原,甲骑具装的衰落也首先是由于其机动性差。沉重的具装铠甲虽然带来了防护力的增强,却减弱了机动性。据考古发现,一件完整的铁具装,约重40至50公斤,特制的重铠可达100公斤。又据《宋史》卷一九七《兵志十一》载,南宋初年,一领铁甲的重量是45至50斤约,6。八6—9。八4公斤。可见,战马驮载的人甲和马具装的重量至少有60—八0公斤,最重者可达10公斤。重铠增加了战马的负担,使其难以持久战斗,只有高大健壮而又稳重的马匹才能充当甲骑具装的坐骑,即使是这样的高头大马也只能以跑c慢跑冲锋。 骑兵是进攻型的兵种,机动性是骑兵作战的基本特点,失去了快速机动能力,就等于改变了这一兵种的性质,就难以体现其优势。早在先秦时期,孙子就提出,“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4认为作战时应以正面军队与敌交战,而以侧击c迂回c包围等取胜,很重视机动作战的作用。但由于当时的军队以车兵和步兵混合编成,车兵受道路的限制很大,步兵靠双脚步行,行动速度比较慢,二者的机动性都还很差,这一主张在实践中受到不少限制。只有到西汉时期,以轻骑兵组成的骑兵大集团出现后,这一主张才得到较充分的实践。骑兵大集团的出现使军队由注重力的对抗转变为注重寻找和创造机会,其实质是通过机动c速度来体现军队的战斗力 魏晋南北朝以降,骑兵发展为人马都披铠甲的甲骑具装,防护力虽然提高了,机动性却降低了。美国军事史学家。。杜普伊指出,机动性c突然性c翼侧突击和冲锋的猛烈性这四项因素是古代骑兵战术的基础。而要真正发挥这些因素的潜在作用还需依仗马匹的高度机动性5。英国军事史学家富勒也认为骑兵的“王牌为速度和时间而不是打击力”6。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甲骑具装的弱点逐渐暴露出来。甲骑具装机动性差,虽然适于正面突击,却不适于实施机动战术,不宜于穿插c迂回,出奇制胜沉重的具装使其战术简单c行动迟缓。 虽然甲骑具装在对付装备简陋的步兵时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对付机动灵活的轻骑兵和装备精良的步兵时则往往力不从心,甚至处于不利地位。隋军在与突厥作战时“每虑胡骑奔突,皆以戎车步骑相参,舆鹿角为方阵,骑在其内。”7这说明隋军的甲骑具装八很难单独抵挡突厥轻骑兵机动灵活的进攻,需要与步兵配合作战,方能与之抗衡。这和十字军重骑兵与塞尔柱土耳其轻骑兵作战的情况十分相似。由于行动迅速的塞尔柱轻骑兵经常避开笨重的十字军重骑兵的正面进攻而迂回其侧翼和背后,十字军发展了一种步骑协同的战术,即以步兵弓箭手组成牢固的掩护屏障,骑兵在其后,当骑兵要发起冲锋时,步兵则让开通路,9以二者的协同来与塞尔柱轻骑兵对抗。隋义宁元年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西取关中。九月,隋将”桑显和率骁果精骑数千人”,夜袭唐军,唐军初战不利,”诸军多已奔退”。此时,率部众随唐军出征的西突厥特勤史大柰”将数百骑出显和后,掩其不备,击大破之,诸军复振”10。隋军骑兵是甲骑具装而史大柰所部却是轻骑兵11。机动灵活的轻骑兵发挥速度优势绕到隋军阵后击败了防护力强但机动性差的甲骑具装。 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尤其是与突厥等游牧民族的战争,人们逐渐认识到对骑兵来说,机动性比防护力更重要。隋唐之际,在军事思想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重视机动的思想代替了重视防护的思想。唐初名将李靖强调指出,用兵上神,战贵其速”。1 新的军事思想又需要新的主力兵种来实施。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军队中除甲骑具装外还有一定数量人披铠甲,马不披具装的轻骑兵,后者作为辅助力量,与前者分别担负不同的任务,如侦察c追击等。考古资料可以证实这一点。如麦积山石窟17窟西魏或作北魏,壁画《十善十恶》中既有持矛的具装骑士,又有人着甲胄,马不披甲,持弓箭做射击状的轻骑兵,麦积山15窟西魏壁画《涅变》中可以看清楚的战马均未披具装1。由于战争实践重新需要轻骑兵充当战场上的主力,人们开始以轻骑兵代替甲骑具装作为军队的主力。起初是增加了军队中轻骑兵的比例,减少了具装骑兵后来逐渐以轻骑兵基本取代了具装骑兵。 在强调机动作战和进攻的突然性的军事思想指导下,唐初战争中经常使用行动迅速的轻骑兵进行出敌不意的远程奔袭。名将李靖就非常善于使用轻骑兵进行突然袭击常出敌不意,战而胜之。贞观四年60年,他率军进攻,趁其不备,突然以三千骑兵”夜袭定襄”,大败突厥。不久,又趁唐俭等前往突厥牙帐慰抚时,”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14,一举歼灭突厥主力。 唐初不少杰出将帅都善于使用轻骑兵,在战场上实施高度机动战术,相机破敌。如唐太宗李世民在战斗中就非常注意寻找敌人的弱点,以己之强当敌之弱,不简单地以硬碰斗力与敌人决胜负,而是以机动c速度来寻找和创造战机。李世民曾说自己“每观敌阵,则知其强弱,常以吾弱当其强,强当其弱,彼乘吾弱,逐奔不过数十百步,吾乘其弱,必出其阵后反击之,无不溃败。”15他往往先以轻骑兵实施敌前侦察,寻找敌人的弱点,然后适时加以攻击。如虎牢之战中。“世民命宇文士及将三百骑经建德阵西驰而南上,戒之曰,。贼若不动,尔宜引归,动则引兵东出。。士及至阵前,阵果动,世民曰,。可击矣。”16遂率轻骑兵猛扑窦建德军的总指挥部。有时他以轻骑兵迂回敌军阵后,攻其侧背,配合正面形成夹攻,有时直接从敌军薄弱部分突入,贯穿敌阵,然后从其背后再次冲入,反复冲杀,把敌阵搅得大乱,使敌军指挥失灵,陷于崩溃,以局部胜利带动全局胜利。如在击败窦建德的虎牢之战中他就是亲率轻骑直冲敌阵。其部下李道玄“挺身陷阵,直出其后,复突阵而归,再入再出,飞矢集其身如猬毛”,李世民“给以副马,使从己”,并亲率史大柰c程知节c秦叔宝c宇文歆等,卷起旗帜贯穿敌阵,在窦军阵后”张唐旗帜,建德将士顾见之,大溃”17,窦建德也因伤被俘。 由于甲骑具装的主要长处在于防护性和冲击力,不在于速度,其主要作用是充当正兵突击,不宜于出奇制胜,而轻骑兵才善于以速度表现战斗力,所以,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在重视机动的军事思想占了主导地位之后,甲骑具装在与轻骑兵的竞争中便处于不利地位,它必须让位于轻骑兵 二 其次,是由于杀伤兵器的发展。综观军事史,武器装备总是在对抗中发展的“盾”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矛”的进一步发展。自十六国时期,防护力很强的甲骑具装大量出现在中原战场之后,杀伤兵器也有了很大发展。弓弩c大斧c长枪等得到较大改进,隋唐之际还出现了由斩马剑发展而来的陌刀。这些都对甲骑具装产生了很大的威胁 两晋南北朝时期,弓的发射力比前代有所增大,南北朝时的步弓可达10余石,马弓可达6石1八。西晋时期出现了威力强大的神弩,东晋南朝时期,又有进一步发展,号称”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摧陷”19。北朝也有用数头牛才能绞轴张弦的床弩,用于守城和防御游牧民族骑兵的冲击0。。唐代除一般的弩外,还有在晋代万钧神弩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车弩,一次可同时发射七支铁羽箭,射程达700步1。车弩可装在兵车c战船上使用,具有一定的机动性,可用于攻坚c守城,也可用于抗击骑兵。唐代强弩的威力很大,具有相当的威慑力。唐德宗时,藩镇叛乱,叛将”李希烈既陷汴州,乘胜东侵连陷陈留c雍邱,顿军宁陵,期袭宋州。浙西节度使韩蟦命栖曜将强弩数千,夜入宁陵,希烈不之知。晨朝,弩矢及希烈坐幄,希烈惊曰,。此江淮弩士入矣。遂不敢东去”。另外,唐代还有专用的射甲箭,而且是各种箭中装备最多的。北朝后期至隋唐军事上的重要对手突厥人使用的是射程c弓力和命中率都比古时完善的木c骨镶拼而成的型复合弓4。突厥箭的侵彻力比唐箭更强。 唐代,不仅弓弩的杀伤力增强,而且装备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唐军中装备弓的比例是10分,即平均每个战兵都装备有弓,装备弩的比例是分,即0,专职弓弩手的比例也比前代增多达战兵的05。以骑射为本的突厥等北方少数民族军队更是人人都是弓箭手。大量强弓劲弩对甲骑具装造成了很大威胁。 隋唐之际还出现了由汉代的斩马剑发展而来的陌刀6。陌刀两面有刃,全长一丈,重15斤,砍杀效能相当高7。陌刀是当时的常备兵器之一,军中设有陌刀队。据李筌《太白阴经》载,唐代一军中战兵为1500人,配备陌刀500口占了战兵人数的0。 隋唐时代,斧有较大的改进,刃部加宽,柄却减短,依其式样分为长柯斧和凤头斧,砍杀效能都相当高八。具装铠的防护面积虽大,马腿却难以防护,虽然弓弩难以射中马腿c陌刀c大斧却正可以砍 从汉到唐, 长矛也得到了较大改进。晋代,出现了矛头短而尖的改进型长矛,其头部比传统的矛头要短,整体轻锐,使用灵便,刺杀效果更好,而且比较节省金属,制作简便,容易大量装备,于是被广泛地使用。唐代一般称矛为枪,作为主要兵器,每个战兵都配备一杆9。唐代的枪比前代的矛更容易洞穿铠甲,而突厥人使用的长矛,其棱上有一个专门用以刺穿铠甲的窄翼0。这些都使具装的防护力相对下降,其必要性也相对下降。 综上所述,隋唐之际杀伤兵器的威力显著增长,给行动迟缓的甲骑具装带来了很大威胁。在军事史上,当杀伤兵器的威力显著超过防护装备时,有两种可能的反应,一种是设法加强防护装备,另一种则是取消防护装备,以减轻负重,提高机动性 14世纪的法国人采取了加强防护装备的作法,用更重的板片式铠甲代替锁子甲但实际效果并不好。重装骑兵在与英国长弓兵c瑞士长矛兵的战斗中连吃败仗1。因为这种作法虽然提高了防护力,却牺牲了机动性,而只有机动性才能更有效地削弱对方杀伤兵器的威力 隋唐之际,采取了部分取消防护装备,即取消马具装的作法,改甲骑具装为人披铠甲,马不披具装的轻骑兵,以高速机动来规避并进而压倒对方的杀伤兵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实,早在南北朝时期,即已有人卸去具装,冲锋陷阵,只是还不普遍。 如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宋与北魏的陕之战中,宋将薛安都“睼目横矛,单骑突阵四向奋击,左右皆辟易不能当,杀伤不可胜数,于是众军并鼓噪俱前,士皆殊死战。虏初纵突骑,众军患之,安都怒甚,乃脱兜鍪,解所带铠,唯著绛纳两当衫,马亦去具装,驰奔以入贼阵,猛气咆哮,所向无前,当其锋者,无不应刃而倒。贼忿之,夹射不能中,如是者数四,每一入,众无不披靡。”数次冲入敌阵,而敌“夹射不能中”这充分表明卸去具装,提高了速度的战马能有效地规避对方弓箭的杀伤。隋唐之际,战马普遍卸去具装,以高速机动的轻骑兵突击敌阵的战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如前文所述,唐太宗李世民在战争中就经常以其精锐的轻骑兵克敌制胜,或迂回敌军阵后,攻其侧背,配合正面形成夹攻,或直接从敌军薄弱部分突入,贯穿敌阵,然后从其背后再次冲入,反复冲杀,把敌阵搅得大乱,使之陷于崩溃 一般来说,武器装备决定战术的样式,而战术又会反过来影响武器装备的发展。魏晋南北朝以来杀伤兵器的发展,决定了以机动为主的战术代替以冲击c防护为主的战术,而这一战术的使用又影响了以轻骑兵代替甲骑具装的历史趋势。 三 再次,是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突厥轻骑兵的影响 隋唐之际对汉族影响力最大的少数民族是突厥,而突厥军队强调机动性,大量使用轻骑兵。从现有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来看,突厥骑兵是以轻骑兵为主的。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附近,有一幅约5—7世纪时突厥人创作的岩画,画面上有一位戴盔披甲!手执长矛作刺击状的骑士,所乘战马并无具装。记述八世纪前期突厥贵族阙特勤战功的突厥文《阙特勤碑》,描写其在鸣沙之战中冲锋陷阵的场面时写道:“最初,他骑ad一iqi啜ur的灰马进击,该马在那里死了。第二次骑始波罗is&barayaar的灰马进击,该马在那里死了。第三次骑yagisilig官的带有马衣的栗色马进击,该马在那里死了。他的甲胄和披风上中了一百多箭,[但]未让一箭中其面部和头部突厥诸官,你们都知道他的进击,我们在那里把那支军队消灭了。”在这次战斗中,阙特勤先后乘骑四匹战马,其中只有一匹带有马衣。该碑提到的阙特勤在历次战斗中乘骑的战马共有十匹,而指出其披有马衣的只有一匹4。突厥文《阙利啜碑》有五处提到战马,其中三处都只描述其毛色,而未指出其披有马衣,另两处因碑文残缺而不详5 可见,突厥军队中披有马衣的战马只是极少数,而且据国外学者推测,突厥的马衣并非金属具装,而是皮革所制6。看来突厥人也像阿拉伯人一样,从来不让铠甲的重量妨碍战马的机动能力。 创作于公元7—八世纪的新疆巴里坤县八墙子村岩画《战骑图》上有两位骑士c三匹骏马,骏马形体健壮,均无具装7。创作于公元9世纪的新疆哈密市泌城乡头工村岩画,在一巨石上刻有八位手执长兵器的骑士围攻中央一位挺枪迎战的骑士,骑士形态各异,或举棒,或挺枪,所乘战马均无具装八。巴里坤c哈密一带,在公元7—八世纪时是沙陀突厥的居地,世纪时是黠戛斯等族的属地。新疆吉木萨尔北庭故城出土的高昌回鹘王室寺院西大寺中有一幅创作于,世纪的《王者出行图》,其中画有骑兵多人,都是人披铠甲,马不披甲9。这些民族是突厥的近邻,且曾役属于突厥,沙陀突厥和回纥回鹘,在种族上与突厥还是近亲,其军队的编成c装备等都与突厥近似。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突厥军队是以轻骑兵为主的。 唐初轻骑兵在编成c装备c训练c战略c战术等方面都深受突厥的影响。唐高祖李渊早在太原起兵之前,就曾全面模仿突厥轻骑兵的模式,训练其军队,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李渊认为,”见利即前,知难便走,风驰电卷,不恒其阵”,行动迅速是突厥骑兵经常取胜的重要原因,而”中国兵行,皆反于是,与之角战,罕能立功。今若同其所为,习其所好”,则可以战而胜之。于是”简使能骑射者二千余人”,以突厥的方式加以训练,”饮食居止,一同突厥”。“突厥每见帝兵,咸谓以其所为,疑其部落”。后与突厥交战,”纵兵击而大破之”,致使”突厥丧胆,深服帝之能兵,收其所部,不敢南入”40。此后,唐王朝以精锐的轻骑兵平定天下,进一步从实践中证实了其优越性。因而在唐代轻骑兵逐渐完全取代了甲骑具装。 甲骑具装的衰落与李渊模仿突厥轻骑兵训练军队大致同时,决非偶然巧合,二者之间显然存在着因果关系。 另外,唐初大量使用归附的各游牧民族的军队如上文所述之回纥等族的军队,而这些民族的军队大多与突厥一样,主要是轻骑兵。使用归附各族的军队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会受其装备c编成的影响 四 李渊受突厥轻骑兵影响,依其模式组建轻骑兵之事,史有明载,而在这方面受到隋末农民起义军多大影响,却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而且李渊受突厥影响,组建轻骑兵是在其与起义军发生军事接触之前的大业十一年41,大业十三年当其最初与起义军相遇,即与历山飞部相遇时,已有了较强大的轻骑兵,并依靠其轻骑兵取胜4。虽然起义军由于缺乏装备,其骑兵可能有一些是不披具装的轻骑兵,或主要是轻骑兵,唐军可能在对付起义军轻骑兵的过程中,其自身的轻骑兵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李渊受突厥影响在前,所以不能认为唐代轻骑兵是受隋末农民起义军影响才出现的。 世族门阀的衰落与甲骑具装的衰落之间也并无直接的关系。魏晋南北朝甲骑具装的成员与欧洲中古时期的重骑兵不同,并不仅仅是贵族c骑士,其中多是部落成员或隶属于国家的兵户又称营户c军户c士家,以及均田农民。十六国时期,各国军队的基本兵力多是少数民族的部族兵,在基本兵力中又以其统治者本民族的部族兵为骨干和主体。甲骑具装主要就出自这些部族兵。如前赵帝匈奴人刘曜,“召公卿以下子弟有勇干者为亲御郎,被甲乘铠马,动止自随,以充折冲之任”4。北魏前期的军队仍主要是部落兵,军队成员主要来源于鲜卑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汉族人一般不服兵役,只是“服勤农桑,以供军国”44。后来逐渐用汉人充当地方军性质的州兵,孝文帝改制后在汉人中实行征兵制,中原各州的州兵基本上都是征集而来。但汉人主要是当步兵,很少当骑兵。东魏c北齐的主要兵源仍是鲜卑人,另外也在汉人中大量征兵,北齐时,还曾大量募兵。西魏c北周实行府兵制,其军队成员起初多为鲜卑人,后来增加了关陇豪强的部曲私兵和部分乡兵,再后来又增加了大量均田农民。东晋的主要兵源是世兵和募兵,另外还有少量征兵。南朝各王朝的主要兵源是募兵,其次是出自军户的世兵,另外也大量征兵。 魏晋南北朝时期大多数军队仍是属于政府的官兵,虽然西魏时曾大量收编豪强地主的部曲和部分乡兵,但总的来看,属于世族门阀的部曲私兵只是少数,而且世族门阀的私兵中多是步兵,骑兵较少。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甲骑具装的成员既不像欧洲中古时期的重装骑兵那样都是贵族c骑士,也不是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以属于世族门阀的部曲私兵为主,而是以平民身分的部落成员或隶属于国家的兵户或均田农民为主。所以门阀士族的衰落并不会带来甲骑具装的衰落。将甲骑具装的衰落与世族门阀的衰落相联系,似是套用了欧洲贵族的衰落与重装骑兵衰落之间的关系不免有以欧洲历史简单地套中国历史之嫌。 甲骑具装的衰落显然另有原因, 即前文所述随着战争实践的发展,逐渐发现了甲骑具装的一些重大缺陷——主要是机动性差,以及杀伤兵器的发展和北方少数民族尤其是突厥轻骑兵的影响 注释: 1见《中国军事史》第4卷《兵法》,解放军出版社19八八年版,第11页,《中国古代军事三百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八9年版,第576页等。 见《外国著名战争战役》,上,知识出版社19年版,第14页;《外国著名战争战役》中,知识出版社19八年版,第415页,杨泓《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文物出版社19八5年版,第71页图6《波斯杜拉。尤罗波斯铠马骑士雕象》,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八5年版,图版《波斯古画中的骑士c具装与龙》;美。。杜普伊:《武器和战争的演变》,军事科学出版社19八5年版,第69,7页 突厥骑兵绝大多数是轻骑兵,详见本文第三节。柔然骑兵以重骑兵为主。《魏书》卷二《太祖纪》载,天兴五年正月“辛卯,蠕蠕社仑遣骑救素古延等,和突逆击,破之于山南河曲,获铠马二千余匹”。 4《孙子兵法。势篇》 5前引《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51页 6[英],j。f。。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第一册,战士出版社19年版,第0页 7《隋书》卷四八《杨素传》 八《隋书》卷八《礼仪志三》载,大业七年611年,隋炀帝进攻高丽时,隋军的骑兵都是甲骑具装,每军有骑兵四团,其”第一团,皆青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第二团,绛丝连朱犀甲,兽文具装”,”第三团,白丝连明光甲,铁具装”,”第四团,乌丝连玄犀甲,兽文具装”《考古》1977年第5期《安徽六安东三十铺隋画像砖墓》亦载,安徽六安东三十铺隋画像砖墓出土一甲骑具装正与步兵战斗的画像砖。 9前引《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八7页 10《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二,《旧唐书》卷一九四下《突厥传》下 11突厥骑兵绝大多数是轻骑兵,详见本文第三节 1《通典》卷一五四引《李靖兵法》 1见《中国石窟麦积山石窟》,文物出版社c[日]平凡社19八7年版,图16,176 14《资治通鉴》卷一九二,贞观四年正月c二月 15《资治通鉴》卷一九二,武德九年九月 16《资治通鉴》卷一八九,武德四年五月己未 17《资治通鉴》卷一八九,武德四年五月 1八《梁书》卷三九《羊侃传》,“所用弓至十余石。”《南史》卷六三《羊侃传》,”所用弓至二十石,马上用六石弓。”马弓为6石,步弓似以10余石为是。 19《宋书》卷一《武帝纪》上 0《北史》卷二八《源贺传》载,北魏时,源贺曾建议,在漠南筑城,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城置万人,给强弩十二床”,”弩一床给牛六头” 1《通典》卷一六 《旧唐书》卷一五二《王栖曜传》 见《太白阴经》卷四《战具》 4[苏]吉谢列夫,《南西伯利亚古代史》汉译本下册,新疆社会科学院内部刊行,第95页。转引自薛宗正《突厥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年版,第74八页 5见《太白阴经》卷四《战具》 6见《通典》卷一四八引《李靖兵法》 7见《唐六典》卷一六《卫尉宗正寺武库令》 八见《中国军事史》第一卷《兵器》,解放军出版社19八年版,第6c7页 9见《太白阴经》卷四《战具》 0前引《突厥史》,第749页 1见前引《武器和战争的演变》,第10—107页 《宋书》卷七七《柳元景传》 孙机,《中国古舆服论丛》,文物出版社199年版,图八—17—1 4林干,《突厥史》附耿世民译《突厥文碑铭译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八八年版,第60—6页 5《中国新疆古代艺术》,第76,77页 6[苏]伯恩斯坦,《六至八世纪鄂尔浑叶尼塞突厥社会经济制度》。转引自薛宗正《突厥史》第747页 7穆舜英主编《中国新疆古代艺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八4年版,图16八 八同上书,图 9《中国新疆古代艺术》,图 40《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41见《旧唐书》卷一《高祖本纪》 4《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 4《晋书》卷一三《刘曜载记》 44《魏书》卷二八《刘洁传》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上架公告 弟兄们,作为屡次扑街的作者,蜡烛今天总算修成正果了。今夜零点,《武德》便要上架了,在此特别感谢一直支持蜡烛的亲爱读者们,没有你们的点击和推荐,没有你们不停地鞭策和支持,蜡烛绝对挺不到今天。 作为一个上班族,又是一个以文字为业的上班族,在《武德》中的舞动,可以说是蜡烛闲暇时最难以割舍的副业,也是非常痛苦的分娩过程。一天几千字的压力,时常让蜡烛颇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沉重感,但是,蜡烛依旧痛并快乐着。 好了,不说那么多了,感谢各位这么长时间以来抽出宝贵的时间给《武德》投票,感谢各位这么长时间以来拿出本就被生活c工作压抑着的心情来为《武德》捧场,感谢各位这么长时间以来为《武德》所付出的一切。 今后,蜡烛仍会稳定地更新,稳定地讲述刘嵩在隋唐之际大时代的故事,也许你在其中看不到一个振臂一呼,万人相和的绝世英雄,也许你也看不到一个智珠在握,算无遗策的绝顶智者,但是,我相信,你如果静下心来看下去,你会真正体会到一个大时代的脉搏,看到无数英雄豪杰的群像,乃至你自己的影子。 果能如此,蜡烛的笔端所付出的一切,便都是值得的,谢谢啦! 最后,腆颜要几张月票,有的就给两张,没有的看了盗贴之后,觉得不错也来书评区里c读者群里评点两句,蜡烛也便心满意足了。另感谢几个兄弟,锅锅c病毒熊c明老四,你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永远铭记在心;水叶子,你的提携和帮助,我也永远不会忘记;其他像我本非我c硬盘咖啡c原天清野c御姐系师叔c空空如也c惘然孤行等等等等所有支持我,爱重我的弟兄们,蜡烛在这里一并拜谢了。 就此搁笔,谢意难绝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转贴 历史上的张须陀 张须陀(565—61611),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乡)人,隋朝大将。 张须陀“性刚烈,有勇略”(《隋书≈八6;张须陀列传》)。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昆州(治在今云南昆明市西郊马街附近)刺史c羌族首领爨翫举兵反隋,张须陀随行军总管史万岁前去进讨。因功被授仪同,赐物三百段。 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c汉王杨谅感到安全难保,遂于晋阳(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反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开府。 大业六年610年,张须陀为齐郡治历城,今山东济南丞。时值隋炀帝数次用兵高丽,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的价格飞涨。张须陀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官属都认为:“须待诏敕,不可擅与。”张须陀则说:“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隋书≈八6;张须陀列传》。遂先斩后奏,开仓放粮。隋炀帝知道后,并没有责备张须陀。 由于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骄奢荒淫,连年大兴土木,不断对外用兵,繁重的徭役c兵役使得田地荒芜,民不聊生,因此暴发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 大业七年611年三月,邹平今山东邹平北人王薄率领农民群众,以长白山即今山东邹平西南会仙山为根据地,首次举起了反隋义旗。王薄自称知世郎,表示自己是通晓当今世事之人。 他创作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在民间传唱,号召民众不去辽东为隋炀帝打高丽送死,拿起刀枪造反。躲避征役的老百姓主动聚集在王薄义旗之下,达到数万人。经常在齐郡境内活动,官军多次围剿都被打败。 时任齐郡丞的张须陀带兵征讨,王薄引军南下,转战到鲁郡治瑕丘,今山东兖州。张须陀穷追不舍,追至岱山之下时,王薄恃其骤胜,未设防备,张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而击之,大败义军斩首数千级。王薄收拢被打散的部下万余人北上渡黄河,又被张须陀追至临邑今济南市北击败,斩首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 时天下太平日久,百姓多不习兵,地方官吏每与义军作战,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唯独张须陀勇决善战,同时又长于抚驭,所以甚得军心,当时号为名将。 大业九年61年,王薄又联合起孙宣雅c石秪阇c郝孝德义军十余万人攻打章邱今山东章丘西北。张须陀遣水军断其水运,自率万步骑击之,义军大败,散军溃至津梁时,又被水军所拒。张须陀水陆夹击再次大败义军,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隋炀帝闻讯后非常高兴,褒奖了张须陀,并派人画其相貌而奏之。 同年,裴长才c石子河等率万义军攻至历城,纵兵大掠。张须陀当时没来得及召集士兵,遂亲率五骑与义军作战。义军为其所吸引,遂引兵围攻。张须陀身陷重围,身上多处受伤,勇气弥厉。时城中援兵至,义军稍退。张须陀督军再战,大败义军,裴长才败逃。 三月二十六日,北海郡治今山东益都郭方预聚众万,自号卢公,攻陷郡城,率部起义。郭方预又与秦君弘等义军联合围攻北海郡,兵威强盛。张须陀对部下说:“贼自恃强,谓我不能救,吾今速去,破之必矣”《隋书≈八6;张须陀列传》。于是遂精兵倍道而进,义军果无防范,隋军趁机发起进攻,大败义军,斩数万人,获辎重000辆。司隶刺史裴操之为其上书请功,隋炀帝再次派人犒劳隋军。 时齐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并占据蹲狗山今山东招远东北,队伍发展至10万人。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张须陀统兵进剿起义军,隋军列“八风营”紧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被迫率众出降。其部将解象c王良c郑大彪c李畹各拥兵万余,亦均被张须陀镇压。张须陀一时威振东夏,因功迁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十二月,涿郡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人卢明月率军10余万屯祝阿今山东禹城西南。张须陀统兵万余进击之。双方相距6—7里设营栅相持,经10余日,隋军粮尽将退。张须陀不想丧失战机,便对部下说:“贼见兵却,必轻来追我。其众既出,营内即虚,若以千人袭营,可有大利。此诚危险,谁能去者”《旧唐书≈八6;秦叔宝列传》?众人莫有应者,唯独罗士信和秦叔宝请战。张须陀遂令二人各率千人,伏兵葭苇中,自引兵弃营而退。卢明月率众逐击,罗士信c秦叔宝乘机领伏兵攻入义军营寨,放火焚烧0余栅,营中守卒大乱,卢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张须陀回师夹击,起义军溃败,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此后张须陀双相继击败了吕明星c帅仁泰c霍汉等义军。还率兵拒翟让的瓦岗军,前后三十余战,每皆败之。 大业十二年616年,瓦岗军在翟让领导下已发展成为河南地区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十月,曾随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投靠翟让后,即建议瓦岗军席卷二京长安c洛阳c诛暴灭隋。时瓦岗军粮食供给不足,仅靠截取隋廷漕运来维持军需。于是,翟让采纳李密的计谋,决定先取荥阳郡治今郑州,夺取粮仓,进一步壮大力量,然后再图进取。据此,翟让率军由瓦岗寨今河南滑县南西进,相继攻占金堤关今河南荥阳东北和荥阳郡大部县城,进逼荥阳城。 7h隋炀帝即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其精锐万余前往镇压。翟让多次为张须陀所败,闻其率兵来剿,大惧,欲避之。李密劝阻道:“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公但列阵以待,保为公破之”《隋书≈八6;李密列传》。 李密预先派兵千余人一说数千人埋伏寺今河南荥阳东北北树林内,而以主力从正面迎敌。十七日即公元616年1月1,张须陀军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岗军伏兵骤起,翟让c李密及义军将领徐世勣c王伯当将隋军合围。 张须陀力战得已突围,但见部下仍然被围,遂再冲进包围圈救之,如此四次,其部下皆败散。张须陀仰天道:“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隋书≈八6;张须陀列传》遂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所部官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 张须陀死后,隋朝再无良将矣。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对于本书若干问题的解释 由于本书对于隋末历史的解释与上流行的说法不太相同,同时读者对情节也颇多诟病,故而作者特开此帖,请诸位同好者取阅,另本帖将不定期更新, 情节篇 1c本书主角不定期犯傻问题 c本书主角过于猥琐的问题 c本书情节发展过慢的问题 史实篇 1c府兵户 c赘婿 c世家 4c勋贵 5c骑兵装备 6c行军 7c府兵官制 八c骑射与步兵 9c勋官c散官c职事官 10c称呼 解释: 1c对主角不定期犯傻的问题的解释: 这个批评在近期的新读者中比较常见,很多新朋友都因为主角在不同时期的不良反应而离去,作者深感惋惜,但却并不想修改,因为在蜡烛看来,里面几次犯傻行为并非不合情理。 必须强调的是,本书的主角的定位并不是一个全能人才,在历史知识上,作者限制了他的水平,当然,这也是作者在了解了大批历史系本科c研究生,以及有限的博士生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 首先,在如今填鸭式的历史专业教育里,很多老师(当然还是人品好的)实际上关心的是学生的就业问题,而不是专业知识的掌握问题,而部分人品差的,讲完课夹包走人,也并不介意你是死是活,水平高低完全是凭个人兴趣。 其次,对于绝大部分历史系本科学生来说,自行通读《资治通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即使是研究生,按照作者了解的情况,唐史专业的能够一丝不苟地将《资治通鉴》的《唐纪》部分读一遍,就已经算是难得的了。大部分人,面临的还是外语的压力,1/—/的时间都会扔在这门关系你未来毕业c考研的“学问”之上。 所以,个人认为,除非一个穿越人,随身带了一套《资治通鉴》或是《隋书》,否则连在隋末“认人”都很难,更不要说了解历史人物的脾气秉性了,更何况,作为这些历史人物来说,他们的生平记载本身就极其简略,你根本很难做到详细了解他的心路历程和思维方式,或是好恶。 在行为设定上,作者也是按照一个普通人,一个在现代社会混得不是很好的公务员来规划的,他不是一个道德完人,也不是一个能力超常,杀伐决断旦夕可定的人物,他只是一个平常人,可能和你我一样平常,所以在正常的诱惑之下,巨大的威胁之下,仍旧有可能露出原型,不得不说,在中国,有无数标榜过自己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要舍生取义的人物,但一旦这个机会来临,却绝不缺乏喊着口号,贪生怕死的鼠辈。 从本质上讲,任何畏怯的人都是正常的,他们未必比那些英雄少些什么零件,只是在一念之间多了一个想法,我比较同意冯刚说得一句话,那个意思是,“没人在战场上不怕死,只是因为别无选择。” 因此,说到这个份上,蜡烛觉得也没有必要再做进一步的解释,比如见杨玄感冒充彭城刘氏,有些读者指责,主角已经来到隋末如此之久,怎么还不长记性,自取其辱? 那我请问一句,如果您出门碰到一个人跳海死了,留下一个身份证,上面的照片和你的脸一样,而这个人又是百万富翁,娇妻美妾成群,你会不会试试顶他的缺?如果你说不会,蜡烛无话可说,因为您的道德水平已经超越蜡烛这个卑微的人无限大了。 再有,在腹诽杨氏兄弟之后,对着人家的侍女色眯眯地发愣。 不得不说的是,大部分读者对于这个时代的行为习惯似乎有些不熟悉,注意,这个侍女如果不是杨积善所喜欢的话,她完全是可以拿来屠宰的,就像东晋时石崇请王敦喝酒,由美人劝酒,如果客人不喝,就要斩杀美人,王敦刻意不喝,面前连杀三人,眼皮都不眨一下,您觉得这个侍女是人呢,还是牲畜? 其他的,也就不必一一列举了该明白的也就明白了,不明白的,蜡烛说破嘴皮子恐怕也不会明白。 1c府兵户: 府兵制是隋唐重要军事制度,几乎所有对于府兵制的解释都是以此为开篇吧,当然,蜡烛没有实践,只是揣测。 这个制度的前世如何,在北周的情况,由于史料缺乏,蜡烛了解有限,便直接略过,先说隋朝的府兵制。 很多人认为,隋唐的府兵制度是一回事,看《新唐书·兵志》中关于府兵的记载,便足够包打天下了,但事实是,欧阳修老先生做诗,写散文确实是极好的,修唐书的过程中,也确实添加进不少东西,但是在很多基本事实上,他老先生还是做了不少谬论普及的工作。 这个问题我们不必展开谈,只说府兵制度的问题,至少,在隋朝,隋文帝的时代就曾经做过几项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让这个制度改动频繁。 首先,对北齐坊兵的收编,此时是北周旧府兵和北齐坊兵力量同时存在的时期,也是在征南陈之前。 其次,为了对南陈的战争,在淮南c山南东(今河南南部c湖北一带)等地区增置的一些军府,这些人的来源有些是当地的豪强部曲兵。在此之前,隋朝的府兵c坊兵都是父死子继的府兵户,也就是世代为兵,不过社会地位比较高 第三,灭陈之后,国防压力降低,隋文帝将军户就地转入了民籍。 第四,隋文帝废掉关东c江南c淮南的新置军府,将国家的主要中央军力量收缩到原来的北周辖境内。 在隋炀帝的时代,又有所变化,尤其是为了征讨辽东。 第一,改骠骑府c车骑府为鹰扬府,以鹰扬郎将统领。 第二,在关东再设军府。 第三,在府兵大量藏匿,逃避扈从兵役的时候,隋炀帝开始了招募骁果的举措,但是从其隶属监门卫(或是千牛卫,蜡烛没带书,看仔细了再改)的情况来看,这支军队仍与府兵一样,是在卫府管理体系之下的宿卫军队,也就是皇帝的禁卫亲军,而不是普遍认为的野战集团,而且其来源,从记载来看,包含了岭南c剑南c江南c淮南c山南等地的兵员,并不只是原本认为的关中人,料其组织也应与府兵类似,只是在兵员来源上有所区别。 所以,所谓唐承隋制,我们不能说他错,但却很难说他承的是哪个隋制,太过笼统的继承,似乎也有点扯蛋的味道。 当然,蜡烛之所以说些这个,根本目的,是为了开阔各位的视野和思路,如果有兴趣,可在书评区开帖探讨,蜡烛非常乐意一起讨论进步,谢谢了。(第一题完,待续)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对于本书若干问题的解释 2 c本书主角过于猥琐的问题 c本书情节发展过慢的问题 这回我想一次性把这两个问题说一说,正文当然也要更新,不过那是vi了,暂时先不管他。 前文中已经说到过我对主角的设定,那是一个性格问题,有时候还会显得有些刻意找抽,很有些斧凿的痕迹,不少人看着觉得这个主角受到的挫折几乎是我故意安排的,很多选择也不是正常人该做的。 那么,蜡烛首先想问一个问题,那就是本书的读者们,有没有扪心自问过,如果你来到了一个有可能成为先知的国度,你会不会有追逐在你前世所没有办法获得的权力c金钱c女人的想法? 如果有,那么我们探讨的就是同一个问题,否则,根本不在一个思维平台之上,也没有什么说话的余地,蜡烛莫不如缄口不言来得妥帖。 如果承认这种人性,这种野心,我相信,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对主角在杨玄感面前的求进之举有什么非议之处,只不过这种手段可能有些令人难以接受,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所谓的代入,还是宁可将自己当作主角,横扫千军,杀人放火,肆无忌惮来得爽快。 但是,蜡烛不得不说的是,作为一个现代人,在古代的生活环境下,首先并不是以一种催眠术式的个人魅力来引导他人,而是以一种谦虚的态度来适应环境,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像我们现在到了阿富汗,你的最佳选择绝不是去清真寺做一个渎神者,告诉大众,你们的神是不存在的,尽管在你看来,世界是唯物的,或者说你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上帝,反之,结果我们已经看到了,就是那些在当地被绑架的棒子国传教者的遭遇。 而本书主角去到的又是一个什么时代呢? 蜡烛实际上一直在为各位勾勒这样一个逝去年代的轮廓,尽管不可避免的有一些讹误,但就整体而言,蜡烛还有一定的自信,或者说,在误人子弟的道路上,蜡烛绝不是走得最远的。 说到这里,蜡烛已经将上述两个问题的关节点了出来。第一,猥琐,是因为我们是普通人,主角也是普通人,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英雄,如果是我们习惯的英雄,他应该是无所畏惧,至少是混不吝的强人,对于一切历史人物,当世豪杰都不放在眼里,甚至玩弄于股掌之间,但是,刘嵩是这样的人物吗?他的经历我已经交待过了,他不是,也根本不可能是。 第二,情节的缓慢。有人认为废了这么多笔墨,主角还只是一个官军的军官,放在其他架空作品身上,这个篇幅,主角起码应该是一方霸主,或者是天下知名的强人c名将,或者是巨商大贾,甚至是学问达人了。 可蜡烛得说一句,这么说是不是有点看古人了?至少蜡烛是不敢看古人的,大凡史书留名的英雄豪杰,总有他特殊之处,若是泯然众人,那有算什么英雄豪杰?不说别的,单说一个诗词,你在全中国的读书人都习惯于四言诗的时候,剽窃七言诗,那些当世诗人就一定会给喷倒吗?殊不知,被近代欧洲宫廷视作高雅的华尔兹,之前不过是街头巷尾的贱民们喜好的玩意儿,根本登不得大雅之堂,在唐朝狂喷宋词经典,会背诵明月几时有,莫非也能得个才子名头?蜡烛窃以为,似乎还是有些一厢情愿了。 所以,捷径并不好走,除非你把金手指开到一定的程度,将一本书中的古人的智商降到一定的程度,排除诸多社会环境因素的干扰,才能让主角迅速窜起,而这种代价,实在是蜡烛所不愿意付出的。 好,废话不必多说,下面说说隋朝的历史知识,蜡烛同样所知有限,不过当作抛砖引玉罢了,可能有些错漏,但也望能开阔下视野。 首先说的是身份问题。 上回书咱们说到大隋将兵户就地划入民籍。这个户籍大家都有,什么概念意义之类,说了也没啥意思,就不展开扯淡了,单就本书的情况,点一点也就完事儿。 本书的主角是赘婿。赘婿也就是倒插门女婿,想来各位读者对于这个名词并不算陌生,意思也很清楚,自不必多说。但就这个概念的历史地位可能有些人并不太清楚,蜡烛就多喷两句。 赘婿,在秦汉时代,是列入“七科谪”的,也就是七种人群:犯罪的官吏c亡命c赘婿,贾人c故有市籍者c父母有市籍者c大父母有市籍者。(吏有罪一,亡命二,赘婿三,贾人四,故有市籍五,父母有市籍六,大父母有市籍七。 这七种人社会地位绝对算不得高,甚至可以说非常低,也就比当时的犯罪刑徒c奴婢高一些。但他们仍旧属于良民,唐朝叫法是良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和治民改成理人一样(理是避唐高宗李治的讳,民是避他爹的讳)。 而且,在隋唐时代,即使是奴婢,也是要入籍的,名姓编列于其主人的家内,赘婿作为家庭成员,当然也不会例外。 而就社会地位来说,赘婿受时人鄙视是必然的,就是近世,倒插门女婿也是爷们儿无能的表现,但是他并不构成一个完全不可入仕的制度门槛。蜡烛就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唐宪宗时代,威震西川的节度使韦皋,他没有发迹时就居于妻家,后来也能入仕。而另一位则成就更大,五代中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就是赘婿出身,而他为将称帝,也没有见多大的滞碍,可见,蜡烛给主角刘嵩安排这么一个身份,并非给他摁到水沟里,永世不能翻身的。 那么,是不是说,这个时代的政府用人机制就不讲出身了呢? 可以肯定,这是一定要讲的,但与我们的固有认识却未必一样。事实上,在南北朝时代,尽管是门阀势力非常强大的时代,但是在朝廷选官用人上,却与两晋有所不同,士族和庶族之间是有一定的平衡的。 蜡烛在书中引用了四姓的说法,但是在不同的记载中,四姓的概念是不同的,有的是说先祖的官位,有的是说特定的家族,有的是说族属c文化概念,但相同的是,这些姓望代表着特殊的政治权力,在朝廷任官,尤其是在隋朝统一之前,地方的刺史c太守有自辟僚属权力的时候,这些地方的世家大族是有优先权,甚至是独占权的。 不过,即使是在士族势力非常强大的南朝,中央的中枢官,也有很大一批是依靠个人的学问c能力,被选任的庶族子弟,更不要说重视军功的北朝政权,很多官吏都出自于大姓之外。 隋朝统一了中国,也融合了北朝和南朝的政治传统,终隋文帝与隋炀帝父子两代,一直都在以建立一个更加圆通c适宜的政治体系为目的进行探索,但是他们的认识水平和文化喜好又导致了他们父子的政策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 实话实说,隋文帝的关中本位思维非常严重,对于原北朝勋贵的重视也远远超过了一个一统王朝君主应有的限度,大批的关东c江南人才被他拒之门外,而崔c李等大姓子弟更是欲求入仕而不得。 他力图恢复两汉时代的察举制度,结果仍旧存在严重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的帝国,收回了地方行政长官任官的权力,凡九品以上,都要由中央任命,这就直接导致了国家人才储备的不足。 而他的儿子杨广施行的科举制,被唐朝所沿用,更为后世史家指作创举,但是,不得不说的是,这种创举其实作用并没有人们所认为的那么大,因为唐朝的进士科录取人数并不多,对于补充整个官僚体系的血液的作用并不大,而其他的科目,如明经之类,仕途又没有进士科那么光明,作用自然有限。 庶族c士族提到了,我们就得说说勋贵。庶族,像房玄龄就是庶族,算不得海内大族之类,其家族地位,远没有他个人成就那么大,这个就是一个历史文化问题,更有甚者,就连皇族,都不被关东的大族放在眼里,搞得皇帝只能重修氏族志,给自己作弊抬身价。 勋贵呢,像杨玄感就是典型的北朝勋贵,西魏的八柱国家流传下来也是勋贵,他们就是在北朝政权的建立和稳定中建立了卓越贡献的个人乃至家族,这部分功臣或是功臣后代,作为整个阶层来说,也受到了制度性的约束和打压。如隋炀帝就曾改革过爵制,将北朝遗留下来的大批封爵进行清理,重订为五等爵制,还曾规定北魏c北周的勋臣子弟不能在隋朝荫补入仕,剥夺这部分人的权力,可见,在此之前,这部分人与隋朝的功臣一样,可以凭借先祖的功勋c地位,直接入仕。 另外,隋炀帝还曾将勋官c散官合并,减少数量,而勋官和散官更是之前安置隋朝及以前遗留下来的勋贵子弟的一种方式,减少了这个等第,也就减少了这部分人生存和晋身仕途的机会。 故而,李渊在起兵之后,并没有对皇帝如何荒淫无耻大加挞伐(就记载来说,在皇帝之中,隋炀帝本身也不算荒淫无耻到什么程度),而是指出隋炀帝吝惜官爵,自己要反其道行之,大授散官,搞得他儿子上台之后,又要整顿一遍官制。 说了这么多,也不知道是不是说清楚了,简而言之几句话。 在这个时代,老爹是官,你就可能入仕,官越大,你可能被授予的散官,勋官就越大,举例子来说,房玄龄是宰相,他的儿子入仕时就被授予了五品散官(通贵,这也是一个坎,下面就是下僚,上面才是真正的高官),而唐朝进士及第之后,也不过就授予一个八九品的官。诸位可见其中的区别。 另一方面,在勋官制度上,父亲的功勋是可以转给儿子的,冒了顶,儿子即使什么也不做,也可以不断往上走,杨素和杨玄感就是如此,父子二人都官居二品,杨玄感官居柱国,说起来,史书也没写到过此人干过怎样大事,根本点就在于这种制度。 而隋炀帝的制度也很有意思,我们看史书,基本上很少见到太守的名字,多数都是某某通守如何,某某郡丞如何,有限的几个,基本都是大族之后,而像张须陀任职的齐郡,更是根本不见太守的名姓记载,这点殊不合理,个中原因何在? 蜡烛窃以为,看看陈叔达,再看看丘和,似乎当时的太守位置,还是要大族出身的位望俱隆之人才可做得。 但是,武官却不在此列,比如麦铁杖,当年在南朝是将军,却也是盗马贼出身,绝对高不到哪里去,而来护儿,更只是地方的豪强,带着些家兵部曲跟着混事,算不得什么显赫之辈,而杨广能信而用之,似乎门户之见并不明显。 而沈光更只是一个普通骁果,却因为攻城时作战勇猛,得以授官,那么,主角虽然出身赘婿,但也是良人,若立下大功,怎就不能位列三品??? 呵呵,扯了这么多,也不知道各位读者看不看得明白蜡烛在说些什么,暂且搁笔,日后再续吧,哈哈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一个声明 蜡烛这本武德写到今天,原本已经有些心灰意冷。因为无论是从文笔还是情节安排上,蜡烛都距离一个成熟的络写手相去甚远,拖沓c冗长的情节,晦涩的语言,都让蜡烛对读者们的接受程度和喜欢程度有很大的怀疑。而连续不断的读者评论里对于蜡烛的一些情节安排的批评,更让蜡烛感到沮丧,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蜡烛心底升起了一些冲动,要把这本书残忍地结束。 然而,正如读者群里的一些朋友说的,书,就像作者的孩子,而今我想硬生生掐死自己的孩子,而且还是在他尚未出襁褓,未来发展还没有显型的时候,这种心痛确实是无以复加。 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思考之后,尤其是看到书评区里寥寥无几的催更新的声音,我决定,重新提笔,继续写下去,尽管这个过程很痛苦,尽管可能没有多少收入,但我想我还应该为了信用和尊严写下去。 诸位读者朋友如果能够支持,就请您贡献一两个订阅,如果觉得这本书不值得花钱,那就请您惠赐两句建议或者评论,夸也好,骂也好,让我听个正经的响动,具体该如何改进,哪里有问题,我会慢慢改正,可否? k,就此搁笔,多谢各位支持,能够拨冗看蜡烛几句无聊絮语,谢谢。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引子 006年月日,晴天无雷雨 “刘儿啊!你看看,这什么狗屁教授嘛,说什么龙图腾代表封建皇帝龙型玉雕可比皇帝出现早多了啊!” 说这话的中年妇女嘴里虽只是喊着邻座的年轻人的名字,可这手势动作和那媲美狮子吼的声响,却足以把这间容纳十人的办公室笼罩个严严实实。 不过,大家显然早就习惯了屋中的一惊一诈,自始至终都没人投来一点好奇的目光。除了处于风暴眼中的“刘”抬头看了一眼这位大姐,苦笑着应付: “朱姐,我们都把它当历史了,您还当新闻看啊!说不准您说那个反驳的回帖还是我发的呢!” 闻言,朱姐脸上现出了几分尴尬,看刘不理自己只是趴在键盘上“舞蹈”,悄悄绕到一旁,暧昧地低声道: “又在上骗姑娘呢?你也老大不了,上次我给你介绍那个姑娘还联系着吗?” 听到这话,刘脸色陡然变得通红,迭声告饶:“我的亲姐姐谈着呢谈着呢,不是还得有个过程吗!?” 看到他的反应,朱姐着实笑的不轻,正要再揶揄他两句,无意间瞥见了他电脑屏幕上的一片“高楼”,笑着问道: “刘儿啊,你这又看什么不三不四的东西呢?要注意思想道德修养哦” “哪有,这不是在论坛上发帖子呢吗?我还查着资料呢!”说着,点开了另一个窗口。 “什么资料啊?不是《金瓶梅》c《玉蒲团》吧?!” “哪儿啊!《资治通鉴》!” 是么?朱姐凑近扫了两眼,心说,还是繁体字,我认识它,它还不认识我呢。不过她可不想在众人面前露怯,装模作样地敲了敲身前的办公桌:“行啊,上班看说!自己悠着点,科长可不定啥时候来!” “好,我知道了,您是我亲姐不对,您比我亲姐还亲呢,成不!?” 听到这话,朱姐脸上笑得像一朵花似的,踱着步挪回了自己的座位。这边的刘心里却是一阵翻腾:怎么《资治通鉴》就成了说了,真他妈的对牛弹琴。 心下一通鄙视,可抬眼见朱姐正看向自己,脸上立时换上了一副无可指摘的感激微笑,仿若对方真格的比自己的亲姐姐还要亲上几分一般。 这位刘,大名叫刘嵩,名绰号之类无从稽考,四年前历史系本科毕业,三科五考混进了光荣的国家公务员队伍。 其实也就是个清水衙门,科室里十来号人一起做着鸡毛蒜皮的破事,除了文山会海就是磕牙扯闲篇儿,日复一日的重复消磨,什么少年意气c志向抱负也都撮捏得烟消云散了。 不过刘嵩可不觉得委屈,四年下来,原本就没什么长处的他倒是将办公室潜规则摸得溜熟,扯皮c拍马屁c推卸责任,那是样样精通,上至领导,下至同事,没一个不夸他的,都说这伙子“人实在,会做人,一点脾气都没有” 当然,人无完人嘛,他最大的缺点就在于喜欢在办公室上个,看一个名唤的大内敬事房的架空正身,偶尔还在论坛cqq群里喷喷水。 这不,刚刚目送走了热情过头的更年期大姐,刘嵩便在一座名为“大唐双龙传才是历史的真实”的高楼之下奋笔疾书,洋洋洒洒喷了几百字的回帖。 敲完最后一个字,按下回车键,刘嵩心下一阵得意,“哼哼,就哥儿们这历史水平,你们鱼虾也能抵挡?” 不料,刚刚刷新屏幕,眼前猛然现出一层新楼,赫然写着: “争个什么劲,回来看看不就知道了?” 再看发贴人,竟是“师妃暄”三个字。 面对这种挑衅式的回帖,刘嵩自然怒不可遏,起手就要口诛笔伐,可惜无论如何锤打键盘,电脑都毫无反应,暴怒之下,他重重按下了电源键。不料,一阵酥麻感汹涌而来,刘嵩心说不好,却已动弹不得。 “为什么她说‘回’呢?” 这是刘嵩最后的一丝意识。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第一章 闾左称雄日 上 大隋朝齐郡邹平县善德里。 窄窄石街上,一个高大的身影缓缓而来。 “嘭!” 一声闷响,那高大身躯晃了一晃,竟自身侧巷口摔出一个人来。 “哪个不长眼的呦!”摔倒那人张嘴便要骂街,入眼处却是一身素色圆领窄袖袍,头扎青布头,腰束黄铜笏头带。细看那面貌,却是一副粗眉眼镶嵌在略显圆滚的脸庞上,再配上那白皙的脸孔c高大的身形,不是刘嵩却是谁来? “是是里长家的姑爷啊!” “啊。” “快,别向前走了!” “啊?这还有事呢” 刘嵩见他说着话就来扯袖子,心里不爽,眉头一皱,用力挣脱。这一挣之下,那人急了,压低了声音提醒: “前面可抓人呐,慢些慢些” 刘嵩一听,知道他没有恶意,手上也松了劲,抬眼细细一看,眼前人却是狼狈不堪。只见他头顶的发髻歪在了一边,头上c脸上都沾满了草屑,一身的马粪味道更是令人作呕。 这人刘嵩认识,里门口酒肆掌柜的独子周丰和,家境康,平常出门也衣着光鲜,谁想得到竟一下子如此落魄,心下自然生出了几分好奇之心。 周丰和见刘嵩上下打量了自己好几遍,心知自己尊容不佳,也不讲什么繁文缛节,一把将刘嵩拉到街角旮旯,低声叙说起了缘由。 原来,两年前大隋皇上因高句丽国拒不来天朝朝拜,心中动了真怒,非要调集天下兵马收拾一下这群僻处东北的蛮子不可。按理说,皇帝吃了瘪,派个十几万边兵吓唬一下也就得了。 到时候,人家送点东西c献百十个娘们儿意思意思,这事也就揭过去了。可当今皇上太较真,非得御驾亲征才解气。谁料想,百万天兵在辽东吃了瘪,白白害了几十万中国子弟的性命 “停!!!” 看周丰和越说越来劲,刘嵩急忙叫停。心说,敢情你这儿说书呢!别说后世的《资治通鉴》c《隋书》,就是《隋唐演义》,也比你说得清楚啊,闲着没事你给谁上国际关系课呢。 “你就说,怎么搞成这样了?” “啊?是啊这不皇上要二打高句丽嘛” 周丰和显是懵了头,想了半天,才吭哧道:“我爹说,朝廷点兵的差役就上门了,让我躲躲” “街上有差人?” “当然有啊!” “那有人抓你吗?”刘嵩感觉自己碰上了白痴,没好气地问。 “好像没有!”周丰和似乎也意识到了自己漏掉了什么,尴尬地搔了搔头发。 “他们手里拿着抓人的镣铐,扣人的木枷没有?” “没有,就是一卷纸,到谁家门上就打开看看” 刘嵩感到自己就要崩溃了,劈头盖脸就是一巴掌打在周丰和的脑袋上,骂道: “傻子,那是军书,朝廷对着户籍点兵,你就是躲到泰山上,也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你不去,难不成还让你爹拖条残腿杀奔辽东?” 听到这儿,周丰和方才恍然大悟一般,正待要走,却好似想起什么事来,疑惑地看向刘嵩: “刘家哥哥,这和尚是说沙门c比丘我懂,这庙不是供各路神仙的吗?咋和佛爷扯上了” “庙不就是住和尚的?”刘嵩傻眼了。 “许是兄弟见识少,我就听说过朝廷赐了匾额的叫寺院c百姓布施私建的叫招提兰若,可没听说过叫庙的”周丰和一脸无辜地看向刘嵩。 “干你娘!你子倒是较真儿,老子哪儿知道你们那么多讲究”刘嵩心里一阵气闷,也不能和他解释这是千年之后的俗语,嘴上含糊几句便催促周丰和赶紧回家,心中暗骂一气,巴不得他早点滚蛋。 谁知周丰和愈加执着,拉着刘嵩的手臂便不撒手,连声问道:“鲜于家哥哥,你见识多,这辽东是去得还是去不得啊?”刘嵩一听,只是皱了皱眉,眼神中满是嘲弄。 见他无语,周丰和只当一去便凶多吉少,说话中带着哭腔, “我媳妇儿上年才进门,到现在连根苗还没种上呢。听老人们说,进了高句丽,冬天撒尿都得带根棍子” “啊?” 刘嵩听到这儿,猛然想起了“前世”听过的一个笑话。 周丰和看他似笑非笑的样儿,狠狠白了他一眼,“说是尿一撒出来就冻住了,得拿棍子敲” 听他说完,刘嵩实在忍不住了,心想,原来这个典故在隋朝就有啊,当年听人形容北大荒时就听过,没想到根子是在隋朝啊! 想到这儿,肚子憋着的笑哪还挡得住,人也一路笑着退到了街中央。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第二章 闾左称雄日 中 突然,一阵马蹄声轰轰而来,听声音已是近在咫尺,仓卒间,饶是刘嵩察觉不对,也来不及了。 一人一马自街角一跃而出,只见那人身上一身皂衫,满脸横肉正微微颤动,分明也被他吓了一跳。只不过这人骑术不错,猛一提缰绳,马蹄便让开了刘嵩的脑袋。 “作死吗?误了朝廷点兵的差事,心你一家的狗头!” 一声爆喝,尺来长的熟皮马鞭带着风声劈头盖脸地抽了下来。 飕的一声,鞭梢竟只堪堪在刘嵩脸前掠过,那横肉汉子见状脸上立时变了颜色,看向刘嵩的眼神也多了几分凝重。 只见刘嵩脚下不过轻巧腾挪两步,就侧身将鞭马一齐让了过去,行动间竟是不差毫厘,看得刚刚从他身旁策马掠过的两个汉子一阵喝彩。 也难怪众人推重,须知北朝前后的骑兵作战,讲究的就是身披重甲,催马持槊对撞,很像后世欧洲重装骑士的对冲,想那丈八马槊借着马速对刺,又没有欧洲骑士的钢盾,生死全靠各人的眼力。 刘嵩露的这一手,更是眼力c步法缺一不可,搁在百战老兵手里不算什么能耐,可要说是平常好武百姓能有这个本事,就算打破脑袋也没人相信。 突然,一声马嘶在刘嵩耳边炸响。 回头看去,眼前的健马人立而起,嚼子上吃痛,硬生生被骑士拽着平移了九十度,眼见着马蹄翻飞,直往自己脑袋上招呼,刘嵩心中叫苦:“这几个家伙怎么老和我过不去!” 急忙后退了几步,堪堪躲开了眼前神骏的荼毒,刘嵩的胸口却已是生生起伏,着实被气得不轻,眼见着便要破口大骂,耳边却传来了一缕嘶哑男声: “哥好俊的功夫,若应募从军必有一番大好前程啊!”言语间很有几分欣赏之意。 刘嵩循声望去,眼前这人同是一袭皂衫,头戴折巾软脚头,看起来倒和先前鞭打自己的骑士并无二致,可细一分辨,此人一身衣料竟是上好的河北绫罗,分明地位要高出许多,忙满脸堆笑地谦虚道: “岂敢c岂敢,人这点微末手段哪里算得了什么。”刘嵩脸上谦恭,心中却暗自鄙视古人没远见:“操,当兵?是去打高丽棒子还是打起义军啊,难不成给隋炀帝陪葬啊!呸呸” “不知哥姓甚名谁,哪里人氏啊?某家邹平张子和,来日得闲必定登门拜望” 见刘嵩茫然无措,张子和身旁的两人聒噪起来:“傻子,这是我们张头,看你功夫好,想和你切磋切磋看你皮白肉嫩的,别是个兔爷儿吧?!放心,我们张头不好这个调调” 见他们越发放肆,张子和两眼一瞪,止住了二人的胡诌,一边尴尬地冲刘嵩笑了笑。却见刘嵩毫无愠怒的模样,只是恭谨地行礼对答: “人刘嵩,字惟中,前面不远鲜于里长,正是人岳丈” “哦?可惜了啊” 张子和闻言一愣,上下打量了刘嵩一番,说话间却渐渐少了初时的热络c亲切: “噢,某家这里先道喜了。天子征辽,正是大丈夫建功之时,日后高官得作,也好荣耀乡里”冷冷敷衍两句,张子和也不行礼,只自顾自翻身上马,直奔鲜于大宅而去。 短短几分钟的变化,好似在刘嵩的心中打碎了五味瓶。自己刚刚的表现放在哪里都称得上可圈可点,武艺超群c谦恭有礼,俨然就是一个武人世家子弟,没想到还是受到这样的冷遇,虽然早已习惯,刘嵩的心情也不禁有些黯然。 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刘嵩虽在机关里打滚了好几年,对隋唐社会的了解却没有拌着米饭吃掉。他很清楚,此时的人际交往,一看身份c二看官职c三看门第,若在其中一项上有所欠缺,想晋身上流社会便难上加难。 所谓身份,是法律规定的良贱之别,像什么奴仆c婢女一旦入了奴籍,一辈子便受主人家的摆布,就算是无故打死了,官府也未见会追究。而入了贱籍之后,从军不得于良人同赏,子孙不得参加科举,更不得与良家百姓通婚。 至于门第,其实也就是出身家族。只是六朝时代尤其看重这个,像在东晋的时候,低门第的人见了高门第的主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当然,即使打了招呼,人家也多数假装看不见,何苦来的呢。 说了身份c门第,这官职也就好明白了,毕竟咱也是几千年的官本位,更何况北周c隋朝多有些丘八皇帝,对什么“太和四姓”c“吴郡四姓”本就缺少那么点敬仰之心,所以朝堂上多有武夫折辱清流的先例,说来说去,任你门阀世族祖宗的福荫再深,也比不得将军们的刀把子硬,更比不上皇上颁给的印把子结实。 不过,现如今的刘嵩却只是一个赘婿,什么官职c门第之类的玩意儿,那是想都不用想,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至少自己还不是奴仆部曲,尽管渺茫,终归还有些前途希望。 可随着刘嵩在隋朝呆得越久,对人们看向自己的鄙薄眼光感受愈深。要知道,隋唐两代所实行的均田制规定,凡开门立户的男丁都可以分到0亩永业田和八0亩口分田养家糊口,努力耕作拼个康家境毫无困难。 此时的民风尚不脱北朝的质朴之气,又是隋朝的鼎盛时代,万邦来朝c武功极盛,普通百姓走路都带着三分傲气,对于刘嵩这种身体健壮,却又屈身女家c背弃祖宗哪里能有什么好脸色? “也许张子和也是瞧不起我的人品吧,可你们又如何知道我的苦衷?”想到这儿,刘嵩不禁连连摇头,一声长叹。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第三章 闾左称雄日 下 “啪!” 一声皮鞭触肉的脆响顿时将正自怨自伤的刘嵩拉回了现实,紧接着一阵杀猪一般的痛号,夹杂着几声厌恶的叫骂也随风飘进了他的耳鼓。 刘嵩定睛一看,“自家”门前,几个差人正在挥鞭驱赶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今天出门前是不是触了哪路尊神?刚碰上一个贱奴,又遇见一个疯子,呸!呸!” 刘嵩闻言,脚下不禁一滞。不过无论如何家还是要回的,饭也是要吃的,眼见着三个差人举步进门,刘嵩才蹑手蹑脚地跟了上去,临进门之前,他竟鬼使神差地向着蜷缩在墙角的那个“疯子”看了过去。 “龟儿子,你老子又不是站在你家门口,穿了身黑皮就随便打人?也不知道会不会得破伤风啊妈的,不管了,大不了死球”只见那疯子一边颠三倒四地声叫骂,手里也不闲着,胡乱在地上抓了几把黄土抹在伤口上。 “操!不就两鞭子嘛,还得什么破伤风?”刘嵩见他这副德行也觉得好笑。 “破破伤风?!!” 结结巴巴地念了一遍,刘嵩感到一股凉气猛然从脚底板窜上了头顶,竟一连打了好几个寒战,心念更是连转了好几圈。 “莫非莫非?隋朝人哪儿知道什么破伤风?我该怎么办?是上前自暴身份?还是趁着夜里宰了他,永绝后患? 正自天人斗争之际,疯子的举动却吓了刘嵩一跳,只见他捡起一块青砖,对着自己的胸口一通乱拍,裸露在外的肮脏皮肉立时生出了一片慑人的青紫,他一边拍,更一边对着刘嵩咧嘴傻笑。 “看来这人确实是穿越来的,只是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变成了这副样子!可怜啊”饶是刘嵩自认心狠,眼见着疯子自残也有些兔死狐悲,竟自唏嘘感慨了两句,好像刚才谋划着宰掉对方的想法不过是别人硬塞进来的,他本就是个南丁;格尔一般的善良人物。 “兄弟,你也别怪我,我现在连自己还管不过来呢,可没有什么闲钱接济你,等过个五年十年,哥儿们发达了,一定好好给你治病啊!”看着疯子砸在自己身上的砖头越发无力,刘嵩遥遥念叨了两句,随便为自己找了个借口,便整了整衣冠,逃也似的推门进了鲜于大宅。 鲜于家的院落可着实不,家主鲜于通与续弦的妇人裴氏,再加上四十多个仆役c奴婢,数十匹牛马拥在一处,竟丝毫不觉得拥挤,厅堂楼宇更是鳞次栉比,让刘嵩这个见惯了水泥森林狭空间的现代人不禁惊叹古代土地资源的富裕程度。 “吃闲饭的,挺尸去了?牛喂了?马饮了?一身懒骨头!” 刘嵩刚进院门,便听得一声凌厉的叱骂,隔着老远穿入了众人的耳孔,震得他脸色一变,更惹得一旁刚刚还有说有笑的仆役c奴婢噤若寒蝉,急忙忙地躬身做势干着各自的活计。 只有那胆量稍稍大些的,才敢迎着闪身而过的一阵汹涌香风,偷望这位强悍的主人两眼。而此时的刘嵩却只能低眉顺眼地顶受眼前中年美妇的“温柔”殴打和言语“问候”,只听他声如蚊蚋地回话: “岳父大人命我出门寻个人” 只听得“砰”的一声闷响,那妇人的大脚已结结实实地踹在了刘嵩的膝盖上,谁料想,刘嵩竟被这花拳绣腿踢得连声呼痛,两腿更是一弯,扑通跪倒在地。妇人见状,脸上顿时现出一抹嘲弄的笑容,兜头一个耳光扇了过来: “那老货说话是话,夫人我就是庙里泥塑的坯子不成?亏得你还天天随他练武,济得什么事?” “啪”地一声,刘嵩白皙的脸上落下了几道殷红的指印,脆响声更是震得四围竖着耳朵偷听的奴仆们身形一阵耸动。不过,刘嵩本人却似理所当然一般,只抬了抬头,低声道歉: “岳母大人教训的是,刚刚在路上遇上了群点兵的差吏,不巧耽搁了下来。您狠狠责罚,只是仔细了您老的手!” 说着,更是知情知趣,四下寻觅鸡翎拂尘c粗细荆条之类的家伙事儿。冷眼瞧着他忙乱的样子,这位岳母大人也似消了气,漫不经心地甩手道: “罢了罢了我也不是那计较的人,只是看这些下人懒惰,便拿你做个法,也别往心里去啊?” 说罢,嘴角带着一丝冷笑,两眼直盯着刘嵩的瞳仁。 “岳母大人说得哪里话,婿一个快饿死的大肚汉,能得您和岳父大人赏口闲饭就感恩戴德了,哪敢忘了自己的身份,以后您该打就打,该骂就骂,能给您老出口气,也是我的福分不是?” 说着,刘嵩竟一脸谄媚地笑了起来。见他这副德行,那妇人脸上更是厌恶无比,当下狠狠唾了几口,拂袖而去。周围的仆役也是满眼厌恶,更有甚者,好似唯恐他听不到,可劲吸了几口,攒了一口浓痰,砸在地上,激起了一片土末。 刘嵩却好似一无所知,长身而起拍了拍膝盖上的烟尘,施施然缓步踱进了中堂。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第五章 渔阳谪戍人 2 那么,一个人在喝醉了之后会干什么?恐怕答案不少,比如搂着姐唱歌c到洗浴桑拿等等和男性内分泌有关的活动。 而刘嵩,这个时候选择却是回屋睡觉,说起来,作为入赘的女婿,死了老婆的鳏夫,他也实在没什么选择的权力。毕竟这个时代男人下边所享受的待遇完全和地位成正比。像鲜于通,说他老当益壮也好,老不正经也好,人家都堂堂正正地享受着妖艳熟女的全方位服务,旁边还有两个通房丫鬟随时伺候着推臀顶岗;而张子和也安之若素地趴在鲜于家的家妓身上做着往复运动;再不济,那些门户的男人吃饱吹灯之后,也有个元配老婆搂着暖暖被窝。 而此时的刘嵩,却只能躺在床上来回扑腾,忍受着胃里c心里的一阵阵翻滚。发现自己睡不着,他也就索性起了身,舀了一瓢凉水激在脸上,胡乱抹了把脸,便自顾自地追寻起晚上那一闪而过的灵感来。 自两年前莫名其妙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之后,他就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要将自己一天的经历回顾一遍,分析一下有没有纰漏。 作为一名历史系的毕业生,刘嵩很清楚隋末大业年间已经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连串故事。 史书记载出兵规模达到一百一十三万的第一次征高句丽战争,以隋军水陆双方面的惨败而告终,陆路九军渡辽,三十万五千精锐经萨水一败,仅余两千七百人,水军败于平壤,四万精甲,还者不过数千。而刘嵩正要经历的第二次征辽,虽几乎攻下辽东城,却因杨玄感在黎阳叛乱而功亏一篑,后军殿后兵马也被高句丽人屠戮殆尽。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以刘嵩一介草民,即使被征补为队正,一身安全也只能看老天爷的眼色,若是走运还可能留条烂命,若是倒霉一些,十有只能在鸭绿江中喂鱼了。 所以,即使是比这个时代的人们多两千年的见识,知道大海的对面还有一个花旗国日后会成为世界的霸主,刘嵩仍然不会将这种九死一生的买卖当作升官发财c娶老婆的捷径,更不会因为鲜于通的几句好话便认为自己走一遭辽东就能封侯拜相了,在他看来,那就是一条不归路。 但是,知道归知道,朝廷的发兵敕书摆在那里,写着自己名字的军书就在张子和的怀里揣着,刘嵩心中长叹,我又能怎么办? 逃跑? 想到这儿,刘嵩苦笑着摇着头。且不说自己身无分文,就算是有钱,在这关防严密的六世纪封建王朝之中,自己又能逃到哪里去呢?郡县颁发的过所是百姓c行商通行全国的必备凭证,没有它,自己恐怕连邹平县都没出,就要背着逃兵的罪名给砍了祭旗。 说实话,刚来到隋朝的时候,刘嵩也想过踩着穿越前辈们的足迹前进,打出一个大大的疆土,让阳光照耀的土地都成为大汉民族的农田。但是,无情的现实轻易地击碎了他的美梦。 那个时候,他脚蹬皮鞋,身穿廉价西装,腕戴电子手表,兜里揣着香烟c打火机c人民币,对了,鼻梁上还架着一副近视眼镜。可以说,随便拿出哪一样来,在这个时代都能卖出个天价,而他也确实起过建立个“商业”大隋的念头。 计议一定,紧接着就是标准的架空说桥段:了解自己所处的时代,胡编乱造一通身世,狂背一通唐诗宋词(当然是剽窃),故弄玄虚地吃大户,遮遮掩掩地兜售自己怀里的“珍宝” 停! 剧情在这里中断了。没法不中断,因为经过这一番的杂耍,故事的配角,也就是他现在的岳父鲜于通向他提出了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子!你有户籍吗?” “户籍???!!!” 不要以为你看错了,就是现在的户口。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大部分的时间里,户籍都是国家征税的基础,而结束了南北朝动乱的大隋朝,更是疯狂地关心国家的户籍准确性,开皇年间的大索貌阅,更将这个巨大帝国所有的纳税人的相貌特征都记录在了国家的户籍之中。 比如某人的鼻子上有颗痣,在旁边都要注明是在鼻子偏左还是偏右位置,是红色还是黑色。而这些东西,隔三年还有州县官员复核再造册,更不要说生孩子登记,死老人注销了。而对于刘嵩这种货色,任你把身世编到玉皇大帝的侄子那里,人家也有统一的称呼――流民,意思和1世纪的盲流一样。 对于大隋朝那些以户口增减为重要政绩衡量标准的郡县长官来说,流民这个词自然而然地被屏蔽掉了。试想,他要是承认这个流民是自己辖区的,那么就等于承认自己治政能力不足,导致了百姓流离失所,这个责任可能直接导致他继续在这个位子再呆三年。而如果他否认,那么就要拷问出流民的出处,知道了,如实上报就是得罪同僚;不知道,就是昏聩无能,说不准还要挨皇帝一顿臭批。 整个一个进退两难,所以干脆大家都默契地装聋作哑,比如邹平县的“明府”(县令尊称)大人就是这么干的,在判词上轻巧地大笔一勾,刘嵩就成了鲜于家的“逃奴”,而他身上那一堆稀罕玩意儿,自然成了鲜于家地窖里的新库藏,当然,这并不包括那只被邹平县令赵大人穿了绳挂在脖子上的电子表。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第六章 渔阳谪戍人 3 就这样,刘嵩在家奴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上便干了两年多。不知道究竟是时空穿越的物理c化学作用作祟,还是鞭打c辱骂激励出的工作热情改造了他的身体,原本二百多斤的体重削减了一半,当然,这个数字也只是观察肚皮和胳膊c腿的体积缩幅度估计的,刘嵩可也没那个闲心和本事造一杆公制单位的体重秤出来。 不过,最让人惊奇的还是他的近视眼,在没有了眼镜之后竟然也能隔着几十米远,边流哈喇子,边偷看丫鬟在河里洗澡,按照他自己的话说,自己重新拥有了5以上的视力,比作什么手术都管用。 在这之后,刘嵩一直兢兢业业地为鲜于家的长远发展而奋斗,经常提出一些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比如,盖一座能够在冬天生产蔬菜的大棚,保证全家人在冬天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当鲜于通饶有兴趣地问起具体构造的时候,他才发现,这个时代还没有玻璃和塑料薄膜。当然,最重要的是,早在汉朝就有人用温泉或地窖生火的方法搞出了反季节蔬菜 至于其他的奇思妙想,像烧制石灰涂墙c粮食杂交c烧制玻璃之类的“常用”手法,也因为他的文科生背景而夭折,这使得大部分人对他的发明家跳跃思维都习以为常,而那些所谓的科技创新更成了鲜于家众人茶余饭后的长期笑料。 只有一次,当他向鲜于通提出要造高炉炼钢的时候,鲜于通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非常严肃地问他: “炼出钢来造什么?” “打造刀剑兵器啊!”在刘嵩的概念里这很正常。 “然后呢?” “当然是卖了!”刘嵩的回答很笃定,毕竟后世军火贩子的利润实在是大得惊人,就算是那些穿越前辈,也有不少是靠着这个赚钱c谋出身的。 结果,他的自信换来了一通暴打,幸运的是也换来了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在大隋朝,兵器是可以买卖的,但是仅限于猎弓c横刀等型装备,还要由官府打上印记。至于炼铁和兵器制造,更是国家垄断的行业,老百姓干这个,那就只有一个可能 不过,这一系列的倒霉事并不仅仅只有增加刘嵩抗击打能力的效果,至少,鲜于家上下都知道有这么一个莫名其妙的家奴,即使是他的短发已经长到可以梳发髻,脸上生出了郁郁葱葱的络腮胡,除了皮肤依旧白皙,其他外貌特征都和普通的家奴再无区别的时候。 鲜于家唯一的继承人,鲜于通结发妻子留给他的唯一纪念,鲜于瑛。一个美丽c温柔的罗莉,在情窦初开的时刻猛然发现了这位鹤立鸡群的人物。而我们的主人公,也像闻见腥味的猫,拼命地向着姑娘面前蹭。 比较起来,现代人有琼瑶说c言情电视剧启蒙,而隋朝虽然没有后世的男女大防,但在感情启蒙方面,也没什么适合的途径,要是正常的家庭,还有母亲给女儿指点迷津,而鲜于瑛的这位继母,原本就是风流寡妇再嫁,别说和鲜于瑛本就有隔阂,就算真认真讲起经验来,怕也是房中术的成分多些。 所以,这块白板也就成了后世情场失意人施展十八般泡妞理论的靶子,什么摘野花编花帽c顶着“猫闹春”的恶名在月下唱情歌c讲琼瑶说桥段总算将生米煮成了熟饭。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隋朝法律严格规定良贱不婚,非奴籍的百姓不允许和奴婢通婚,而刘嵩却顶了家奴的身份,惹得鲜于瑛那个苦恼,简直以为自己便是刘嵩讲过的祝英台了。 不料,当她做着最坏的打算向老父坦白一切之后,鲜于通仅仅是暴跳如雷地打骂了刘嵩一天,就同意了二人的婚事,还亲自跑到县里去疏通关节,改掉之前的判决,冒称刘嵩早就被招了赘,因为年轻忍不住气离家出走。家里也只是为了给他个教训,才告了他一个逃奴。 这番言论自然经不起推敲,但看在一只不锈钢壳i打火机的分上,赵明府依旧秉持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立身原则,将刘嵩的身世定格在了赘婿上。至于两年前只有十二岁的鲜于瑛为什么要招赘的问题,他才懒得考虑呢。 当然,公文往还也需要时间,尤其是办户口这种事情,刘嵩当年在户籍警那里也已经领教过国家机器的一丝不苟,更何况这千年前的古代了。所以,直到四个月后的今天,也就是他的准妻子鲜于瑛香消玉殒的一个月后,他才正式成为鲜于家的一员。 而造成他这么早成为鳏夫的原因却很是荒诞:鲜于瑛自就患有癫痫病,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羊角疯,一种令古人恐惧的绝症。 鲜于通分明也是因为这一点才允许刘嵩入赘,他很清楚自己女儿的病症,也很清楚没有哪个冰人敢于冒砸牌子的风险来做媒,所以他才急切地想给鲜于家续一丝香火。但也正因为这荒诞的现实,才有了刘嵩此生的一番际遇。 在成为准姑爷之后,刘嵩着实经历了由地狱到天堂的转变,鲜于瑛的红袖添香,府里下人的嫉妒眼神,鲜于通的和颜悦色和精心教诲,都令他几年来跟着仆役们偷学的武功底子更加扎实,尤其是得鲜于通这个周c隋两朝老府兵的调教,一杆马槊更使得是虎虎生风,马上c步下都是矫若飞龙。 然而,这一切直到鲜于瑛最近c也是最后一次发病终告完结。鄙视c侮辱和歧视迅速回归,甚至比之前更甚,令他时常感慨人类的报复心理和嫉妒情绪完全可以毁灭世界。而他自己也只能更快地适应一切,用足够的隐忍,甚至是夸张的顺从来满足所有人,尤其是裴氏的报复欲。 当然,也可能源自对鲜于通身后财产的觊觎,所以裴氏才会费尽心思地想将刘嵩踢出局。而唯一令刘嵩琢磨不透的,却是鲜于通这个一家之主对自己的心思。想到这里,刘嵩不禁凭窗喃喃自语: “这入籍的消息检兵的军书是不是来得太巧了些呢?!”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第十一章 大义呼豪杰 1 东窗事发?! 刘嵩的心里立时涌起了这四个字,意识里虽然有了觉悟,在身体上接受这个事实却分明不容易。刘嵩一想到古代的凌迟c腰斩c车裂那一大堆甚至叫不上名字的刑罚,想着自己被拦腰斩断,仍旧在地上爬行哀嚎的惨景,便不自禁地两腿发软,嗓子发干,右手也哆哆嗦嗦地按向了腰间的刀柄。 此时的刘嵩心里满是后悔:你说我一个现代五好青年何必搞这些古人的虚礼,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闹得现在进退两难。殊没想到,仅仅是刚才,他还在为黎阳尉送上的一吊钱而感激地转眼泪呢。 他正踌躇间,那骑将已跑近身边,只扫了一眼,便似看透了他心中的惶惧一般,不屑地一瞥刘嵩按着刀柄的手掌,嘿然冷笑一声,竟自顾自地招呼身后的步兵们包围黎阳尉的府邸去了。 一时间,脚步纷杂,甲叶交鸣,四邻的人家慌忙关门闭户,生怕遭遇池鱼之殃,不过总是有些胆大的年轻人趴在门缝里观望动静,只是刻意地屏住了呼吸。 嘈杂,转瞬即逝,压抑的宁静伴随着阵阵急促的呼吸凝成了一派诡异的气氛,无数只眼睛盯着黎阳尉家的大门,却没有一个人开口。对刘嵩来说,这种不自在甚至比承受那骑将冰冷嘲讽的眼神更胜几分。 只见那骑将大手一挥,几个士兵立刻如狼似虎地扑上前砸门,不一会儿,伴随着一阵妇孺的嘈乱哭叫,已抖成一团的黎阳县尉一家老全数被拎了出来,跪成了一行。 “王将军!卑职无罪啊!卑职” 一见面前熟识的将官,尚自惶然无措的黎阳尉眼中立时闪现出了希望的神采,高叫着爬向对方。 “大人确实无罪,王某也不过是奉命行事,请大人行个方便罢了!”说着,跃下马来搀起了黎阳尉,一边挥手示意军士们扶起他的家。 “既是如此,将军何必”黎阳尉悬起的心放下了一半,扫视了一眼周围的军卒,欲言又止地悄声问道。 见他有些愠怒,那王将军并不以为意,嘴角挑了一挑,算是给了他一个微笑,高声回道: “事急从权,不得不如此。儿辈鲁莽,大人受惊了!不过,如今黎阳县令离职,这桩公事还得大人做主!”说着,掏出一卷白纸,抓过黎阳尉的手,硬塞了过去。 黎阳尉满脸狐疑,展开一看,竟惊得叫出声来:“来护儿反了!!!” 王将军闻言并不惊讶,轻点了下头。 “杨尚书命我开府库c发全县男丁c运夫为兵征讨叛逆?!” “是!” 黎阳尉闻言一怔,偷眼看了看一本正经的王将军,试探着低声问了一句: “敕书呢?发兵符契呢?还请将军出示,卑职也好依令办事。” “什么敕书?杨尚书两代公侯,他说的话你敢不听?”王将军显然有些动怒,手下的士兵也是蠢蠢欲动。黎阳尉见状,心里忐忑,话出口也就软了许多: “将军,无敕c符发兵可是谋反大罪啊,卑职还有一家老,还请将军顾念这数月来咱们的相识情分,饶卑职一命吧!”说着,竟已泣不成声,跪倒在地顿首不止。 王将军见他告饶,向前略弯了弯腰,声音也柔和了许多:“王某也不想大人为难,《擅兴律》中也有‘急须兵不容得先言上者’的说法,大人大可通融一二,你我尽得方便,如何?” “不可!” 黎阳尉身躯尚自颤抖不止,却仍一口回绝了王将军的提议,语气竟是前所未有的斩钉截铁。 “嗯?”王将军闻言脸色一肃,两眼灼灼地盯视着黎阳尉,自鼻孔里挤出了一声疑问。 黎阳尉回首一脸眷恋地看了看妻子和尚在襁褓中的儿子,好似得到了巨大的鼓励一般,强撑着立身而起,圆瞪双眼盯视着王将军的眸子,一字一顿地回道: “我自大业五年积武勋得朝廷简拔为黎阳县尉,自问虽读书不多,却也知礼义廉耻,行事上不违律令,下不悖常情。今日之事,形同悖逆,就算你砍下我的头颅,我也不能让子孙因我屈身叛逆而蒙羞!” 王将军闻言,两眼竟是一阵收缩,随即瞪得老大,手按刀柄,咬牙问道:“我再问一遍,你做还是不做!” 黎阳尉仰头微笑着看向高过自己半头的王将军,抱拳回答: “卑职老少三代兵户,自己也是沙场上滚了十来年的厮杀汉,虽然做了这末品官后,整日迎来送往泡软了骨头,可终归还是条汉子,望将军手上利索些,只是不要祸及家人卑职在此拜谢了。”说罢,黎阳尉转过身形双膝跪地,伸手拨了拨颈后的乱发,微笑着注视已然泣不成声的妻子。 “刀下留人!” 正当王将军摇着头,缓缓抽刀出鞘之际,一声带着乞求的呼喊直入他的耳鼓,他身侧挺枪向内的两个步卒也被一道急闪而过的人影冲得左右趔趄。 突逢变故,正规军的训练立时发挥了作用,哗地一声,数十支丈八步槊齐齐指向人影方向,王将军腰间的横刀也呛啷出鞘,毫不迟疑地向右横扫,雪亮的刀光随着身体的急转化作一条连绵的白练。 “哐!!!” 一声钝响,白练定格在一杆黑漆覆体的刀鞘的中央,持刀举鞘的二人身形齐震,各自看向对方的眼神也多了几分惊讶。不待王将军询问,持鞘人跨前一步,恭谨地叉手施礼:“将军且慢动手,可否容我再劝他一劝?” 王将军挥手斥退包围上来的兵卒,点头说道:“他也是好汉子,就这么死了也着实可惜,不知道” 不料,没等王将军说完,跪伏在地的黎阳尉已扭头冲着持鞘人瞪眼大喊:“惟中义气,愚兄感激不尽,只是看在几月相交的份上,切莫张口,免得平白玷污了你我的诚节之交!” 言罢,转身伏地,口中兀自奋力大吼一声:“姓王的,你要还是条汉子就赶紧下” 王将军见他如此,知道他的心意无可挽回,两眼瞪得溜圆,眼圈竟也有些微红,手中长刀抡起一个圆圈,嗖地一声在黎阳尉脖子上掠过,几乎毫无阻滞地切过了脊椎的空隙,截断了黎阳尉最后的一丝声息。 那“手”字根本没有机会出喉,却兀自回荡在声音所及的每个人的心口,久久不散不散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第十二章 大义呼豪杰 2 嗵! 人头落地。 同时触地的,还有王将军右腿的膝盖,他紧攥着手中的横刀,郑重其事地对着面前的尸身行了一个军礼。挺身站起,也不管尚自面对无头尸身目瞪口呆的刘嵩和哭声震天的一众家人女眷,环首四顾,扬声高呼: “来护儿拥兵谋反,数十万大军挥师西进,所过之处尽为齑粉,尔等百姓世负国恩,当踊跃应募,为国效命!若有因循懈怠者,有如此人!”说着,手指重重点向了匍伏在地的黎阳尉。 那堪称潇洒的利落一刀,反反复复在刘嵩眼前晃过,周遭的一切由清晰而恍惚,又由恍惚回复清醒,眼见着王将军提着滴血的长刀步步向着黎阳尉的遗孀走去,他的心里一激灵,紧赶两步抢在了前面: “王将军何必赶尽杀绝?!”刘嵩扫视了一眼四周挤做一团的士兵c百姓,压低了声音急切地问道。 不料,那王将军只是瞥了刘嵩一眼,冷笑了一下,便笔直地站在黎阳尉的夫人面前。刘嵩正要拦阻,王将军却出人意料地躬身一礼,柔声言道:“还望夫人节哀,尊夫走得慷慨,王某也是钦佩不已” 这妇人已哭晕了好几回,此时乍见凶手当前,更是难忍悲声,还没等她张口答话,一声冷笑却已打断了王将军的言语。 “王将军何必猫哭耗子,杀人的是你,还想到这里买好市恩吗?” 一番进退之后,刘嵩心中已如明镜一般,王仲伯绝无斩尽杀绝之心,甚至以其武人身份而言,对于黎阳尉一死尽节的操守还颇为敬佩,既然杀人立威c招兵募人的目的已经达到,自己再如何撩拨也无甚所谓,反倒可以搏个“见义勇为”的好名声,加上有心在嘴皮上报报仇,哪里还对他客气。 孰知王将军根本不为刘嵩的言语所动,继续垂首言道:“王某与县尉大人并无私仇,王某虽然钦佩大人的忠义,却不敢因私废公,日后夫人但有难处,自可来寻我,王某纵然赴汤蹈火也不敢令忠义之后受饥寒之苦。” “你无耻!”刘嵩旁听了王将军一席话,好似怒不可遏一般,伸手就要拔刀。哪里想到,黎阳尉的遗孀闻言一愣,虽仍低声啜泣,脸上却是一副了然模样,举起衣袖抹了抹腮上的泪水,盈盈拜倒,颤声谢道: “妾身代先夫谢将军成全忠义之名,只是不敢劳将军记挂,妾身自当将先夫的骨血教养成人” “夫人!!!”刘嵩已是惊叫出声,在他想来,就算畏惧兵丁报复暂时隐忍,也不需要向杀夫仇人道谢,更何况他看这妇人脸上的神色并不像作伪,言语间虽难掩悲痛,却分明很是诚恳。 “夫人深明大义。”王将军眼中现出激赏c敬佩的神光,重又恭谨一礼,方才扭头离去。 看着刘嵩不解的模样,那妇人勉强牵了牵嘴角,挤出了一句话:“无论是谁谋反,先夫唯有一死方能不担附逆之名,也可存我一家性命,王将军确实有成全之德,否则妾身岂能不知好歹?”话没说完,空洞的眼神便再次投向了不远处脸上尚挂着一丝满足微笑的孤单头颅,呜呜地掩面痛哭。 刘嵩一听,登时被这奇异的逻辑惊呆了,家族c名声,这些距离他很遥远的概念一时涌来,让他这个自以为已经完全融入隋朝社会的现代人意识到了自己的渺,至少在他看来,那些东西根本无法与自己性命相提并论,然而古人却宁可用生命去捍卫c去交换,还交换得如此理所当然,而自己则在不知不觉间成了不知好歹的丑。 “将军高姓大名?!” 一声断喝直直钻入了正指挥手下兵丁挨家挨户抓捕男丁的王将军的耳朵,循声望去,却是那与自己拼了一刀的高大男子,下意识地回道: “某家虎贲郎将王仲伯!” “承教!!!” 刘嵩一拱手,再不看王仲伯,带着满怀的疑惑和茫然,任由身边的兵卒推搡着拥出城门,随着大队民夫走向了座落在大山麓,禁备森严的黎阳仓城。 ―――――――――――― 黎阳仓是隋朝国仓,与东都洛阳的洛口仓齐名,南依大,北面黄河,仓城周回数十里,其间遍布窖藏,每窖储粮八千石,粮窖数以千计,遍布全山,且有上千精兵守卫,可谓固若金汤。 初见这巨大的仓城,刘嵩与其他民夫一样,眼中满是震撼,虽然看不见深入地下的粮窖,单是眼前密密麻麻地粮囤,就足够这些农家子弟艳羡了。千万石的粮食,在王侯将相眼中不过是百万大军可支数年的数字,在这些农夫眼中,却是实实在在的日日辛苦和滴滴血汗。 “妈了个的,就看这粮仓,这朝廷也该反!” 早知自己跑不了的刘嵩,此时正指着眼前的粮囤大发感慨,他心里也放开了,反正杨玄感和李密要造反,自己传播点言论只当先做思想动员了,说得好了,保不准还能给牛人们发掘出来重用一番,总好过冲在阵前做马前卒。不过看周围的民夫避自己如蛇蝎的样子,唐人修的隋书中所谓的此时“民心思乱”似乎也太过言过其实。 人群一散,刘嵩本就高大的身形显得更加突兀。同样奇特的,还有一旁的一位青年文士,之所以看出他是文士,并不是说他长得像后人眼中手无缚鸡之力的病怏秀才,相反,这人的身形魁梧,面方鼻阔c脸色红润,显是经常锻炼的人物。只不过,他腰间佩带的乃是一把长剑,与刘嵩这等武夫习惯佩刀有所不同。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第十四章 大义呼豪杰 4 “惟中兄,不可太过” 刘嵩闻言,感激地点了点头,深吸一口气,故意不看身旁的刀枪,抖擞精神直视杨玄感,“有道是明人不做暗事,楚公将行大事,有心人一望便知,何必以此试探我等?” 杨玄感见刘嵩尚算镇定,微微颔首,挥手遣退了一干卫士,微笑道:“足下倒是有几分胆识,不知贵府是何门第?”说罢,目光便自在刘c崔二人脸上逡巡。 听他问及,崔建惊魂未定的脸上立时换上了一副自豪神情,抢先回道:“在下博陵崔建,见过尚书大人。”一听“博陵崔”三字,杨玄感微眯的双眼立时睁大了几分,上下打量了一番崔建,便又不置可否地望向了一旁的刘嵩。 此时的刘嵩却是心中叫苦,自己算什么门第?这世上本就没有自己这一号,脱了奴籍也只是一个赘婿身份,连开门立户的资格尚且没有,更不要说什么门第家世了,可要报了鲜于通的家门,不但是个胡姓,也等于承认了自己的赘婿身份,只怕也是自取其辱。 一念至此,刘嵩突然想起前世一部同是穿越隋末的说来,书里的主人公就当着李世民的面冒认赵郡李氏,还被奉若上宾,自己何不拿来试试? “在下齐郡刘嵩,彭城刘氏之后。” 刘嵩绞尽脑汁想到了彭城郡这个刘氏郡望之地,心下甚至佩服自己的急智,若不是当年在上关注了下刘氏历史,谁还晓得什么郡望c姓望之类的玩意儿?这下总能过关了吧,还能给自己攀个大姓亲戚,出身c家世一下全有了。 说罢,刘嵩躬身一礼,却并没有注意到自己说出彭城刘氏之时,杨玄感的眼眉竟是一跳,原本睁大的细长眼缝也瞬间眯得更深。只是当刘嵩直腰抬头之时,杨玄感的神色早已恢复了常态,脸上的笑容也愈发灿烂。 笑着招呼二人坐下,杨玄感言语更是亲切,“博陵崔氏乃天下著姓,崔先生更是少年英杰,文采博闻之盛名,玄感在西京早有耳闻,适才失敬了!”说着,拱手一礼。 崔建见状,哪里还敢做那狂狷之态,神色恭敬地避席还礼,连称不敢。看他持礼甚恭,杨玄感只是矜持的颔首一笑,却是话锋一转,转向了刘嵩:“未知尊严是何仕宦?” 刘嵩一听,顿时傻眼了,怎么到我这里就问上老爹的职务了?心念一转,猛然想起了《》到不少隋朝关东士子不肯入仕的典故,敛衽回道:“家父未仕本朝,一直耕读守志。” “哦?”杨玄感闻言脸上笑容更盛,故作惊讶地询问:“莫非贵家还是前朝旧臣?不知令祖官居何职?” “操!!!”刘嵩心中大骂,你子怎么老是抓着我不放,为今之计也只好现编个爷爷出来,谅你也没法查证。这番心思,他脸上可不敢表现出来,仍是恭谨回话,“先祖曾任齐国齐国” 说到这儿,刘嵩终于察觉到杨玄感看向自己时显露出的讥诮,心呼不妙,此人必是对自己有所怀疑,所以才一而再再而三地询问家世,如果自己编得职务高了,日后稍一查证,肯定要穿帮,不如说得低些还有几分周旋的余地,“先祖曾任齐国齐郡功曹,故举家徙居” 听到此处,杨玄感的脸上已是笑意全消,眉眼间更是遍布冰寒之色,显是愤怒至极。而跪坐刘嵩身侧的崔建则是诧异不已,只是微张着嘴巴反复在刘嵩身上打量,仿佛看到怎样的怪物一般。 “无耻!!!” 一声暴喝在刘嵩头顶炸响,偷眼看去,杨玄感已是剑眉倒竖,怒目圆睁,胸口也在愤怒中频频起伏,见此情景,任刘嵩再不了解隋朝上层社会的交际模式,也知道自己的一番话肯定出了纰漏,而且是大纰漏。想通了这一点,刘嵩脑筋立时全速开动,只是伸手抹了一把额头,便自直盯着杨玄感,只等他出招再抓机会狡辩一番。 只是显然杨玄感并不想给他机会,高大的身躯一跃而起,戟指着刘嵩,厉声大骂:“杨某从未见过如尔一般无耻之徒!如此无知无识还敢冒认彭城刘氏之后?” 杨玄感终于毫不掩饰地戳破了刘嵩的谎言,而他无所顾忌的狂怒和阴鸷决绝的眼神,也令刘嵩骤然感到了恐惧,一阵阴冷寒战顿时涌上了心头,自己苦心营造的西洋镜分明一文不值,根本无法遏止对方的杀意。 如今,刘嵩毫不怀疑杨玄感会像碾死一只臭虫一样宰掉自己,而自己毫无防备之力,想通了这一点,刘嵩感觉到了彻骨的冰寒,好像在大雪天突然被人扒光了衣服,刚刚还活跃无比的思路也卡在了那里,整个身躯也仿佛被抽干了力气,扑通一声瘫倒在地。 杨玄感见刘嵩终于在压力之下崩溃,不屑地哼笑两声,幽幽说道:“从实招来,尔姓甚名谁,混入我军所谋何事?” “在下齐郡刘嵩,字惟中,不是混进来的,是王王仲伯将军带来的”瘫软的刘嵩此时早已没有了之前的侥幸,听到杨玄感问话,哪里敢再打马虎眼,一颗头颅咚咚地磕着地面,断断续续地说明自己只是身不由己。 “你还敢说自己是彭城刘氏之后吗?”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 正文 第十五章 大义呼豪杰 5 身披明光铠,腰系百炼刀。 这样的日子是偶然穿越的刘嵩心中一直憧憬的生活,只不过,当他真正得到的时候,受人摆布的滋味还是令这个来自所谓平等社会的年轻人有些迷茫,忠义是如此,主从是如此,重诺轻死更是如此。 饶是这样,刘嵩也为自己身为现代人对环境的适应感到惊讶。自己分明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被人抓了壮丁,在李密面前却没有半点不自然,卑躬屈膝是如此,学着别人称呼“主公”也是如此,仿佛习惯很容易便成了自然,即便在古代人眼中这个过程也实在太快了些。 “头儿,快看什么东西杵在门口了?”一声满带讥讽的呼哨,随着夜风灌入了刘嵩的耳朵。十几个巡逻兵挑衅似的举着火把大踏步走过,一道道鄙夷的目光,立时将穿着远比他们精良华丽铠甲的刘嵩笼罩其间。 “妈的,这是第三次了!再来一次,我可真忍不住了!”刘嵩低下头,装作若无其事的抖落着甲裙上并不存在的尘土,自言自语道。 “忍不住也要忍,要不前面不是白忍了?!”一听这话,刘嵩也吓了一跳,循声看去,只见李密不知何时站在了自己身后,一只手也拍在了自己肩膀上。 李密见刘嵩依旧浑噩,不禁轻叹了口气,用力拍了几下,袍袖一甩,手指前方说道:“惟中,走!陪我出去走走!” 刘嵩点头应命,稍稍错开一步的距离,按刀跟在了李密的后面。闷了半晌,忽听李密开口问道:“惟中可知我为何留你做个亲卫?” “主公宅心仁厚,不忍属下如蝼蚁般”只稍一失神,刘嵩便恢复了冷静,深抿的嘴唇中吐出的字句也带着几番斟酌。 “罢罢我知惟中谨慎,但大丈夫处世自当潇洒如意,岂能终日畏首畏尾?”李密袍袖一甩,堪堪扫过二人之间,仿佛要以此清除心中的隔膜一般,看他神情严肃,颌下几缕长髯无风自动,一身肥阔的袍服随意地罩在身上,倒确实有几分魏晋名士的风流。 看着李密的模样,饶是刘嵩对古人装束的繁琐一直颇有微词,也不得不赞一个帅字,而那宽袍大袖c峨冠博带的自在风流更不是他在现代时常得见的中性帅男可以比拟的。不过,刘嵩也不是被人虎躯一震发出王霸之气便能喷倒的人物,他自有自己的念头。 你李密是谁?堂堂的西魏八柱国家,隋文帝钦封的蒲山郡公,自然有回转如意,万事由己的资本。我一个人物哪敢和你这天下有数的太子党相比?想到这儿,刘嵩也只能是尴尬一笑。 仿佛看穿了刘嵩心中的想法,李密轻捻了下颌下的长须,脸上挂上了了然的微笑,主动转了话头:“惟中当日对那崔光图之际遇可是颇为艳羡?” 不意李密突然提起崔建来,刘嵩顿时一愣,急忙躬身辩解,“主公何出此言?属下绝无此意!” “呵呵”李密闻言一笑,也不理他如何剖白,继续说道:“听说崔光图在杨公幕中也很有失意之感啊。” “哦?” 刘嵩听李密说到此处,两只耳朵立时竖得老高,生怕漏下一个字。李密显然也看穿了他对功名的热心,缓缓言道:“彼辈出身高门,心高气傲,总觉得天下事不过在其覆掌之间,浑不知当今天下已不是他博崔赵李可以恣意纵横的了!” “博崔赵李?可是博陵崔氏和赵郡李氏?” 刘嵩猛然想起了当年《》到的一点点士族信息,急忙问道,“他们不是天下一等一的高门吗?” “呵呵,惟中果然对天下门第所知不多,博崔赵李不过借齐国之势而起的一二暴发户罢了。所谓博崔赵李,乃昔日清河崔对范阳卢元明所言:‘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c赵李何事者哉!’若论一等一的门阀,还在所谓清河崔c陇西李c范阳卢c荥阳郑这‘太和四姓’身上。” “原来如此,主公果然博学!” 刘嵩从李密这里学到了知识,心说李密对自己还真是不错,要搁自己前世的时候,哪有领导给你讲课,人家有那功夫还打两圈麻将呢。因此,刘嵩对于救过自己命,又待自己很是亲厚的李密好感立刻猛增了好几十个百分点,随口就送上了一记马屁。 “哦?”李密闻言应了一声,双目微睁望着刘嵩的眸子停留了半刻,若有实质的凌厉眼神竟似贯穿了刘嵩看似圆滑的灵魂外壳,直到被看得发毛的刘嵩开始闪躲,李密方才微微一笑,背过身漫不经心地说道:“李密在惟中心中便如此不堪,需以谄媚事之?” 刘嵩见马屁拍在马腿上,哪里敢随意应声,只好垂手肃立一旁,噤若寒蝉地等待李密的训斥,不料李密根本没有后世芝麻绿豆官那么大的官威,只是自顾自地举步前行,随口说了一句: “似此等门第事,但凡士大夫岂有不知之理。密知蝼蚁尚有自保之心,但也觉得为人当有自重之理,惟中且慎之。” 望着李密飘然远去的身影,刘嵩一时竟呆住了,咀嚼着这两句话,分明感到了推心置腹的意味,心中顿时百味杂陈。殊不知,在古人看来,部曲c亲兵都是自家的核心力量,予取予夺者并非没有,但若是有大志向的人物,这些部下终归是要派大用场的忠犬,岂能像后代官吏一般用得一时是一时的过客心态? “惟中?!” 李密行得远了,见刘嵩尚待在原地,看在眼里,嘴角竟泛出了几缕浅笑,连唤了两声,才见刘嵩如梦初醒般唯唯跟上。 小说阅读_www.shuoshuo520.cc